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板甲发明后,同时期的日本、泰国、缅甸都有装备欧洲板甲,为何中国却没有?

放手一搏154104449


欧洲板甲

板甲为盔甲或铠甲的一种款式之一,板甲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顶级防护装甲之一。板甲是人工塑形,大板块金属制品制造而成的一种钢性凯甲,对于人体具有较好的防护性。板甲其表面被人工精心打磨,因而为金属白。原因之一是南欧气候潮湿炎热,而黑色铠甲容易锈蚀,且闷热不堪。所以欧洲铠甲基本被打磨成金属白,大白铠甲出现于欧洲十三世界末,大白盔甲可反射阳光,白色头盔及白色防护具大幅度改善了闷热这一问题。


大白盔甲是最早的近代板甲的雏形。

很多人认为欧洲板甲先进,说什么水力锻炼出热铁?还说什么要求很高?还说什么别人用木炭?我们用的煤炭?就这意思吧!我说他是对冶炼的无知和锤炼的无知。我只想建议这些无知的人真实的去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工艺及冶炼技术。

还有人认为欧洲板甲防御力无物能及,持这种观点的人极其不了解铠甲的运用与当时时代用途。板甲在冷兵器时代再完美也是有弱点的,虽然号称顶级防护装甲之一,也只能针对冷兵器时代而言的。板甲有一定较好的防护能力,但板甲其弱点之一,近距格斗怕敲击与锤击,并不是坚不可摧。

明代制电铳

板甲,而对于热火器时代的出现,无效的防护力使板甲从神坛中跌落。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热火器最的国家,早在唐宋时期热火器就已经开始运用于军事,到了元代开始大量装备军队。元军攻打波斯时丢弃的热火器,后来被波斯人仿制,波斯人于是把热火器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才开始了解并掌握热火器技术,之后又被传入我国,这就是热火器时代的历史与时代。如果有人说枪炮起源于欧洲?我说他就是无知无耻至极不了解古中国科技。


早期哥特铠甲的现代复制品

关于板甲的定义

板甲至少要满足三个以上条件才能被称为板甲:



①、躯干部分正面的防护面,是一整体式,铆钉接成一片的硬质甲壳。



②、躯干部分整体构成一个钢性的桶型或箱型防护具。



③、躯干部分主体存在不可动部件。

有以上三点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板甲

中国棉甲



关于棉甲很多网有会质疑棉甲的防护性,甚至还有网友有贬低棉甲之嫌疑,认为棉甲不堪一击,认知是十分落后的装备观念。这种想法就是极其无知的,并没有去了解棉甲的构造与棉甲防御火器的抵御能力。为什么我国在欧洲同一时期没有装备大量的钢制板甲?其我国的军事思想与欧洲军事思想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明代开始我国就大量装备棉甲于部队,抗性是板甲无法比的,元明时期已经大量装备热火器,而同一时期也就出现了棉甲,这就是不装备板甲的原因,清朝继承了明朝的一些军事特性,有人说因为买不起制造贵?我说他是瞎说。

有网友一定会说大清那么落后还留下了百年耻辱?在这里纠正一下,乾隆帝末年至清末中国一直处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内有宫廷内斗、叛乱、造反、及白莲教,太平天国运动 ,及官员贪污腐化腐败,外有英法及沙俄虎视眈眈,及美、意、德、日等这就是大清锁国的原因。这也就是真实的内忧外患,真真切切意义上的外族等待入侵,非我中华族类。假如晚清真没能力当时的中国绝对和印度一样真就被殖民了,而中国被强裂分裂成无数快成为无数个中国。希望网友别被某些人所误导,大清不是他们讲的那么不堪和无能。

我国元、明、清三代棉甲特性


①、元代布甲:外为布料,布料内在要害处装有铁片的布面甲,即棉甲的前身。



②、明代棉甲:明代棉甲为对抗热火器,开始内衬铁片,外用铜钉固定。




③、清代棉甲:清代最初是从明军手中缴获,后来又自己加以改进产生而来。棉花7 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缝紧,入水浸透,取出铺地,用脚踏实,已不胖胀为度 晒干。八旗盔甲都是很厚的棉甲。将采摘的棉花打湿,反复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张这样的棉片在缀成很厚很实的棉布,两层棉布之间是铁甲,内外用铜钉固定。就是现在看到的八旗甲胄了。





棉甲对火器的防御效果非常好,铁甲则对传统的弓驽具有防御能力。而且辽东气候寒冷,棉甲还有防寒的作用。



④、棉甲制作容易,价格低廉,且方便大批量生产重量轻,对早期火器有很强的防护力,中弹伤的伤不重。




⑤传统重型铠甲需要量身定做,制作过程慢,重量重,不利于大批生产,装备速度慢。



中国明光凯铠甲巅峰


现代复原的明光凯

鼎鼎大名的明光铠,精美绝伦,被公认为中华铠甲巅峰。许多人认为明光铠是起自唐朝,其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



唐代的甲胄有很多,明光铠只是其中一款,根据《唐六典》记载:"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山文甲、五曰乌锤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明光铠经历了数百年历史发展,唐朝是明光铠的全盛时期。

日本铠甲



日本铠甲也是种类繁多,日本的甲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甲胄类型要算大铠,腹卷,胴丸,当世具足。这几种铠甲是日本甲胄中的典型代表。



大铠起源于两档式挂甲,在平安时代中期就已经出现。



与一般人的认知不同,大铠并不是完全由竹木制成,出于提高防护能力的目的,其中在重点部位也运用了铁制材料。



一套完整大铠的重量超过30公斤的重量,据说德川家光曾经抱怨过身着大铠太过沉重,由此可见其防护力也是较高的。



关于铠甲就介绍到这里,铠甲的发展以及历史不是三言两语就能介绍玩的。



我国铠甲起源比较早,技术艺术与工艺流程大部分早已经失传,希望民间有更多艺人能复原我中华各朝代铠甲。

铠甲是一套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