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红杏出墙 文



【语音版】红杏出墙   文/梁文俊

春暖花开,在公园的一堵墙边,一位年轻家长指着几枝开出墙外的杏花,在给一个孩童讲解《游园不值》,这位家长说,“诗人万料不到,这首小诗竟造就了一个成语:‘红杏出墙’!后人多用此来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叶绍翁的这首诗,确是一首让人赞不绝口的好诗!诗人在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地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主人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正当诗人无可奈何、准备离去时,忽见一枝盛开的红杏花从墙上探出头来。于是,便吟出了这首诗。诗人从一枝盛开的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束缚,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正如明代无名氏《四贤记·训读》所记:“若得他成人立业,庶不负笔舌辛勤,好似红杏出墙桃傍水。”

  在古诗词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词,有意思的是,在诗人笔下,娇媚的“杏花”多与“墙”相连。如:唐代温庭筠《杏花》“杳杳艳歌春日午,出墙何处隔朱门”;吴融《途中见杏花》“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元好问《杏花杂诗》“杏花墙外一枝横,半面宫妆出晓晴”;宋代陆游《马上作》“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张良臣《偶题》“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何以如此?这或许是其中有隐喻的涵义。墙边种植的花木,不见得只是杏树,像玉兰、迎春、粉桃之类的“出墙来”,也未必不可。可偏偏“红杏”被诗人选为了“出墙”之花,这也让古人展开了他们的联想:墙是禁锢春色的象征,而红杏则成了怀春、追求情爱的女子。因此,后人便用“红杏出墙”来比喻已婚女子耐不住寂寞,而有婚外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