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素問·保命全形論》記載:“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告訴我們人體要依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獲得生存,更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

中醫養生學認為四季更替、氣候的變化都會影響人體及其健康狀況,如“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溼不行,水下流於膀胱,則為溺與氣”,這是說天熱汗出的多而冬天則汗少尿多。

“天人相應、順應自然”是中醫養生學說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衍生出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當春之時,食以減酸為甘,以養脾扶陽”等養生方法。

這都是在告誡人們,要結合天時、地利照顧好身體的健康。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春季養生當如何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季養生要順應萬物生髮的特點,顧護陽氣。

夜臥早起,促進陽氣生髮,選擇在清晨做適量的運動。春季屬肝,肝外應春天,春氣與肝氣相通,要重視養肝,保持心情舒暢,戒驕戒怒。

孫思邈說:“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養生學家陳直說:“春,肝氣旺,肝屬木,其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其飲食之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

這告訴我們春季飲食調養要減酸增甘、調肝護脾、顧護陽氣。

日常飲食要選擇營養豐富有助扶助正氣、升發陽氣的食物,以供給身體所需、升發人體陽氣。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春季養生選香菜

......

日常飲食應當

  • 多吃辛溫升散的食物,如蔥、香菜、韭菜、香椿、洋蔥、油菜等;
  • 增加甘味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糯米、黍米、燕麥南瓜、山藥、胡蘿蔔、萵筍大棗、桂圓、荔枝、葡萄乾等;
  • 少吃酸收之味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蝦蟹等;忌食油膩、酸澀、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養好身體打下個好基礎,能讓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

公元2020年4月、春,你在北方的寒夜裡看我四季如春,我在南方豔陽中看你大雪紛飛。雖是同一個春天,卻也不是同一個春天。在幅員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春季養生也要因時、因地制宜。

1北“潤燥”

同樣北京時間的春天,北方地區風多雨少、陽氣上升,這樣的氣候條件易擾動肝、膽、胃腸內蓄積的內熱,人體容易出現咽喉疼痛、流鼻血、口瘡、便秘等“上火”症狀。

飲食重點在“潤燥”,要以養陰潤燥的食物為主,如蜂蜜、梨、香蕉、百合、銀耳、冰糖、甘蔗、白蘿蔔等,以緩解和預防春季“上火”。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潤燥”

1、枸杞葉豆腐瘦肉湯

食材:枸杞葉50克、豆腐150克、瘦豬肉90克

做法

  • 枸杞葉和枸杞梗分開,所有材料洗乾淨
  • 洗乾淨鍋,把枸杞梗放入鍋中,加水3碗,用猛火燒開,文火煮40分鐘左右
  • 取出枸杞梗,把已經切好的瘦肉,枸杞放進鍋,文火煮10分鐘
  • 放入枸杞葉,放油、鹽、味精,再煮5分鐘。

功效:清肝明目,清熱潤燥、疏肝和胃,健脾養肝、滋陰補虛。

2、百合銀耳羹

食材

:百合、銀耳適量。

做法:百合、銀耳適量,文火熬製。可加梨一起熬

功效:甘甜滋潤、補肺養心。

2 南“祛溼”

在南方,入春之後,氣溫上升、雨水增多,外感溼邪或體內水溼停滯都會導致人體溼氣過重,此時容易出現頭髮油膩、長斑長痘、大便粘稠不暢、浮腫肥胖、乏力沒精神等症狀。

飲食重點在“祛溼”,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同時要忌肥甘厚膩和暴飲暴食。根據自己的體質在飲食多加入祛溼食材,如薏米、扁豆、陳皮、赤小豆、洋蔥、芹菜、雲苓、土茯苓、冬瓜、鯽魚、鮑魚等。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赤小豆才祛溼哦......

