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其中,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浙江书局重刊华亭张氏原本(简称“王弼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简称“帛书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老子》甲、乙、丙三组竹简本(简称“竹简本”),是三个最重要的版本。读老子至少要三版同读才能兼听则明。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笔者继续分享三个版本第12章(以王弼本顺序为主,为更好的理解原文之意,以后都用繁体字表达原文)。

王弼本《道德经》 13章【原文】:寵(简体为宠)辱若驚(简体为惊),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wéi)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wéi)天下,若可托天下。

帛书版《老子》57章【原文】:龍辱若驚。貴大若身。胃龍辱若驚?龍之爲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龍辱若驚。何胃貴大若身?吾所以有大者,爲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梡?故貴爲身於爲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女可以寄天下。

楚简版《老子》甲简【原文】: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爲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驚。

何胃貴大(缺,甲本补)若身?吾所以有大者,爲吾有身。及吾亡身,或何貴爲身於(缺,甲本补)爲天下,若可以讬天下矣;愛以身爲天下,若可以舉天下矣。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这一章三个版本各有差别,尤其是帛书版《老子》,如果不按照通假字,或借字来解释,文意难已理解,而另外两个版整体意思相差不大:

梡与患:梡:竹簡本、乙本、王本皆作“患”,意指成捆

的木柴,或指木頭。或音“huan”借字“患”

②龍与寵,龙,神华生物,或指代统治者,或假借“宠”。

③贵,重视的意思。

《道德经》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这一章,老子开篇提出一个思想“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或“龙辱若惊。贵大若身”,后文对此作了见解,后世对这一段有各种说法,无论是甲本假借说法,还是甲本错字说法,还是甲本才是原文说法,笔者都不认同,古书何意早不可考,除非作者本人解释,否则每种说法都是假设,猜测。用假设、猜测是不会有正确结论的。所以笔者依照甲本勉强做一种解释,依照王本做一种解释。供读者参考。

甲本:龍辱若驚,貴大若身。猜测还是道德经一贯比喻手法,龙指统治者,大梡,也是比喻,是如用大棒打的意思。译文:统治者治理天下的耻辱就是惊恐不安,就像要用大棒打身体一样惊慌。怎么的惊恐不安呢,统治者治理天下,得到利益也恐慌,失去利益也恐慌。为什么就像用棒子打自己的身一样呢,因为统治者只看重自身的利益。如果不看重自身利益,怎会像用棒子打自己一样呢。所以如果看重天下百姓的利益像看重自己的利益一样,就可以治理好天下了,像爱护自己的利益一样爱护百姓的利益,百姓就可以安居乐业了。笔者能力有限,只能做这样强解,有不同看法欢迎探讨。

王本、楚本:笔者虽然无法下定论,但更倾向于甲本是借字的猜测,也更喜欢这两个版本的说法,笔者写出自己对这一版本的理解:受到宠爱或污辱都会惊恐不安,看重祸患如同看重自己的生命。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宠爱是上对下的行为,因此得到宠爱就会惊喜,失去宠爱就会惊恐。什么看重祸患如同看重自己的生命,我们之所以患得患失,是因为过于看重自身利益的存在,等到我们忘掉自身利益,我们何以有祸患(或直接解释为,因为我们有身体,如果我们没有身体,就不会有祸患,无身的思想,对笔者而言,最大的体会就是无欲则刚)。所以人最好能把自己交给天下(如何做到“无我”,即要“以身为天下”,即以博大之心,胸怀天下,而不是为个人斤斤计较),这样人们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你。愿意把自己交付给天下的人,人们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你。

结语,笔者对一章最大的体会就是人要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而如何做到这样,笔者做不到胸怀天下,为天下公。但一切的惊恐,无非欲求而已,为什么领导宠爱惊喜,无非是想要升迁的欲望,为什么失去宠爱会恐慌,无非是怕升迁受到阻碍。有欲心难平,

无欲则刚。但人又怎么可能无欲,欲望又是一切事物的原动力,所只能退而求其次,欲壑难填则患得患失,知足常乐则有进有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