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近日,一位妈妈跟我说:


“孩子比较淘气,经常在玩玩具的时候扔一地,不收拾;还常常喜欢穿着鞋,到沙发或桌子上乱蹦乱跳;一到超市,就乱要东西,如果不同意,就撒泼打滚躺地上不起来。


每次看到这些情况,就气不打一处来,立马狠狠的揍他一顿。可是,打完孩子后又心疼的不得了,毕竟还只是个孩子,终归不会像大人那么听话。”


听了这位妈妈的话,深有感触。


每当看到孩子作妖,火气就不自觉地往上窜,一旦压制不住,连吼带打的收拾孩子一顿,那是分分钟的事。


但事后,看着孩子那委屈又无辜的小眼神,顿时心软下来,忙后悔不迭,为什么会打他。


还有些父母,崇尚棍棒教育,打着以爱之名进行管教的旗号,动不动对孩子拳脚相加,孩子总是伤痕累累。


打孩子,大多数父母都会做。如果是建立在孩子错误之上的打,尚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借打向孩子发泄可怕的情绪,将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挨打,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


我有一位朋友,小时候经常被她爸打。


她爸打她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成绩偏科,比如外出回来有点晚,或者她爸心情不好。


每次她爸打的都很严重,就像抽耳光,一直抽到鼻血横流才罢休,还经常使用晾衣架打,疼得朋友难以忍受。


因为长期在父亲不稳定的情绪下生活,朋友的性格深受其影响: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朋友说,长大后,被打的那些记忆,就像是长在心里的毒瘤,割不掉,又忘不了,还会时不时的冒出来,深深的刺痛你一下。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父母对孩子最深的伤害,莫过于借打向孩子发泄情绪,最后留给他一段残忍的记忆和难以磨灭的创伤。


很多父母养育孩子时,信奉“打是亲骂是爱”。其实不然,打不是亲,骂也不是爱,打骂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最优解决,还会伤害孩子的身体,滋生很多心理问题,让亲子关系一度变得很紧张。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本来一个好好的孩子,但因为一次次的被暴打,让一颗向好的心开始下沉,破罐子破摔,最后糟糕到无法收拾,父母无法承受,孩子深受煎熬。


有研究发现:


体罚孩子即使有短期的行为效果(孩子当下会害怕),但长期下来,并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更大概率导致孩子低自尊、高反叛、攻击行为增加和导致物质滥用(酗酒、吸毒等)、犯罪等后果。


想让孩子有好的行为,需要父母循循善诱,引以教导;但如果以暴力对待孩子,只能给他的心灵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让他变得越来越差。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有很大区别


知乎上有个问题:从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样?


其中有一位网友以切身经历回答:


“我是从小父母连骂都没骂过的人,总的来说,性格非常好。


学习成绩一度是年纪第一;

高中时,可以大胆恋爱,但是自己有分寸;

大学时每年得奖学金,做任何事都没有压力;

大学期间还大胆创业,最后轻松成功了;

和爸妈关系特别好,什么都跟妈妈说;

后来保研了,男朋友也不错……


生活当中,我勇敢、温柔、善意的面对整个世界,愿意帮助人,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做事比较大胆,即使失败了也从不担心,因为在我身后支持我的,是整个世界。”


网友所说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轻快和幸福的味道!


洛克在著作《白板》中说:每个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成长,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果父母习惯于“只有挨打,才能长记性”,孩子学到的就是通过不断犯错、接受惩罚,才能成长;


但是,如果父母从孩子生命的一开始,就给予无限的信任和爱,让孩子拥有高自尊,孩子会自觉的修正自己的行为,避免很多错误的发生,追求更高层次发展。


很多事实证明:那些经常挨打和从未挨过打的孩子,成长的状态有很大的区别。


  • 经常挨打的孩子,一般和父母之间的感情联结较差;从未挨过打的孩子,和父母可以建立很好的友谊。


当孩子挨打后,常常会记恨父母,久而久之,和父母心生隔阂,关系变得疏远;但是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会用耐心引导,以爱浇灌,孩子会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 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差,会自卑;从未挨过打的孩子,自尊心高,喜欢主动发展自己。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被打后,自尊心容易受损,而自尊心和孩子的自我发展紧密相连,孩子会出现自卑、懦弱,遇事不敢争取,逐渐自我萎缩;但是自尊心高的孩子,内心强大,更有勇气追求自己的目标。


  • 经常挨打的孩子,胆小害怕;从未挨过打的孩子,任何事情都表现的很勇敢。


被打的孩子,外表的伤可以痊愈,但内心的创伤无法看到,孩子由恐惧变得胆小、怕事;但没挨过的孩子,内心无惧也就无畏,常常表现的很勇敢。


从中可以看出,被打的孩子,需要背负心灵的伤痛,一路成长;而那些没挨过打的孩子,在幸福和快乐的陪伴下,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请学会“理智”对待孩子犯错


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并不是只有打一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尝试这么做:


  • 平时要树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犯错,不是因为故意的,而是他压根儿不知道正确的做法。


需要父母提前树立好规则,让孩子知道,这条红线不可以逾越。


比如:沙发不可以穿鞋上去蹦跳,否则会把它弄脏弄坏;

玩具玩完之后要及时收拾,要保持家的整洁;

吃不完的饭不可以乱扔,这是一个不好的用餐习惯;

……


凡事第一时间跟孩子讲清楚规则,而不是出现错误就惩罚。惩罚,一定是建立在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的基础之上。


  • 让孩子适当体验后果


如果孩子在某件问题上,一再犯错,而且还屡教不改,可以适当让孩子体验该行为带来的后果。


比如:孩子非要玩水,可以让他感受一下湿衣服带来的不适;

孩子一定要买玩具,透支下个月的零花钱带来的痛苦;

……


这样亲身经历一次,比父母苦口婆心地说一百次都管用。但这种方式只止于那些不危险的行为,像玩火、电等危险行为,千万不要这样做。


  • 用间接方式惩罚孩子


还可以用其他“非武力”的方式代替打孩子。


做家务。孩子出现乱扔玩具、乱涂乱画,可以让孩子帮忙一起收拾,或做一些擦擦桌子、拎拎水等简单的事情。既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还能锻炼自理能力。


罚站。给孩子设置一个“思过角”,孩子犯错了就站着面壁思过。


禁止吃零食。如果犯错,可以禁止几天吃零食,让孩子感受一下错误带来的惩罚。


  • 慎重用“打”


不是说孩子不可以打,但要慎用,更要“科学的打”。


分享一位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方法: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尽量不打,而是告诉孩子这件事的正确做法,和做错后将会给人带来哪些麻烦和伤害,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告诉孩子。


第二次犯错时,也尽量不打,多询问孩子为什么会做错,原因是什么,是否认识到错误。


第三次犯错时,可以打,但前提是,询问孩子两个问题,你觉得打哪里比较好?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打你?


在父母询问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心会备受折磨,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孩子认识到错误,往往也就不会打了。


其实,打,从来不是家长的目的,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才是。


所以,不要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记住因为你情绪不好,才打我,孩子的叛逆和抗拒也就越来越多。


而是把教育孩子,看成是一个缓慢而久远的过程,多用爱和耐心去浇灌,孩子就会少犯些错误,多一些优秀的行为!


孩子犯错该不该打?学会“科学揍娃”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