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甘泉:【穿越历史•记忆甘泉】文学随笔之 归园恰逢飞雪舞 一河经流好山川

 (历史的逝去如烟如雾,如何穿过烟雾溯源而上,还原那远去的情境?那么只能在残留的遗迹,流传的故事,文献的留存中结合作者的想象加以生发再现,才有可能盲人摸象般还原那早已远去的点点滴滴。从中体现的是对文化的情怀,对古人的吊念,更是对故园的深深眷恋!逝去的如风如梦,留下的残城碎瓦星罗,让人顿生江山胜迹尘与土,又感慨洛河年年山外山。文笔文体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还常常心存过往,不忘来路,这是穿越历史的初衷!而记忆甘泉,其本质则是故园情深,是夜鸟巢南枝的浓浓乡情,更是回望后对现实与未来的美好希翼。这万余字是对过往的祭奠,更是愿它能从历史人文的角度丰富一下甘泉的名片内涵!使这篇穿越式的游记能成为有深度的文化大使,力所能及为甘泉的发展贡献一丝绵力!是为初衷,谨此前释。)


归园恰逢飞雪舞 一河经流好山川


延安甘泉:【穿越历史•记忆甘泉】文学随笔之 归园恰逢飞雪舞 一河经流好山川

   一九年的冬,雪少,在陕北,听家人说,也就下过薄麻纸似的一次,但那也是初冬时节了。想法多事情也就跟着多,在离关山牧场不远的陇县城郊写生结束,回到西安做短暂逗留后,就匆匆返至延安整理画稿,然后才慢慢放松节拍回到土生土长的故园--甘泉,又到年末了。第二日起的迟,虚室生白感很强,拉开帘子,白茫茫一天宇,下雪了!并且积了厚厚一层,无声无息中,雪就有了另一层意涵,与春雨同功,但却来的更加谦逊!隐隐听去,外面的声音很多,那是人们兴奋这场大而迟来的雪,我没有多么兴奋,但由这场突至的大雪,心情却愉悦许多!雪可幻天幻地,也可变幻人们的心绪,这大概就是人们喜欢雪的缘由之一了吧!

太阳是出来了,淡淡的,天似阴还晴,象蒙了一层纱,显出冬日阳光别样的内敛。太阳也有谦逊的时候,这可不是它的个性!雪于是也就漫不经心的还在悠然飘落着,虽然不大,但能感到是越来越稀疏了,到了午后也就停了。这样子的天况,饭后宅家,无意打扰这谢绝人迹的北国风光。一上午习读圣教序与唐人月仪帖,间又再看了看《儒林外史》,才知道文人圈里什么人都是有的,原来古今是同理不变的。早前美水沟汲取的甘泉已用完,盛产美水的甘泉,也只能用桶装水泡茶提神,这样子安宁充实的宅了一整日。

晚饭后,女儿在窗边玩,回过头来向我兴奋的喊:‘又下雪了!’,我向女儿指的窗口望,透过窗外的院灯里,雪又在密密麻麻的洒着,走近看,才扫的院子又白茫茫一片,看来这一个冬夜,雪又要继续深化它的幻术了!第二日,也就是小寒这一天,天放晴了,但太阳依然如昨日样,淡淡的,远远的,柔柔的,鲜有暖意!群山只有模糊的轮廓,平日密植的树草远远望去如洒了的稀疏小墨点,若有若无,城市没了边界,一切都是刺眼的洁白,雪积了很厚很厚。没有一丝风,雪在美白下如少女的脸,但却透出少有的寒气逼人,这是一个不讲恻隐的节气,但人们很高兴!于是再继续着昨日的宅家模式,努力使自己进入一种无言但渴求灵光的状态。

 

延安甘泉:【穿越历史•记忆甘泉】文学随笔之 归园恰逢飞雪舞 一河经流好山川


 甘泉古属雍州,在战国时期称名雕阴邑,地处边塞,北距延安三十余公里,是延安的南大门,也是陕北通向关中的必经之路,关中通向延安榆林的必经之途,历来为兵家重地。早在战国时期秦魏就在此地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战争--雕阴之战,魏败,秦俘魏将龙贾,就近活埋魏军五万。此战后,魏退守河东,秦进而吞并甘泉以北数百公里广大区域,极大促进了秦统一六国。接着不几年,秦的运兵大道,秦直道由淳化蜿蜒千余里连接包头,在甘泉段于桥镇跨过洛河,从方家河上山,继续向北一路展现强秦的胸怀与气势,开始威慑北方的匈奴。


