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推薦: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20世紀思想史》值得一看

閱行書院:本次推薦的圖書是跟大家的生活有很大關係的一本書,進入20世紀以後,人類的生活是在科學精神的引領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互聯網的出現從物理意義消除了隔閡,讓全球的人進行了連接。而思想碰撞也誕生了很多文化作品。但是佛洛依德跟互聯網有什麼關係呢?為什麼作者要寫這樣一本書,大家可以從深層次理解一下思想與技術的關係。

確切地說,這本《20世紀思想史》是一部剝離了政治的 20 世紀曆史。(說實話,我們的世界也從不缺乏關於 20 世紀的政治史。)當然了,政治不可能被徹底迴避,它們總是不可避免地在這裡或那裡冒頭。但是在你即將打開的這些書頁中,思想才是真正的主角:哪些思想是真正重要的,哪些思想改變了我們對 20 世紀的體驗,哪些思想促使人們行動,給予人們勇氣,令他們的生活激動人心,值得他們付出一切。


每週推薦: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20世紀思想史》值得一看


這也就使得我們回到了一個核心的事實,20 世紀最重要的思想毫無爭議是科學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中文版的副書名會叫“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早在 1909 年,精神分析因為弗洛伊德訪問美國而逐漸傳播併成為主流,儘管這一偉人的理論經歷了許多修正,但它仍然在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於自身的理解,所以我們如今談論心理學的方式已然和過去截然不同。


每週推薦: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20世紀思想史》值得一看


我還要重申,如果在現代思想冒險中擇取最偉大的案例,那麼它將會是粒子物理學。從 1850 年左右發現能量守恆開始(它將電、磁、光、波納入一個體系之中),然後到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最後一步步發現了組成原子的其他微觀粒子,這不僅帶來了電視的發明、電子技術的革命,使得我們對藉由相同的粒子實現進化過程的宇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最終帶來了現代物理學王冠上的寶珠:計算機技術。

歷史的進程並非一條直線,但它大體上確實呈前進的態勢,而本書試圖以儘可能明晰且扼要的方式描述這一態勢。而在 20 世紀紛繁的線索之中,最為重要、也最為根本的一條線索可能在於,儘管就政治領域而言,20 世紀是一個無比巨大的災難,其殘忍和反人性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但它在其他領域,例如文學、醫藥、繪畫和雕塑、歷史編纂學、裝飾藝術,卻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每週推薦:從弗洛伊德到互聯網《20世紀思想史》值得一看


這一悖論迫切需要得到關注,這也是我為何反覆強調,許多學科正是因為電子技術革命的成果,因為廣播、電視以及計算機和互聯網,才得以進一步深化、擴展和融合,這項偉大的科學成就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推動著我們邁入了信息的時代。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布魯克斯最近在文章中提及,互聯網上能夠獲取的信息猶如“一條渾濁的信息河流”。這話當然說得有點過,但他的核心意思是互聯網上的信息未經提煉和歸納,其中有著太多紛繁複雜的細節,還稱不上是知識。布魯克斯的觀點得到了諸多證據的支撐,而儘管互聯網毫無疑問給我們帶來了好處,卻也可能讓我們進入了新的無知時代。

在我們今天棲居的世界裡,無知正在大範圍地蔓延、擴張,在美國尤其如此,其程度已經到了令人警覺的地步。一項近期的調查顯示,42% 的美國受訪者認為人類自宇宙伊始便已經存在於地球上,而有 20% 的受訪者仍然相信太陽繞著地球公轉。在美國,有一個人數相當可觀的群體,主要基於宗教原因,仍然拒絕接受進化論的基本理論。另一項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美國受訪者不知道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哪個世紀。在高中生群體中,只有不到 20% 的美國人學習外語,而這一比例在歐洲高達 92%。

這一狀況並不會迅速改善。在美國,我們從目前已知的數據得知,高校歷史學位的授予數量在 2016 年相較 2013 年下降了 30%。而這一數據應當與另外一個現實相對觀之:耶魯、普林斯頓、布朗等美國精英大學的歷史系畢業生仍舊在連年增加。歷史學正逐漸成為一種帶有精英色彩的活動。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這個世界變得如斯碎片化,學科之間變得如斯迥異,信息變得如斯原始而未經提煉,我們顯然急需對諸種信息進行綜合,並將網上大量“渾濁”的現成信息整合、梳理成明晰、連貫的體系。我們急需讓信息脫胎換骨,變成知識。


思想綜合是《20世紀思想史》的另一大特徵。人們在理解事件和思想時喜歡(我幾乎想說“需要”)使用框架,因為它能幫助我們進入思想的語境,咀嚼它,記憶它。如果沒有框架,思想與思想的疊加只會是混亂的集合,而沒有任何條理可言。從這本書的銷量和譯介情況(除了英語版本,它一共被譯成 26 國語言)來看,《20世紀思想史》似乎完成了我在寫作之初為它設定的目標。

原作名:The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作者:[英] 彼得·沃森
譯者:張鳳 / 楊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