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艾灸是中醫學中的一種防病治病、養生延年的簡單易行而又切實有效的方法。艾灸是通過經絡體表直接給予人體優良的溫陽功效。“艾”字,《說文解字》作“灼”字解釋,是灼體療法的意思。在施灸的過程中,患者會無一例外地感覺舒適。現代研究證實,艾灸燃燒時產生的熱量,是一種十分有效並適應於機體治療的物理因子紅外線。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黃帝內經》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體檢對找到未病有幫助,但是體檢並不是萬能的。體檢能查出血糖、血壓高不高,骨密度是不是降低了,卻查不出體內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溼等病邪。中醫講的“治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壞健康的元兇找出來。中醫認為,人是統一的整體,穴位是經絡上的點,刺激穴位就能引起經絡的反應,而經絡是氣血的通絡,同時也是病邪的通路。艾灸治病是活用了其通經絡的作用。

艾灸是個寶貝,不過實際施灸的過程中,很多人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艾灸後,身體的局部位置起水泡,這個時候,初次接觸艾灸的朋友可能會心存疑慮,身體氣泡後該怎麼辦?到底是繼續灸還是放棄呢?今天艾之灸掌門師兄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關於灸後起泡這個話題。

艾灸後起泡的原因

病邪進入身體的時候,一方面和正氣爭鬥,一方面會在經絡和腑臟中潛伏下來。也許一時半刻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積少成多,到正不壓邪的時候,病就表現出來了。而艾草的藥性是陽性的,有生髮的特點,會在經絡裡巡行,一旦發現哪裡潛伏者病邪,他們就起到衛士的作用,把沉澱潛伏的病邪攪動起來,順著經絡到達腑臟,排出來。當你長期艾灸,陽氣變得充足,這個時候,體內正邪開始交戰,因此不同的人灸會出現不同反應,有的人開始長痘痘,有人皮膚髮癢,也有的人灸後會出現水泡等反應。

不同病症的水泡,這裡有一個簡單的判別方法。

1、如果灸後起的水泡是透明無色的,說明是體內寒溼比較重。

2、如果灸後起的水泡是黃色的,說明有體內有鬱熱的現象。

3、如果灸後起的水泡是血水樣,說明體內溼毒很盛,需要排毒。

使用艾灸治療疾病的人有很多,但是每個用過的人感覺都不一樣。有的人感覺很明顯,見效很快,有的人見效就很慢。灸感的強弱一般代表了經絡的堵塞程度。有灸感、灸感強,說明自身的經絡通暢,作用立竿見影;沒有灸感也不代表沒有效果,而是表示經絡中邪氣淤積嚴重,需要一點時間開淤散阻,作用慢一些。提到氣泡以及各種反應,就不得不提到艾灸的灸感。

艾灸的七種灸感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有灸感,說明灸熱穿透到了身體底層,此時要堅持艾灸

艾灸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通竄到其他經脈或是其他部位出現小疙瘩、疹子等現象。具體來說,艾灸後的灸感有七種感覺:

1、第一種是透熱,灸熱從施灸點皮膚表面直接穿透到深遠部組織。

2、第二種是擴熱,灸熱以施灸點為中心向周圍擴散;

3、第三種是傳熱,灸熱以施灸點開始循經絡向遠部傳導,直達病灶。

4、第四種是局部不熱而遠部熱,也就是施灸部位不熱,而遠離施灸部位感覺很熱。

5、第五種是表面不熱,而皮膚下深部組織,甚至胸腹臟器感覺很熱。

6、第六種是施灸部位或遠離施灸部位產生其他非熱感覺,例如酸、脹、麻、重、痛、冷等。

7、第七種上述灸感傳導之處,病症隨之緩解,施灸部位產生的人、脹、痛等感冒發生深透遠傳,所到之處,病症得到緩解。

古人艾灸為何追求起泡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艾灸,中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養生之道!

出現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氣較重,發水泡是機體正氣恢復、祛邪除病的過程,所以這種水泡的出現有利於疾病的痊癒。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標準是機體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灸瘡,所以古人將灸瘡作為判斷灸量和治療效果的一個主要指標。

古人喜歡疤痕灸,追求艾灸起泡並不是無道理的,因為這樣確實能起到很好的療效。艾灸起泡後病邪找到了出路,排除了身體的毒,從祛病的角度來說是好事,身體會更快得到康復。

《小品方》說:“灸得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可見古人認為施用瘢痕灸時,只有灸瘡起發,才能發揮治癒疾病的功效。

艾灸後起泡怎麼辦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出灸花是排病反應,不用緊張!

現代醫學使用溫和灸或者艾灸貼,相對來說比較溫和一些,當我們使用艾條懸灸或者艾灸貼敷貼時,局部皮膚多有紅暈灼熱感,一般不需要處理,經數小時即可消失,如果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如果水泡較大,可用消毒針頭刺破,放出液體,或用注射針抽出液體,然後塗碘酒或者紫藥水,以消毒紗布固定,需要注意千萬不可用創可貼,等水泡好後再繼續灸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出現的比較多,可以適當的艾灸的頻次和熱度,一般建議灸3天停1天。同時注意適當的休息,加強營養,保持局部清潔待其自然痊癒。保持樂觀的情緒,靜心調養,勿過度勞累,使用清淡而富有營養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艾灸療法的療效。

施灸後,除了水泡,有些朋友還會出現不同的排病反應,各位灸友們也可以瞭解一下。

關於艾灸的排病反應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上火時也可引火下行,取穴於足三里

部分灸友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數之後,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有的人,會有病氣加重,或者其它異常反應。

1、灸後發癢:如體內溼氣較重,灸療過程中面部或身體上會出現小皮疹,並且發癢,這是體內溼氣外排的表現。此種情況可繼續施灸以觀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則罷,不退或加重則可加灸曲池、合谷。

2、小便增多:這是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種表現,因為中醫講“腎主水,司膀胱開闔”。此時應該多喝水,不用擔心,這些現象都會慢慢消失,一般灸後尿頻的,多是提示腎臟和泌尿系統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婦科會有些問題。

3、灸後腹瀉:艾灸後突然出現腹瀉,是因為寒溼被集中到了胃腸,最後排出體外,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排病反應。腹瀉後除了腸胃稍感不適外,身體沒有任何不適。如果腸胃和身體有嚴重不適的,應該注意要排除腫瘤的發生。

4、灸後上火:有的人會有咽喉腫痛、牙痛等,尤其是秋冬季節更容易上火,此時多喝水或者煮一點綠豆粥來喝,或者用金銀花泡喝,上火嚴重的可以暫時停灸,等這些症狀過去後繼續艾灸,一般反覆幾次後,就沒有上火的症狀了。

5、肢體冰涼:經過幾次艾灸,或一段時間的艾灸後,有的人會表現出肢體冰涼,這是寒氣用艾灸後在體表的反應,有的是臟腑內的寒氣表現在體表,這種反應在冬天和春天的季節更加嚴重,有這種反應的,說明身體嚴重陽虛,需要繼續艾灸,使寒邪儘快排出。

溫馨提示:越是出現多次排病反應,就越證明病邪的頑固,也體現正氣正在一點點積累。有排病反應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排病的反應

一起聊聊艾灸,你的排病反應是哪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