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雲”而上 跑出發展加速度

騰“雲”而上 跑出發展加速度

淘寶官方“縣長來了”直播活動現場(王波攝)

4月15日,淘寶官方“縣長來了”直播活動在科創區成功舉辦。鹽亭、平武、北川、仙海等縣和園區的領導化身“推銷員”和“店小二”,開啟直播推介沃柑、石斛花、茶葉、臘肉等綿陽本地特色產品。當晚的直播通過綿陽廣電FM103.3和淘寶PGC官方直播欄目同步進行,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200餘萬人,短短4個多小時就實現交易額20餘萬元。

為推動經濟穩步發展,科創區創新方式方法,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做起雲上文章,積極開展“雲招商”“雲簽約”“雲攬才”“雲培訓”“雲服務”等,為經濟社會發展添動力、增後勁、加速度。

“雲招商”跨屏話發展

“雲招商”“雲簽約”等新型招商形式已在全國各地蔚然成風。線下轉為線上,面對面變“屏對屏”。科創區圍繞重點招商產業、重點招商區域,藉助電話、微信、郵件等通訊手段,招商人員以網上視頻推介會、洽談會形式定期召開相關主題投洽會,為企業答疑解惑,深入跟進和對接了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形成長期高效順暢的項目網上對接洽談機制。實現千里訂單一“線”籤,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不掉線”。

早在2月19日,科創區就堅持防控、招商“兩手抓、兩不誤”,積極開展“不見面招商”,通過線上園區推介、項目簽約等方式,變“面對面”為“屏對屏”,充分利用綿陽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20條政策措施,穩步推進招商引資,做到防疫期間投促工作力度不減、項目落地不停。

2月26日,科創區通過屏端簽約,成功引進四川省商投商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湖南七芒星雲鮮冷鏈運營有限公司投資7.5億元,共建“雲鮮1號生鮮冷鏈產業綜合體”項目,這是疫情期間簽約金額最大的服務業項目。科創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項目從最初接洽到當日簽約僅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目前,七芒星公司(雲冷研究院)已展開“雲鮮1號”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項目投資方案已編制完成,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正在編制中。

3月31日,科創區將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5G智慧園區項目戰略框架合作協議簽約也搬到“雲上”。通過網上籤約,計劃總投資約3億元的綿陽科技城創新中心5G智慧園區項目也順利落戶到科創區。

“雲攬才”現場轉“線上”

為切實保障轄區內和全市重點企業的運營發展及群眾求職需求,科創區依託轄區內的中國科技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新“O2O”平臺建設服務模式。將傳統線下招聘平臺“線上化”,充分利用人崗智能匹配系統為政府、企業、高校、個人等提供基於職業行為大數據的智慧人才管理服務。並在“綿州人才網”開展主題為“賦能企業,共克時艱”系列大型網絡招聘會,開設“用工企業春季聯合線上招聘大會”專區。目前已為轄區內九洲電子、九洲光電子和市內京東方等重點企業匹配到4384名求職者。同時當好“網絡紅娘”,共組織舉辦了網上招聘會4場,收集用工企業120家,發佈用工崗位3700餘個,實現新增就業600餘人。

為了給企業復工復產儲備人才力量,科創區積極探索企業線上訂製培訓模式。早在2月18日,就聯合鼎利學院,推開了首期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專班。為區內博瑞星雲公司的27名職工進行電子類、計算機類課程培訓,推動企業在停工期間對員工開展線上職業培訓。截至目前,共為博瑞星雲、四川風帆、聯首兄弟、互惠軟件等6家企業職工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涉及培訓人次977人次。

同時聯合開辦“疫情期間線上門診和線上微課堂”活動,為助力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求職者及企業可以通過向系列線上活動平臺發送消息或留言的方式進行有關政策、員工心理輔導、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諮詢。通過開展“雲培訓”工作,參訓人員超過250人,為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提供了人才保障。

“雲上辦”服務更高效

“屏對屏”“線連線”“雲攬才”“雲培訓”,當越來越多的邊界和門檻被打破,數字辦公、數字政務、數字生活已成為新常態。

疫情期間,科創區根據企業特點,用電話、微信、QQ等方式耐心向企業提供諮詢,幫助企業搬運線上工作所需辦公用品,協同作戰,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創新辦公模式,推進向線上工作的快速迭代。通過宣傳引導,120餘家企業選擇以“臨時進出辦公室、居家線上辦公”的方式開展業務,吹響促進發展的集結號。

綿陽環泰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科創區引導下通過線上復工的,該企業採取電話聯絡、網上聯繫的方式,積極對接供應商及客戶,通過物流配送、在線銷售的模式,雖然足不出戶,銷售額不降反增。

為配合各行業主管部門有序推進園區企業復工復產,疫情期間,科創區政務中心設立了“企業復工復產”諮詢窗口,為企業提供復工復產的諮詢和引導服務。同時全面推行“網上辦事”“不見面審批”,確保群眾辦事“見與不見,服務不變”。此外,還持續優化網上辦理、全程代辦“零跑腿”、郵寄辦理等服務,公佈了窗口諮詢幫辦熱線,增加微信、QQ等多種諮詢方式,充分利用在線諮詢,為項目業主和幫辦、代辦人員做好答疑服務工作,及時回應群眾和企業關切,切實為各類審批業務提供快捷優質服務。

□蔣琳琳 本報記者 楊仁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