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教你四招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150°时即为处暑。历书云:“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教你四招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处暑如何养生才正确呢?

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是夏天的暑气依然未减,特别是南方地区,处暑之后,一般会出现“秋老虎”天气,气温较高,空气干燥,阳光充足。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教你四招

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指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用。

二候天地始肃,指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养生攻略一、重视起居有时

处暑需重视起居有时,古代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入睡。他们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时至4时,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而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另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养生攻略二、促进阳气收敛

秋天,是人体和自然界阳气开始收的季节。在处暑期间,常会感觉到皮肤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口唇、鼻咽部干燥得冒火,大便干结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秋燥是由于气候干燥造成的,此节气期间发病多表现为咳嗽少痰、咽干不适、鼻燥口干、手脚心热等。因此,在养生方面,起居饮食都应以能促进阳气收敛为目的。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教你四招

养生攻略三、食物宜清热安神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要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人体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养生攻略四、运动锻炼不可少

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

推荐两款处暑滋阴润燥滋补汤

菜干鸭肾蜜枣汤:腊鸭肾4个,猪?500克,白菜干250克,蜜枣4个。菜干切段,腊鸭肾用温水浸软,切件,猪?洗净。把全部用料放入瓦煲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约2-3小时。

功用:菜干能通利肠胃、下气消食;陈肾功效清热下气;合而煲猪?,有清肺热、祛痰火、通利肠胃的功效,适用于干咳无痰、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者服用。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太子参100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瘦肉750克。瘦肉洗净,切厚块;太子参、百合、罗汉果洗净。用料放入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

功用: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功能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百合性甘、微寒,可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故此汤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之功,适宜气虚肺燥而见咳喘气短、口干渴饮、咳嗽咽干者饮用。

对于现在这种天气的确很容易让人身体产生一些问题,但是上面的一些针对处暑养生的攻略朋友们是完全可以看一看的哦,对大家是肯定有好处的。

处暑时节,如何养生,教你四招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