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本文是史寧中談數學的七個問題的基礎上擴充而成!史寧中,東北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內著名數理統計學家和教育家,第五屆國家級教學名師。1998年至2012年4月19日任東北師範大學校長.

數學簡介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借用《數學簡史》的話,數學就是研究集合上各種結構(關係)的科學。可見,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而嚴謹的過程是數學抽象的關鍵

數學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也就是說,數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工具。通過數學,來研究別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學的應用就越來越廣泛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而且學習其他學科的時候,也要更多地用到數學。

當然,數學的應用也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促成全新數學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也研究純數學,也就是數學本身,而不以任何實際應用為目標。雖然有許多工作以研究純數學為開端,但之後也許會發現合適的應用。

一、數學專業學些什麼呢?

一類是分析類的,比如像在大學中學習的微積分、實變函數、泛函分析這樣的一類課程;一類跟圖形有關的,比如拓撲學、微分幾何這樣的一類課程;一類是研究隨機現象的,比如概率論,就是一件事情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今年的GDP增長,跟去年的GDP之間有什麼關係,我們如何預測一件事情;還有,比如像衛星、反導彈,如果一個導彈過來,這個導彈怎麼打上去,這樣的一類課程。還有方程類課程、代數類與數值計算類課程,比如常微分、偏微分方程、高等代數、近世代數、矩陣論、數值分析等,用來解決變化類問題、計算機數值計算、模擬,算法類問題等.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二、數學思想主要有哪些?

數學思想,我認為有三個:抽象、推理和模型。數學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抽象到數學內部來,而數學內部的發展則完全依賴假設和推理,然後再借助模型把數學的結果應用到外部世界。抽象只是針對兩種情況,一是數量和數量關係;二是圖形和圖形關係。抽象之後的東西是如何存在的呢?這就是哲學問題,我稱之為“抽象的存在”。我用這個道理來解析形而上和形而下。其中的“形”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抽象的存在。

什麼是抽象的存在呢?就是當你看到了足球,看到了乒乓球,就會想到圓。但是,如果沒有足球,沒有乒乓球,你腦子裡仍然有個圓,而且你能畫出這個圓來。這個圓絕不是簡單的複製,因為現實的圓是三維空間的,而在紙上畫的圓是二維空間,所依賴頭腦中圓的存在就是抽象的存在。我認為,古代先哲所說的形而上的“形”就是這種抽象的存在。為什麼要在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間構建一個“形”呢?因為形而上的“道”太遙遠而不可及,形而的“器”太具體而不可信。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推理有兩種,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研究演繹推理時,我非常想知道中國古代先哲是如何思考問題的,他們思考的邏輯是什麼。我苦思冥想老子的“道”是什麼意思,孔子的“仁”到底指什麼。後來,突然想到老子說的“道”,孔子說的“仁”,也許只是認識問題的出發點,即“道”就是好的,凡事需從“道”出發,與西方哲學一樣,出發點本身是不用討論的。這或許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真正含義。而對於具體的事物,就可以用這個出發點“道”來進行判斷。

相比西方哲學,中國古代哲學中沒有演繹推理,是一種更實用的哲學。演繹推理是從大命題走向小命題的推理,因此不能用於發現只能用於驗證。那麼,中國古代沒有演繹推理,許多事情是怎麼推理出來的呢?我認為是分類,藉助的思維方法是歸納推理。《繫辭》中說物以類聚。孔子說“仁”,把“仁”分為許多類。大概可以認為,中國古代哲學最高層次的是“道”,其次是“仁”或“德”,再往下是“禮”,“禮”都不在了,整個社會就崩潰了。

三、學習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多大好處?

這個問題也就是:“數學有什麼用?”面對這個問題,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主席、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舉了很多例子:研究金融要學好數學,工程技術需要數學,生命科學研究需要數學,大數據的處理需要數學,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科學等也需要數學。他說:“只有不懂數學的人,才會講數學無用論。”

你不一定是一輩子都從事數學的研究,比如你從事經濟學的研究,你習慣於定量分析的話,那你有較好的數學知識就很好;比如對於生物學的研究,如果你對基因的遺傳規律感興趣的話,那你可以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對於物理,物理中更多的量化的事情,要感興趣的話,那你學習數學。數學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

對於一般人來說,數學學習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訓練!學習數學一方面學會了計算,一方面學會了比較理性、邏輯的思考問題。數學的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最重要的當然是邏輯思維。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件事情如果發生了,一定有其原因。在數學學習尤其是幾何證明時,我們強調每一步的理由,每一個結論都是經嚴格推導得出的。邏輯嚴密的人是理性的,遇到問題,不會慌亂,而是冷靜地思考其背後的邏輯關係。而當要完成一項任務時,也會列出需要達到的條件,並一一去落實。

接著是歸納思維。也就是找規律。我們以前常常做這樣的題目:一個數列,告訴你前面幾個數,讓你寫出後面的數。歸納是一種分析判斷的能力。根據已經掌握的數據發現其背後的原因,根據一個人外表的行為分析其心理活動,根據一個人的態度分析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歸納能力強的人比較善於反思。通常相同的錯誤犯了兩次以上,絕對不會犯第三次。

然後是逆向思維。當完成題設推出結論的命題時,反過來想一想,結論能不能推出題設,這就是一種逆向思維。1+1=2,那麼,2是不是等於1+1呢?當然不一定,那麼,2什麼時候一定等於1+1呢?這就需要加一些條件。例如,把2分解成兩個正整數的和。你和媽媽去商場,把車停在地下車庫。停好車之後,你們去找電梯上樓。你發現地下車庫很大,於是暗暗記住回來的路。結果購物回來,你媽媽不知道去哪裡找車,你給她帶路,這就是逆向思維能力強的表現。