山芪實術排骨湯

食材:山藥、芡實、炒薏米、炒扁豆各30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陳皮3克、豬排骨500克、白酒少許、清水適量。

做法

  • 豬排骨洗淨斬小段,與其他食材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白酒少許。
  • 大火煮沸改用熬2小時,調味出鍋。

功效:有補脾養血、燥溼利水的功效,且有助於解春困,特別適合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

應對春季疾病,可以這樣吃

春季萬物復甦,各種疾病也接踵而至。過敏、感冒、咳嗽.....應對春季疾病除了及時就診,還可以這樣吃。

1過敏性疾病

在中醫看來,過敏性疾病主要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異常或後天失養如過食辛辣、海腥發物、勞逸過度、情志因素等影響以致損傷脾胃、正氣,使人體的抵抗力下降而致。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在飲食上要少吃鯉魚、蝦、蟹、牛肉、羊肉、榴蓮、芒果、菠蘿等“發物”,過敏體質的人日常可多以健脾、益氣、養肺的藥材煲湯來調補身體,如麥冬、沙參、山藥、茯苓都是不錯的選擇。

除了遠離過敏原,中醫在治療過敏性疾病上主張增強體質預防為主。提高機體抵抗能力可以喝——玉屏風散。

玉屏風散

材料:黃芪、白朮、防風三種藥材。

做法:磨成粉,按2∶2∶1的比例分別取三味藥代茶飲,

功效: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可作為一種調養茶長期飲用。

2感冒

春季感冒十分常見,還有鼻炎、咽炎、咳嗽等等,飲食清淡稀軟,有助於縮短病程,另有清肺養陰膏可用。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清肺養陰膏

組成:南沙參、北沙參、金銀花、黃芩、元參、麥冬、桔梗、甘草等等十多味中藥材熬膏而成。

功效:清肺養陰、潤肺止咳、利咽通竅。

對感冒、咳嗽、鼻炎、咽炎等有治療和防預作用,成人、兒童(用量減半)均適宜。

3 嗜睡&不寐(失眠)

春眠不覺曉,常常睡不了。四季更替,氣候的變化會使人體內平衡調節系統功能紊亂,很多人也會因此出現或失眠或嗜睡的症狀。

春季養生北“潤燥”南“祛溼”,老中醫推薦的食療法請收好

中醫理論認為,嗜睡為脾失健運、心陽不振等因素所致,日常飲食調理以健脾氣、益心氣、宣肺氣,助陽氣為主,可用生黃芪每天5-6g泡水喝。

而失眠是臟腑失和,氣血失調所為,日常飲食要著重調理臟腑,使氣血調和、陰陽平衡,臟腑功能歸於正常,失眠也自然消失。

大棗茯苓粥

食材:大棗50克、茯苓(掰碎)15克、合歡花5g、小米100克

做法:全部食材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用小火將粥煮熟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利溼健脾、寧心安神。適合脾胃功能差,氣血津液不足,精神萎靡,臉色萎黃不澤者食用。常食可滋潤皮膚,增加皮膚彈性和光澤。

棗仁麥冬地黃粥

食材:酸棗仁15克、麥冬15、熟地黃15克、大米100克

做法

  • 酸棗仁壓碎與生地黃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煮成湯。
  • 大米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小火煮至7成熟,再加入煮好的湯,煮至黏稠即可。

功效:滋陰安神功效,適合心腎陰虛,低熱,入眠困難和早醒失眠者食用。

醫生

鍾順兒

內科

簡介

鍾順兒,寧波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兼職教授,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鍾一棠學術經驗繼承人,獲首屆“名師傳承高徒獎”,從事臨床與教學工作50餘年,中醫基礎紮實,臨床經驗豐富。

擅長

擅長治療各種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病。對消化系統的脾胃病、腸道病、肝膽病;呼吸系統的肺科病、喉鼻病;容易感冒、疲勞乏力、頭暈心悸、面色少華、咳嗽病、失眠多夢、月經不調、怕冷手涼、腫瘤術後,老年慢性病與虛勞病有深刻研究。注重防治未病,養生保健以及氣血不足、肝腎虧虛、陰陽失調的虛證調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