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從唐末黃巢起義算起,五代亂世前後近百年,亂世多出梟雄。梟雄們殺伐征戰,各霸一方,帝王將相輪換,各色人馬登場,大多數人物均是曇花一現,驚鴻一展,雖然一時留下美名或惡名,但很快盡歸塵土,更不免挫骨揚灰,死無其所。

五代正史人物何止千萬,這其中能夠安度亂世,得享天年,又能建功立業,留名青史的人物則屈指可數。符彥卿(898年-975年)就是比較突出的一位。

符彥卿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經歷了唐末、五代(粱唐晉漢周)、北宋七個大小王朝,出將入相,封王封侯,三個女兒更成為三任皇后,家族貴盛,顯赫無比。然而符彥卿其人真正的歷史地位,還在於他的兵法貢獻和軍事成就。

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符彥卿的歷史畫像

符彥卿也是將門出生,其父符存審是赫赫有名的晉王李克用帳下「十三太保」之一,後唐王朝著名的軍事將領,史栽他戰功顯赫,歷經百戰幾無敗績,成為後唐王朝最重要的開過功臣之一。符彥卿是符存審第四子,也是能力和功績最為出色,名聲最為顯赫的一個。

符彥卿出生於898年,他的整個少年和青年時代,正是五代最重要的兩個軍閥集團——出生黃巢起義軍的朱溫和來自北方遊牧民族、也同樣以鎮壓起義軍而壯大政治聲勢的沙陀軍李克用——在中原地區爭奪地盤和政治權力的鬥爭最為白熱化的時期,符彥卿跟隨其父早早從軍,為李克用的軍事集團服務。

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影視劇中的李克用形象(左)

907年,朱溫集團取代奄奄一息的唐王朝,建立五代的第一個王朝,史稱後梁,李克用的晉軍集團(主要是其子李存勖,後唐莊宗)隨之與後梁鬥爭了15年,直到建立後唐王朝來取代後梁。這15年正是符彥卿從少年到青年、行軍習武、帶兵練兵、奠定軍人職業基礎、積累軍事專業經驗的時期。

符彥卿13歲時就練就了騎射的本領,當然因為其父是晉軍集團的中流砥柱和股肱大臣,符彥卿青年時期便得以侍奉在晉王李存勖身邊,和他共出入,同時也管理帶領五百人的親從近衛軍。

25歲的時候,梁晉之爭終於畫上句點,李存勖稱帝建國,帶領大軍殺入後梁首都開封,後唐取代後梁,作為侍衛親從的符彥卿繼續侍奉皇帝,世人對他的評價是「謹慎、誠實」,做事縝密,為上信任,顯然,這是一名侍從官最優秀的品質。

這一年對符氏家族也是一個大轉折,62歲的符存審突然身染重病,作為老臣,和自己當了皇帝的養弟漸漸有些生分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請求回京面聖,卻被皇帝身邊的朝臣阻攔,終於鬱鬱而終。符存審為李克用父子的政治事業奮戰了一輩子,他絕對想不到,這個事業在他離世十年後就轟然倒塌,而有幸的是,得益於他的庇廕,子孫們大部分都實現了安享天年,家族繁盛,尤其符彥卿這一支。

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影視劇中的青年符存審(中)

926年,28歲的符彥卿,第一次將名字寫進了史書,這一年後唐王朝陷入了內亂和政變,只會打天下不會坐天下的莊宗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作為近侍的符彥卿參與了這場保衛戰,第一次體會到了政治鬥爭的血腥和殘酷,史書上記載,變亂髮生時,皇帝身邊的大部分人都四散逃命,只有符彥卿等十幾個人盡忠到最後一刻,扶著皇帝的屍身慟哭而去。

莊宗之後的皇帝李嗣源,也是符存審的養兄,從符家兄弟之後的仕任經歷看,李嗣源對符家侄兒也都照顧有加,這其中還有符彥卿的一份「貢獻」,前述兵亂之後,李嗣源被推為繼位者,他急於安撫在各方重鎮擁兵的軍事將領,其中在山西一帶的正是符家長子,符彥卿便作為皇帝特使前去招撫了自己的兄長,李嗣源為此心中大慰,自然繼續信任並重用符家兄弟。