多少個世紀以來,由於人們辛勤鑽研、反覆辯論,數學的各種公式與定理已經得到了千錘百煉,其與邏輯推理深深地緊密交織著,大大地增強了我們處理事務的能力。掌握了數學知識的人,就像戴了一副X射線眼鏡一樣,可以透過現實世界錯綜複雜的表面現象,看清其本質,並將其為己所用

四、如何對數學產生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無論你有多麼和諧的教學氣氛,幽默的教學語言,如果提供的教學材料枯燥無味,那也是徒勞無功的。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對數學產生興趣,就得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有趣問題,使得在這個問題解決過程中,感覺到一些樂趣。當然產生興趣的因素也不盡相同。作為引導者(教師),看到被引導者(學生)對什麼樣的問題感興趣,比如喜歡音樂,那就探索音樂跟數學什麼關係呢?這個時候,就有非常有趣的故事了!傳說古希臘的一個叫做畢達哥拉斯,這麼一個大數學家,他經過鐵匠鋪的時候,就發現有的鐵匠鋪敲的聲音非常好聽,有的鐵匠鋪不好聽,他就進去研究,後來發現,錘子的重量之間成比例的就和絃,要不然就不和絃,然後他就創造了音樂,音樂就是這個弦拉的一樣緊,這個弦之間成比例關係的話,敲出來的就(和絃),要不然就不(和絃),所以現在的胡琴什麼的,都是這麼樣創造出來的,這就有很有趣了。

因此,根據具體情況,提出具體的問題,探索、引導,感興趣的問題就出現了

從實用性的角度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是一種工具學科,不僅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同時還是提高人的判斷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學科。這些能力是咱們能夠在正確的時候,做出正確的決定的基礎。

五、學數學要做大量的題目嗎?

學數學不做題是不行的,但是大量做題也不一定是必須的。因為你做的每一道題是經過思考得到的是很重要的,而不是靠訓練得到的,所以建議做一個題做的稍微難一點。只有稍微難一點的題,才能經過認真地去思考,不要做個題10分鐘,20分鐘都能做出來,有時候做一道題,用一天或者兩天時間,做出來的時候,會突然感覺明白了很多事情。只有經過認真思考之後,學到的東西才是自己的,要不它永遠是老師的

有人認為,數學家整天計算做題。數學家不一定整天計算,不一定是做題,

他在很多時間是在思考,根據現實的情況來構造一個模型,來解釋這個現象,這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然後在這個模型之後,求解的過程中才是做題。

學數學要大量做題嗎?談談關於數學的幾個問題

當然做題剛開始還是要從基礎題入手,簡單的題可以增強自信,然後再找一些較難的習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自己做錯的題目要及時改正,而對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題就要特別加以重視。

弄懂一道錯題往往比做十幾道新題有用。所以,在錯題這方面,尤其需要重視,錯題就是自己薄弱的地方,如果錯題能夠掌握牢固了,自己的數學解題能力一定會有大的提升。買一個活頁本,作錯題集。每一道錯題,寫下解題方法,然後在下面用不同顏色的筆,寫下你的出錯原因,這點很重要。回到課本,找到這個知識點,看看課本是怎麼樣論述的!這個知識點能夠演化出來的類型題有幾種。

永遠要記住一點,題目是做不完的,但題型是有限的,只有學會解題反思,才能抓住題型。解題反思不僅僅是對數學解題學習的一般性回顧或重複,而是深究數學解題活動中所涉及的知識、方法、思路、策略等,從中達到解決一類問題。

有問題在手的時候,學習知識的速度呈指數性增長,沒有問題在手上的時候是線性增長。數學考試並不是僅僅在比誰掌握的知識有多好,還要比誰在考場上的失誤最少。具體如何做題,可以參見如下推文(以下推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考研競賽數學):

  • 怎樣解題:四個步驟告訴你,求解數學題並不那麼難!
  • 你知道數學題做完以後還要幹什麼呢?
  • 數學考試,你為什麼老是丟分呢?
  • 解《高等數學》題原來如同搭積木!
  • 你真的,真的做了數學題嗎?
  • 你知道做數學題下手的套路是怎麼錘鍊出來的嗎?
  • 如何審題:
  • 做好數學題的第一步

六、研究數學,最大的樂趣在於什麼?

最大的樂趣,就是有時候研究一個沒辦法解決的事情,後來突然想出來一個辦法,把它解決掉了以後,用起來很好用的時候,會感到非常高興。就是前一段時間,來解決一個叫做市長公開電話,就是市民給市長打電話,打完電話之後呢,接聽員聽了之後,希望通過計算機自動分類,說這件事情是哪個區處理的,這個事情是公安局處理,這個事情是民政部處理……這樣的事情。用計算機能不能處理這件事情。一開始覺得沒有辦法,後來想出來一個辦法,把這件事情處理了。而且計算機會自動學習,原來分辨率是60%多,越來越好,越來越好,現在90%多了,這個時候你會感覺非常高興。就是數學,剛才我們談到了,數學是應用非常廣泛,比如現在網頁搜索,這些東西底下都是數學。

七、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我給學生們的建議有兩個,一個是要有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是克服了困難過程中,你感到樂趣這是很重要,因為興趣是學習的最根本的動力。還有一個學習數學要會思考,尤其剛才說的希望理性思維,這樣的才適宜學數學。

另外要注重基礎計算能力。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數學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過計算來進行,數學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做習題幫自己理清頭緒,幫助自己複習、思考、維持大腦運轉。

數學的精隨不是做題的數量,而是掌握思想。一題多解,多的是看問題的角度、分析的切入點、思考的層面,但這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側面,最後都匯聚到統一真理結論上。要注重相互對比和借鑑的不同的思維方式,留意它,模仿它,瑣碎的知識就會串成了一條項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