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引言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以及历史条件下,女性文学才慢慢发展起来,相比于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女性文学”这个词语的诞生可以说要追溯到十九世纪初期兴起的现在主义思潮,放眼世界文学发展来看,女性文学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她们在历史的范畴内更像是扮演着“透明人”的角色。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的早期,也不曾有半点女性发声的位置,由于被忽视和压迫而引发出一系列的女权运动,激发了女性“站出来”的迫切愿望,并不断的捍卫作为女性的权利的相关活动。

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以男性文学为主导的文学作品一直是中流砥柱,尽管这些男性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不少女性形象,但是和女性文学作品还是有区别的,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数是理想构造出来的幻影,而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经历的折射。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处于缺席状态,女性对文学的解读到了二十世纪才开始发迹。基于此,本文将从女性角度出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探讨。

第一阶段:中国女性文学崛起之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下,在接受了中西文化的良好教育下的新时代女性,在思想上受到启蒙思想的冲击,女性解放意识被逐渐唤醒,封建思想被慢慢打破,可以说中国女性文学才开始破茧而出,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女性文学作品,但是在这个时期产出的作品中隐含着在新思想引导之下女性渴望解放,但现实生活中封建思想却不断压制,两种思想上的冲突在作品中大量出现。

以作家卢隐为例,她是这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声者之一,在她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小说,从女性的视角细腻的刻画了新时代女性渴望发声与封建固化思想的心里挣扎。卢隐笔下《灵魂可以卖吗?》中的荷姑是受过知识熏陶的,为照顾生病的父亲选择在就近的棉纱厂里当女工,但当看到流水线上的工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般地工作的时候,恐慌油然而生,难道自己以后的生活就是这样了吗?这些被当成机器的日子并非是自己想要的,大胆质疑这实际上是在出卖自己的灵魂,这个时候的荷姑已经不是拘泥于锅碗瓢盆这些生活琐事上了,她的大胆质疑其实是在对人生和未来的探索,而作为女性也应该享受同等的权利,而不是如同机器一般服务于别人。

试论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们可以发现在卢隐的作品当中,女性的角色不再是附属于家庭,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的传统女性形象已经一去不复返,她们是拥有独立人格的,可以平等的享受知识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在爱情观上,她们也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在《象牙戒指》中,作者大胆质疑爱情,指出很少的人能够真正理解爱情,大多数人的结合只不过是众多男男女女的各取所需,一场交易罢了。

当然,她们不仅仅是在思想上觉醒,在行动上也写满了勇气。卢隐笔下的云青,家教甚严的她每一步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如提线木偶一般,甚至是连婚姻都只能听从家里人安排,即便已经有心爱之人,也抵不过家族包办婚姻的力量,然而此刻云青决定不再逆来顺受,通过自己的不断挣扎,用要研究佛法的事业来抵抗强加来的安排。小说是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的。卢隐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都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写照,那个时期的女性独立思想已经逐渐觉醒,又不断被残酷的封建礼教所击打,虽然结局大多不尽人意,但是对封建思想的反抗与挣扎却极大的鼓励更多的女性选择持续发声而不再沉默。

第二阶段: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之二十世纪30-70年代

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以“家国情怀”为起点,在硝烟中产生的文学作品更多的体现出了以“救国救亡”为第一要务的主流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所产生的文学作品更多的封建礼教和新思想的抗争,以此抒发个人情感,而这个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平添了一份对现状客观理性的思考,以女性的视角丈量着战火下的人情冷暖。

试论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以作家丁玲的作品为例,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作家在延安时创作的,小说故事发生在解放区,但这并非是思想解放的地方,主人公贞贞在没有抓去当慰安妇之前,与同村夏大宝青梅竹马互生情义,由于家里人的贪财把她许给了米铺老板,她毅然逃去教堂当“姑姑”以此来抵抗家里人的安排,她有拒绝的勇气和维护爱情的果敢。在被抓去当慰安妇之后,冒死甘当情报联络员,她是一名抗日英雄,可是这位抗日英雄在返乡之后,受到的是同乡人的异样眼光和唾沫星子,这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最后决定一个人离开这个地方。贞贞的故事固然是以悲剧收场,不过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坚贞与顽强,即使被身边的人诋毁,但是仍然问心无愧,积极乐观,不与无知的人争长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新时代的进步女性形象。

杜晚香则是丁玲笔下的另一个进步女性形象,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杜晚香在继母的苛责和拳打脚踢之下长大,这反而让她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像深沟的一枝红杏,怒放着......在跟随丈夫李桂去了北大荒之后,看似柔柔弱弱的她,却有着一颗坚毅的心,不怕苦不怕累,巾帼不让须眉,当起了排兵长,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丁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和境遇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却把女性思想的不断解放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了解到这个时期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第三阶段:中国女性文学半边天之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

二十世纪70年代过后,中国文学创作呈欣欣向荣之势,文化革命结束之后,思想更是得到进一步解放,创作者的舞台更加广阔,文学创作者对历史有着自己的见解,所以这时候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对民族劫难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本我的价值探寻。

试论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家残雪的文学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她擅长于通过自己的眼光着眼与女性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她笔下的人物无一不是具有极强的叛逆思想,她们藐视大男子主义,更是直言抨击女性固化思想的劣根,所以在她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似乎不存在传统的固有形象,这种颠覆使得人们对于女性文学有了更全新的认识。

作者笔下刻画的五香街的女人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她们个个性格张扬,大胆奔放,有独立的性子。有旨在解放父权制度而敢于公众发表大胆看法,独立生活的“妖妇”形象;有强调女性意识,自信自强的寡妇形象;有嗜好照镜子,深度自恋的女性形象等等。她们牢牢地掌握了自己对生活的主动权,无论是哪个领域的问题,她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看法,不依附任何人,不盲从任何人,不迷信任何说法,没有固化封建的思想,她们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都是天性使然,所以在她们眼里这些活动都无比正常,作者通过对五香街女性人物的刻画,实际上是一场精神寻找之旅,女性角色应该如何定位,自我价值的探讨都是人们思考的方向。

在20世纪中国文学里,中国女性文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立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无论性别为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他们不应该被区别对待,所以20世纪的女性文学作品中不断在强调自主意识和女性意识,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传统固化思想会逐渐土崩瓦解,无论是男性文学作品还是女性文学作品,旨在针对历史、文化、经济、等板块发声,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