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文 | 暖寶

前幾天,樓上的媽媽和孩子幹了一架。因為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實在讓媽媽無法忍受,"就那麼點事,每天拖拖拉拉!"她想打孩子,孩子就跑,樓板咚咚響。最後忍了忍沒打孩子,但是還是發火了。媽媽衝著孩子一陣狂風暴雨似的攻擊,一邊說一邊氣的跺腳。孩子也和媽媽爭辯起來,但最終被媽媽的強勢壓下去,偃旗息鼓了。

樓上的媽媽說"太難了!每天看著孩子都心煩,動不動就吼孩子。快點上學吧,也好喘口氣"。這是多年來第一次聽到她和孩子幹架,這都是怎麼了?

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親子關係緊張為哪般

孩子上學的時候,在學校裡有老師管,回家後只有短暫的相處時間,家長很珍惜這段親子時光。當然也會暴露出來一些問題,不過因為心疼孩子學習的辛苦,很快就把問題掩蓋了,和孩子的關係維護得還可以。

孩子在家就不一樣了,家長具有了雙重身份,既當家長又當老師,角色不停轉換,對各種軟件不熟悉手忙腳亂,有些暈頭轉向。家長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當孩子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家長就會和孩子發生衝突。

孩子在家學習不像在學校那樣緊張而有節奏,相對隨意,作息時間不規律,早上不想起,晚上不想睡,催了一遍又一遍,孩子依然自我放鬆不肯起,家長一看,這不是反抗我的權威嗎?開始惱火。

孩子在家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人在上課,心態還在假期停留,學習自然狀態不佳。孩子的各種磨蹭非常普遍,到了計劃開始的時間,不能很快進入狀態。學習了一會兒,不是走神就是打盹,聽進去的沒多少。該交作業了,孩子還沒做呢。看了這情形,家長能不上火嗎?

家長也不能一直坐在孩子身邊陪同學習,不得已也會讓孩子自己學習。但是中途又不放心,悄悄地趴在門上聽聽孩子學習了沒有,一旦發現沒學習,破門而入,一場母子大戰在所難免。

從心理上來說,這段時間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很大影響,心理壓力自然會大。總是憋在家裡,不能外出活動,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也出現小問題,影響了我們面對壓力的恢復能力。

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也是各種壓力帶來的結果。

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這些方式都不管用

家長們當然也想和孩子關係緩和一些,家裡充滿歡聲笑語,但是卻往往用錯了方法,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張。

強迫孩子服從

權威型的家長一貫作風就是,家長為大,說一不二,孩子能力有限,必須服從。強迫孩子服從的結果有兩種,一種是孩子委曲求全,雖然心裡一百個不願意,也被迫服從,內心是不能接受的。一種是孩子陰奉陽違,表面上服從,實際上行動起來還是我行我素。父母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孩子也心有不甘,再幹架成為必然。

討好孩子

討好型父母的做法是討好孩子,只要孩子同意好好做事,父母就甘願為之付出一切。孩子想要什麼給什麼,只要能聽話就行。討好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越來越過分,要求越來越多,一旦父母沒有滿足,就大發脾氣。父母發現自己付出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忍不住傷心落淚,積攢到一定程度,就轉化為怒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強迫不行,討好不行,到底怎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們真是費勁了心思。

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堅持三個原則,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兒子也是讓人生氣讓人憂,但是經過這幾天的調整,慢慢變得重新親密起來。前幾天,因為兒子沒有好好執行計劃,朝他發脾氣了,他的態度也不是很好。經過一晚上的反思,感覺不能這麼跟兒子硬來,應該緩和親子關係。

第二天抱了一下兒子,告訴他我的感受"你發脾氣我很難過!"兒子的態度也緩和了,重新露出了笑臉,抱了抱我。這幾天跟孩子一起做運動,腿有些疼,我告訴兒子"我身體不太舒服,你多幹點家務!"兒子就拿了掃把去打掃衛生了。