此後,符彥卿一路征戰,一路升遷,既因其家族榮譽,也因其戰功彪炳,整個後唐王朝,符彥卿基本都鎮守在王朝的西方和北方邊境,一方面抵擋西北方虎視眈眈的遊牧民族,一方面為王朝掃平邊患,保境安民。到後唐末年,38歲的符彥卿主鎮河北,掌管王朝北方的騎兵部隊,他大哥主鎮湖北軍政,二哥則是京城禁軍步軍部隊的統帥,符家勢力依然強大。

但是後唐內亂不止,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趁亂奪取了後唐的天下,建立後晉。石敬瑭對符家兄弟繼續倚賴,尤其是符彥卿,以致在符彥卿二哥被構陷謀反而身死之後,石敬瑭竟然不準牽連到符彥卿,繼續給他加贈職權,在京則為中央軍的高級統帥,外派則為管理邊境軍政的封疆大吏。

符彥卿曾是石敬瑭之子石重貴幼時很親密的夥伴,是以石重貴繼位之後,立即委任符彥卿鎮守河陽三城,守衛中原王朝首都的北方大門。石重貴和其父不一樣,他對強大的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採取不合作政策,雙方關係立即惡化,這給符彥卿帶來了再一次歷史留名的機會。史書記載,在後晉和契丹交惡、交戰直至滅亡的五年時間裡,後晉將領曾三次擊敗契丹軍隊以及投降契丹的漢人附庸,其中兩次都有符彥卿的參與。最為津津樂道的一次是945年的陽城之戰,正是由於符彥卿的英勇和創新戰法,讓後晉軍以弱勝強,大敗契丹軍隊,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對此役大敗耿耿於懷,重罰了參戰的契丹將領。這一戰在讓符彥卿在契丹朝野震撼,幾年之後,契丹皇太后還在掛念「彥卿安在?」,「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p.s. 成語「束手就擒」即出自《宋史·符彥卿傳》)

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連環畫:石敬瑭向耶律德光俯首稱臣

後晉於947年終於還是為契丹所滅,一時中原無主,耶律德光在洛陽改契丹為遼國,欲以中原王朝的名義統治天下,這時候符彥卿等後晉將領陷入了短暫的彷徨,不知該為誰而戰。很快,後漢王朝的建立解決了這一難題,符彥卿再次為後漢效力,其實,從後唐到後漢,從石敬瑭到建立後漢的劉知遠,乃至後來的郭威,都曾是符彥卿同一代的上下級同事,雖然城頭大王旗變來變去,實質上都是同一撥開闢江山和爭權奪利的異姓兄弟,符彥卿是個將才,無心逐鹿問鼎,無論誰登上帝王大位,他都是順應時勢,為其服務,發揮自己的軍事才幹而已。

後漢王朝更為短暫,4年之後即為郭威的後周王朝取代,符彥卿這時五十三歲,正值壯年,是頗為資深的三朝大臣,他繼續為郭威所倚重,也首次受封為王,到後周末年,再被拜為太傅、太尉,這說明符彥卿已逐漸離開實務一線,開始享受榮譽和尊崇。如此尊崇,當然還有個原因,就是他兩個女兒先後成為後周世宗柴榮的兩任皇后(另一女兒嫁給後來的宋太宗趙匡義,趙匡義即位後也追封為皇后),符彥卿已從大臣升級為皇家姻親,當朝國丈。

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連環畫:周世宗柴榮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尊符彥卿為太師,他也完全卸甲賦閒,長居洛陽,這時符氏家族之盛,無人能及。975年,符彥卿逝世,享年77歲,趙匡胤為其輟朝三日,追諡「忠宣」。

據史書和後人所載所記,符彥卿曾著有《人事軍律》三卷、《五行陣圖》一卷等兵書,總結了其用兵心得和經驗,可惜早已軼失不傳。

通觀能人輩出的五代,符彥卿不算是名列前茅的勇將,也不是經天緯地的文臣,但是不可否認,歷經亂世而屹立不倒,在歷史關頭總能順應時勢、做出正確抉擇,盡其所能修齊治平,自然也是有其過人之處,其實這樣的人物,古今中外,在所多有,總歸是一時豪傑,名留青史,後人對之考證、研究和再創作,是自有其人文價值所在。

傲立五代第一人:「七朝不倒」符彥卿的顯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