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土木堡之變發生後,明英宗被瓦剌俘虜,當時他的侍從們紛紛逃竄,只有袁彬和哈銘留在身邊忠心服侍他。

袁彬原本只是個小小的校尉,但他卻對明英宗忠心耿耿。當時在瓦剌做俘虜,明英宗身嬌肉貴禁不住冷風刺骨,袁彬便將自己的衣服脫下來,將英宗的腳裹住,並且放在自己的胸口取暖。

在此期間,瓦剌首領也先多次設法逼降英宗,全靠袁彬機智,才識破也先計謀。後來也先提出要將妹妹嫁給英宗,也是袁彬提出,也先這樣做是想控制英宗,這才導致婚事作罷。

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可以說要是沒有袁彬,明英宗都不知道怎麼熬過來,所以漸漸地,明英宗對袁彬十分依賴。有一次袁彬發燒,明英宗以為他好不了了,結果抱著他哭了一晚上,沒想到第二天袁彬就退了燒。

後來經過明朝和瓦剌的協商,也先終於同意放回英宗和袁彬等人。回去之後,明英宗又被景泰帝幽禁起來,而袁彬始終沒有得到景泰帝重用。景泰八年,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幫助下,明英宗得以復辟。

明英宗和袁彬,可以稱得上是患難之交了,況且袁彬對明英宗有恩,復辟之後,英宗應該大力獎賞袁彬才對。然而到了後來,明英宗卻將恩人袁彬交給錦衣衛處置,還說只要不弄死就行,為什麼會這樣呢?

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明英宗復辟後,就開始打擊景泰舊臣,首當其衝的就是于謙。殺掉于謙、王文等人後,明英宗覺得石亨等人也不可信,於是開始培養親信。錦衣衛逯杲和門達,由於參與奪門之變有功,便順理成章成為明英宗的鷹犬。

在明英宗的授意下,逯杲和門達不斷打擊石亨一黨,終於在天順四年,石亨以“謀反”罪被處斬。從此以後,逯杲和門達權傾朝野,只要是不肯依附他們的大臣,統統被下詔獄嚴刑逼供。

後來曹吉祥叔侄謀反,將逯杲誅殺,接著曹吉祥叔侄被處死,門達便成為明英宗最依賴的鷹犬。朝中官員都不敢與門達作對,唯獨袁彬和內閣首輔李賢不肯屈服。

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李賢官至內閣首輔,在朝中威望很高,且深受明英宗重用,門達便先將矛頭指向袁彬。他誣陷袁彬指使他人犯法,要將袁彬下獄。他覺得罪名太輕了,害怕明英宗不受理,於是又誣陷袁彬曾經接受石亨的賄賂。明英宗知道後,只說了一句話:

“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還我。”

這句話多麼令人心寒,滿朝文武都知道袁彬是冤枉的,但是都不敢站出來說話。加上明英宗這麼一句“只要不弄死就行”,便更沒人敢發聲了。這時一個叫楊壎的油漆工匠,不忍見袁彬受冤,便冒著生命危險擊鼓為其請願。

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明英宗剛復辟的時候,將袁彬升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後又升為指揮同知。他常常提到袁彬在瓦剌的救駕之功,稱自己將來要如何報答袁彬。楊壎為其訴冤之時,就質問過明英宗,是否忘了袁彬“保護聖躬,備嘗艱苦”之功。

沒有辦法,明英宗只好下令讓門達複審此案。最後袁彬被放了出來,但他早已被門達用盡酷刑,身上已經沒一處好地方了。袁彬獲救以後,楊壎又落得門達手裡,門達有意利用楊壎來打擊李賢。

在受盡酷刑之後,楊壎稱一切都是李賢指使的,後來在午門外會審的時候,楊壎又臨時改口供,當面揭發門達的惡行。豈料即便如此,明英宗還是站在門達一邊,最後袁彬被判處絞刑,用金贖罪被貶去南京,而楊壎則因為“誣告”門達,被判處死刑,後改禁錮。

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可見明英宗對於袁彬,是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關係。他復位後,希望培養自己的親信,但是袁彬太過正直,不可能成為逯杲、門達這樣的鷹犬為他效力,於是他選擇放棄袁彬。

但袁彬好歹對自己有恩,所以明英宗也不能讓門達把他害死,便警告門達要留活口。在皇權面前,曾經對自己忠心耿耿的患難之交,顯然不如門達這樣的卑鄙小人好用。

不過這位復辟天子的薄涼之性卻展露無遺,朝中上下皆對其失望無比,而最寒心的,還是曾經以生命保護他的袁彬。好在明英宗還沒有喪盡天良,關鍵時刻仍然留了袁彬一命。

袁彬對明英宗有恩,英宗復辟後,為何將恩人交給錦衣衛處置

他去世以後,門達沒了靠山,群臣紛紛嚮明憲宗彈劾門達。最終門達被罷官流放,袁彬得以平反,並且官復原職,重掌錦衣衛。門達被流放之前,袁彬還特意趕去送行,並以金錢相贈,其心胸可見一斑。

雖然經歷了君王的背叛,和非人一般的折磨,可袁彬以他的忠勇和胸襟,得以名留青史。而門達雖然曾經權傾朝野,顯貴一時,但終究也只落得個遺臭萬年。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