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長息肉,通常會有這幾個典型症狀,別當成胃病來治!

什麼是腸息肉呢?

腸息肉指的是腸粘膜的隆起性病變,是一個統稱,腸息肉包含了一大類的疾病。大腸息肉多見,比較嚴重者會久而久之拖成腸癌。有研究顯示,80%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轉變而來的,所以我們在發現自己身體異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早做檢查,早治療。

腸道長息肉,通常會有這幾個典型症狀,別當成胃病來治!

腸息肉有哪些徵兆呢?

1.便血

腸癌引起的便血多為持續性、伴有粘液,同時便意會增加,有時只排出一些血液或粘液。如果腫瘤生長的位置離肛門較遠,便血的發生率就會偏低。直腸癌患者大約有80%有便血。

2.消化不良

腸癌引起的消化道症狀多表現為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等。腸癌引起的腹脹腹痛初期多為間歇性,後期會逐漸轉變為持續性,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腸梗阻,出現腹部劇痛,排氣受阻的急性症狀。也有出現慢性腸梗阻,如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等。

腸道長息肉,通常會有這幾個典型症狀,別當成胃病來治!

3.便秘

便秘造成腸道疾病,可能被人忽視,其實,排便困難是會造成便秘的,引起腸道組織發生感染,這無疑是糟糕的情況。

生活中一旦發現身體有以上表現的話,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身體,平時也要注意做好預防

導致腸道息肉的因素有哪些?

1.飲食因素

  長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物的人患病率較高,而蔬菜、維生素C攝入充足者較低。膳食中脂肪佔比超過40%是形成腸道息肉的重要因素,若脂肪攝入不超過膳食的15%,患病率就會顯著降低。

腸道長息肉,通常會有這幾個典型症狀,別當成胃病來治!

  另外,辛辣刺激性食物、醃製食物等也與腺瘤性息肉形成有關。

2.疾病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腸潰瘍行胃空腸吻合術、切除膽囊、接受癌症放療的患者及肥胖人群的患病率較高。長期炎症刺激腸黏膜可引起息肉,如慢性結腸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氏病等。

3.異物損傷

  糞便粗渣和異物長期刺激腸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腸黏膜損傷,都容易使細胞出現異常增生,形成息肉。長期便秘或頻繁使用瀉藥也會刺激腸壁生成息肉。

4.遺傳因素

  息肉的形成與基因突變密切相關,而突變的基因又會遺傳給後代。

腸道長息肉,通常會有這幾個典型症狀,別當成胃病來治!

5.吸菸與飲酒

  菸草煙霧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可結合DNA形成加合物,促使黏膜發生不可逆轉的基因改變,促進息肉的形成。飲酒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促進亞硝胺類致癌物質合成,從而增加腸息肉發生的風險。

預防腸息肉癌變,需要做好這3點

1.限制菸酒

吸菸和飲酒是被證實可以誘發癌症的重要因素,長期吸菸或飲酒的人,容易對腸道造成持續性的刺激誘發腸息肉。

2.日常生活中,以食療養腸胃

平時我們都會吃一些養生的食品。但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產品也不知道哪些真的有用,其實我們可以經常吃一些天然的食材,比如蕪菁。

腸道長息肉,通常會有這幾個典型症狀,別當成胃病來治!

植物蕪菁,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消食下氣,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宿食不化,心腹冷痛,咳嗽,疔毒癰腫。

《食療本草》:"下氣,治黃疸,利小便。根:主消渴,治熱毒風腫。""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

3.堅持體育鍛煉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引起腸息肉。



這裡是健康益站,那些關於養生、健康的小知識我們都在這裡與你分享,隨手轉發分享給家人,還有更多養生小視頻,讓我們一起把生活過得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