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历史文物,感悟深刻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孕育出了世界著名的历史文物遗产。文物,就是体现古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直观、了然地看到我国的发展历程。文物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

历史文物是中国历史的见证。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的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唐代的唐三彩依旧散发着绚丽璀璨的光泽,明清的故宫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宏伟壮观,八国联军侵华损坏的圆明园遗址时刻提醒着人们......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贴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现于世,也将中国的历史发展呈现于世。

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他经历多年的风雨和战乱,流传至今,如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2000多年来,任何人都没有能从认识上割裂万里长城,因而也就无法割裂中华民族中国文物史迹。历史文物具有其独特的传统风采和内涵,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历史文物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魂。当你走进圆明园遗址,仅存的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圆明园的毁灭见证了“国弱受人欺”这个简单的道理。留住这一方遗址废墟,可以促使国人反思、自审,激发国人自尊、自信、自强,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的祖先举着火把从远古走到现代、磨铸了宽广、不屈、向上的民族之魂。这些文化遗产便是我们民族奋斗的魂。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悠久的时光,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化遗产。它们是艺术宝库上的璀璨明珠,它们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伴随着时光的侵蚀,甚至人为的破坏,一些文物损毁严重,有的已离我们渐行渐远,成为历史的记忆。所以,保护文物势在必行。

保护文物,要坚定文化自信。要从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角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保护文物,需要齐心合力。必须明白,保护文物不只是文保部门的事,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必须从我做起。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物,宣传历史文化,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历久弥香,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历史文物,感受到遗产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