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一路崛起,不断被提拔

清朝有所谓的『八大铁帽子王』,这其中就有一个封号为郑亲王的,这位第一位郑亲王名叫济尔哈朗,他的父亲与努尔哈赤是一母同胞,而济尔哈朗在清初战功赫赫,因此他的爵位被定为『世袭罔替』。

肃顺:一路崛起,不断被提拔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郑亲王的爵位就到了一个叫端华的手上,虽然他爵位高、资格老,但是才能一般,不能在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所作为,不过他有一个弟弟,名叫肃顺,而这位肃顺同志,以其铁腕强力手段和突出的政治才能,在力求革新的咸丰朝中脱引而出,后来咸丰帝病死,他就成了『顾命八大臣』中的核心。

肃顺原来就是北京城中一闲散宗室,在道光一朝并没有受到重用,例行公事,袭了『三等辅国将军』的爵位。

不过其人刚毅果敢,博闻强记,据说只要见到一个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的容貌。而是锥子总会戳穿衣服的,他这样的性格,遇上刚即位的咸丰帝,那肯定擦出一系列火花。

这不,在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的引荐下,肃顺很快得到了咸丰帝的赏识。咸丰四年,担任授御前侍卫,工部侍郎,咸丰七年肃顺被擢升为左都御史、理籓院尚书,仍然兼任都统职务。咸丰八年(1858年),调礼部尚书,仍管理籓院事,随后又调回户部任职。

肃顺:一路崛起,不断被提拔

虽然六部名义上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户部权力最大,而工部权力最小,虽然肃顺看起来都是在六部任职,但实际上他的官位是一路上升,从无左迁。可见咸丰帝对肃顺的宠幸。

到了咸丰十年,这样大权力的肃顺,身边自然就聚集了一批人,主要为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等等。

而这样一批人,也同时支持着咸丰帝的新政,他们提拔上的一些汉臣,这例如曾国藩。为后来的『同光中兴』奠定了基础。

肃顺:一路崛起,不断被提拔

满清入主中原以来,一直对汉族官僚采用打压政策,虽然表面上满大臣与汉大臣的名额是一样的,但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是汉人,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咸丰朝,那时候经过长时间的安逸,八旗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作战要求,清朝的军队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战况那叫一泻千里,最惨的时候太平军差一点打进了北京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