建立親密關係其實也並不難啊!不需要強迫、也不需要討好,關鍵做好3件事:擁抱、說出內心想法、適當示弱。

首先,擁抱

孩子是個小嬰兒的時候,我們喜歡抱著孩子,孩子也喜歡媽媽抱。因為被抱著的時候,他就能回憶起在子宮裡的感覺,聽到媽媽的心跳,感受到媽媽的溫度,會非常有安全感。擁抱對孩子來說既是心理需求又是生理需求,心理學家認為沒有擁抱嬰兒就會死亡。

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卻羞於跟孩子擁抱,也認為孩子不需要擁抱了,特別是內斂的人來說,不會用擁抱表達對孩子的愛。但是孩子即使到青春期也仍然需要擁抱,《六A的力量中》說,從生理上,孩子的青春期比以前來得早了,但是心理卻跟不上生理的變化,仍然需要父母的呵護和關愛。

兒子就是這樣,他每次放學以後,都會首先跑到媽媽的房間,抱住媽媽說"抱抱!"完全沒有長大。放假以後,天天在家,朝夕相處,卻忘了擁抱了。當我和孩子重新擁抱的時候,發現內心變得柔軟,孩子又變回了兒時喜歡撒嬌的樣子。擁抱具有讓人震撼的力量,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得到關愛,是修復親子關係的第一個法寶。

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其次,說出內心想法

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戀人看待,和他說出內心的想法,不管是高興的還是悲傷的,把孩子當作一個傾訴的對象,孩子才能試著去理解你。

我們總以為孩子小,不能讓孩子承受壓力,他理解不了大人的心情,其實是把孩子當作外人來看待了。有一次,因為工作不順利,我哭了,眼淚嘩嘩地留下來,紙巾都來不及擦,對面就坐著兒子,兒子問怎麼了。我就認為沒必要跟他說,就說"沒事沒事!"兒子生氣了,說"你老是沒事沒事,到底怎麼了?"我也只是告訴他"工作上的事",沒有期望得到他的理解。

現在想通了,如果你把孩子當作朋友,跟他說出你的內心想法,孩子也會體諒你,也會安慰你,在這個家裡,你又多了一個可以說知心話的人,親子關係會迅速升溫。這幾天,我把我的想法告訴孩子後,孩子的眼神都變得溫柔了。

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最後,適當示弱

父母總把自己當作強者,把孩子當作弱者。父母應該保護孩子、應該疼愛孩子,卻往往忽視了孩子也會長大,孩子以後也要學著去保護父母,疼愛父母,成家後去保護他的小家。這些技能從父母的言談舉止中學來,也要從自己親身實踐中得來。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愛的孩子,父母不妨適當示弱,讓孩子成為一個保護者的角色。

有幾件事至今想來都很感動。

有一次,我有些頭暈,但是要陪著孩子練鋼琴,我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告訴兒子"媽媽頭暈!先休息一會兒!"兒子看到了,趕緊從琴凳上站起來,扶著我躺在床上,還給我拉一個枕頭墊上。我跟他說"你彈鋼琴,媽媽就好多了!"兒子就開始彈琴了,彈了一首曲子就問我"好點了沒有!"

冬天的時候,我站著擀水餃皮,其他家人都坐著包水餃,兒子感覺不對勁。趕緊搬來一個凳子,還拿了一個棉墊子墊上,說"媽媽坐,有墊子不涼!"當時感動得稀里嘩啦。

只要我們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的愛心就會爆棚。如果我們適當示弱,孩子就會化身為一個強者,成為父母的保護神。不斷練習下去,孩子就是一個有愛的人,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會更融洽。

宅家帶娃,親子關係緊張,做好3件事,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結語

在這個特殊時期,親子關係出現一些問題,也只是暫時的,我們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怪罪孩子。給孩子一個擁抱,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適當示弱,和孩子的關係會好起來的。

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