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據《欒城集·卷五十》中記載:“唐高祖起太原,其謀發於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誅鋤群盜,天下為一,其功亦出於太宗。蓋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長立建成,建成當之不辭。於是兄弟疑間,卒至大亂。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唐高祖李淵,一直被稱為是“歷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視的帝王之一”。因為他的姨父是隋高祖楊堅;表弟是隋煬帝皇帝楊廣;兒子是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而這三位皇帝身上都有著超乎常人的功績:隋文帝楊堅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亂世,一統中原;隋煬帝開創大運河、確立科舉制;唐太宗李世開創貞觀之治、文治武功可堪一絕。

夾在這幾位帝王之間的李淵就被大大看輕了,再加上李淵兩個兒子的宮門流血政變,使得李淵更顯得“無能”。那麼為何身為皇帝的李淵控制不了玄武門之變的局面,又為何之後沒人來支持李淵呢?

玄武之變,兄弟殘殺

事實上,李淵清楚的知道皇太子李建成與次子秦王李世民之間明爭暗鬥,但是他卻是一再縱容,意圖讓二人之間互相制衡,所以並未加以控制。可同時,秦王李世民的擁護者眾多,皇太子的威嚴被挑戰得徹徹底底的,最終導致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激化。

於是,李世民選擇了先下手為強,他發動政變,也就是所謂的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被李世民所殺。隨後李世民的軍隊控制了長安,並聲稱二人系作亂被俘。

在群臣的支持和擁戴下,李淵被迫將軍國大事交由李世民處理,並且於三天后,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在三個月後將帝位傳給了李世民。李淵自己則是退位為太上皇,於貞觀三年,移居弘義宮。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那麼朝臣究竟對於李淵和李世民是個什麼態度呢?事實上,朝中的大部分臣子還是忠於李淵的,對於李建成這位皇太子也並沒有反對之意。

但秦王李世民的功勞卻是不可忽視的,故而臣子們雖有自覺站隊的,但是更多的人還是持著觀望的態度,不選擇得罪一方,不願意在皇子的爭奪中使得自己深陷政治漩渦。

既是如此,在當時的朝廷中,李世民也並未得到所有朝臣在明面上的支持,那麼為何在李世民公然發動政變後,卻無一人反對,又無一人支持李淵呢?

為何無人站出來支持李淵?

事實上,李淵因為誅殺劉文靜而早就失去了大臣們的信任。

劉文靜是大唐初期的大將,在大唐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許多的功勞。在建國之後,李淵更是賞賜給了劉文靜兩塊免死金牌,可見李淵不是不知道劉文靜的功勞有多大。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但是不久之後,因為劉文靜被人誣告謀反,李淵便誅殺了劉文靜,即便劉文靜有免死金牌,卻依然被李淵給誅殺了。這在當時無疑是在大臣們的心裡留了一顆定時炸彈,一個不顧功臣、不顧承諾的君主如何能夠被信任呢?

因此在李世民通過政變掌握了大唐的政治中心之後,臣子們自然明智的選擇了順從,若是真為了李淵去反抗李世民,即便成功了,最後也難以在李淵手上善終。

再來說一說彼時朝中的勢力如何

唐朝初期,三大勢力集團鼎立,分別是關隴勳貴、關東豪傑和江南士族。

其中的關隴勳貴是北魏西魏時期就形成的一個軍事貴族,並先後創立西魏、北魏、周、隋朝,乃至唐朝,可謂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軍事集團。

當時李淵從3萬人起兵,到佔據關中河東,前後不過只用了4個月,再到他正式稱帝,更是不到一年。這在中國曆代的王朝中可謂是極快的,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李淵是關隴集團的重要成員,也是關隴集團的新代理人。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在李淵發兵期間,他為了得到關中地區的支持,於是給了關隴和關中集團許多權利,因為只有有了共同的利益,才能夠為他的霸業奠定基礎。

但是等到李淵稱帝之後,朝堂之上卻都是關攏和關中集團的人,李淵這個帝王受制於人。於是李淵任用了次子李世民為主帥,並由他來主持統一戰爭。

李淵最初目的不過是想要通過李世民來吸納各地的人才,不僅給了李世民榮銜,更是允他自行招降納叛、開府治事。但令李淵想不到的是,李世民的能力太強,野心也太大,更是藉此機會反客為主,得到了關東豪傑的投靠。這些關東豪傑將李世民視為實現功名富貴的唯一代表,忠誠的不是李唐皇族,而非李淵,只是李世民。

因此等到李淵實在無法容忍這個兒子的功高蓋主時,他已經動不了李世民了。

天策府集團:李世民勝出的重要基礎

除此之外,天策府集團也是李世民奪得皇位的重要基礎。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天策府,成立於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是彼時的秦王李世民擊敗王世充和竇建德聯軍後,被封為天策上將,隨後他在洛陽建的府邸。

李世民隨後組成了一個五十人左右的隨從集團,其中的許多人是來自於被他此前消滅的敵人之中的傑出人物,個個實力過人。

再加上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又在十四衛府之上。就連天策上將職位也是在親王、三公之上,不過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的太師、太傅、太保。甚至天策上將還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的官員,權力極盛。

在武德年間,李世民的天策府勢力已經大到可以與東宮太子並行號令唐朝各地官府的地步。而李世民更是身兼諸多政府的加官,其權勢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正常皇子親王所應得的。

但這一切並非是李淵對這個兒子的溺愛所制,更加不是因為李世民的戰功,而是李世民自身勢力過大,李淵已經無法壓制了。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而李世民的勢力根基,也就是支撐他與李淵對抗的根本便在於他收攏的這些非關隴勢力的精英人才。關隴勳貴有根深蒂固的勢力,自然不需要李世民來為其謀求什麼,但是非關隴人士則迫切需要在這個新帝國的政治舞臺上有所作為,於是他們對李世民極為依靠。

再者,玄武門之變發生的時候,李淵已六十歲了,即便朝中大臣想要支持李淵。一旦李淵不在了,所獲得的利益也無法維持太久。相比之下,若是支持李世民奪得皇位,那麼將來可以取得的利益就要長遠得多了。

因此在玄武門之變之時,朝中大臣幾乎都站在了李世民這一方。

鬥哥說

一場流血事變反映的恰恰是初唐時期,朝中勢力的比拼,以李淵在代表的關隴集團已然不如當初那般強勢。而投靠李世民的非關隴人士、關東豪傑逐漸崛起,並最終經過玄武門之變後得以更加穩固。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事實上,對於平民百姓來說,玄武門之變更像是一件幸事,因為自此以後,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上位了。在李世民在位期間,他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使得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李世民統治下的唐代國泰民安、兵強馬壯,最終還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盛世——貞觀之治。




玄武門之變時,為什麼無人支持李淵,只能成為“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