 与周边县相比,甘泉地域并不大,人口八九万,早前七乡一镇,近年撤乡并镇,变成三镇两乡一办,人口向城镇汇集。县域南北有一百多公里,东西大概七八十公里,版图如斜卧的一片桑叶形,厚重的历史遗迹与人文交织似密布的叶脉,而那横穿县域南北的洛河便是叶子的主脉,连接了全县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与村落乡镇。洛河发源于吴旗,经过红色县城志丹进入甘泉,一路湾延曲折南下,进入甘泉时已汇聚成一股巨流,在苍茫高原的怀抱里,流域沿途的朱砂色千岩万壑见证了洛河的久远,同时这多变的沿岸也幻化展现了洛河水的千姿百态与鬼斧神工,水其实是有形的,它就是物的形态,只不过它的形神是无穷的,而无形正是水形,是智者的象征。洛河流量大于延河,流程也要远于延河,甘泉最北边的桥镇方家河村就是它进入甘泉时,要在历史云烟中见证甘泉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处历史遗迹--秦直道。也许是历史的久远深厚,洛河在这里变的平静了许多,两千多年了,秦道的大样子还在,洛河东岸圣马桥的一个高大的土夯桥墩威武雄壮的矗立着,夯土层叠,与洛河一高一低遥遥相望,两千多年中,无论月缺月圆,冰融水逝,倘还是草长莺飞,北风如浪,它们的对话一直继续着,诉说着春日里一轮新月,也诉说着秋风里一缕缕微波,在安家沟村夕阳下的炊烟里彼此守护低吟。第一个遗迹使洛河体味了甘泉的厚重历史,就这样,洛河接着开始了南下的征程,进入甘泉的第二个镇,下寺湾。

 香林古寺,奇峰高耸,钟声悠远;摩崖石窟,险拔奇置,错落高悬;大峡谷,高原藏娇,幽远奇秀,山环水抱,势如伏龙,曲伸蜿蜒中溪语涧翠,泉水叮咚时飞鸟啼鸣,春夏凉风阵阵,秋冬红叶层层,优雅别致不输南国,夏秋景佳,寻幽避暑,游旅的人值得很大期待。当大峡谷的凉风吹出山口,轻抚洛河的劳奔,洛河开始绕过大唐遗留的缚政古城,于是洛河来到了甘泉的第三个乡镇,石门。

 一个大大的S流势,石门与青州古城相对盘踞,并形成了一个形象的太极,那传说的三国马超洞便据险扼喉上千年。圆月悠悠高悬,洛水哗哗流逝,青州城内,在隋唐的历史深处吹来的悠远笛声中,洛河正南流向继续行程,来到了第四个乡镇,高哨。


  白鹿寺背西向东,原阔地广,洛河两岸高山对立,开阔清明,洛水从中纵穿,景致旷远通达,寺院时有钟鸣又兼香绕,盛唐一朝,僧侣千余,殿舍八百,大唐高僧手植的那棵身高四十余米,腰围八人才拢的银杏树应该是见证了这千年里的世事变幻,朝代更迭。忽然一夜秋风过,银杏满地金甲,放下后的粗壮虬枝,便是体现了这方厚土佛性的顿悟。白鹿寺,一处钟灵毓秀的佛教宝地!这样经过一番佛性启示,洛河开始绕着进入甘泉城。

   自出了红都志丹进入甘泉,游走数个历史的故地,行程九十多公里,洛河进入了古与今叠加的甘泉城。甘泉战国时期是雕阴邑,唐时置伏陆县,后因城南山泉清洌甘甜,天宝年间又改为甘泉,至今已有千多年。古代遗迹的叠加,近代革命的交错,甘泉,延安的南大门,是难以独善其身的!洛河的路径开始多变,这种多变我想也抽象的印证着复杂的历史交织。除了有历史记载的战国时期秦魏的雕阴之战,一个南来北往的交通咽喉,又有洛河南下相汇,虽然地方志的记载七零八落,但我们依据常理推测,这片历史的空域,具委后院那棵树龄千年的苍柏应是蕴藏了诸多信息的。由是我们跃过一个很长的历史迷雾时空跃入近代。封建与革命的拉锯,东北军的进入,红白区的共存,肃反运动的惨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的会师,长征的总结,劳山战役,土改,中央政府在延安的十三年直到解放,潮流涌激中,又有多少国际国内英雄志士仁人踏入甘泉,北赴那延河边的红色圣地,直至大批知青经过甘泉进入高原腹地等等一系列远去的足迹。一个甘泉浓缩的不是一个时代,而是一个民族的命运变迁征途,甘泉的小,反而蕴藏了丰富卓越的历史变迁,内涵的多少不在体量。就这样洛河与甘泉城在错综交织中互叙那千百年的沧海桑田慢慢话别,在城南携了隋唐的美水泉继续南下进入甘泉的第五个乡镇,道镇。 

一九三五年初冬的一天,在纷飞的大雪中,在下寺湾王坪白玉德家的窑洞里,初至陕北的中共中央迅速结束了陕北苏区严重错误的肃反与红色恐怖,两日后中央红军跨过冰冷的洛河水,衣衫褴褛头戴五角的队伍浩荡中出了府村川,一路蜿蜒迎象鼻湾走来,著名的毛泽东雪地讲话就此开始。洛河在此盘环迂回,重温讲话,深深的吸了满腔劳山森林公园的富氧离子,吸纳府村沟的水流,回顾了一番隋时炀帝在府村行宫与薄姬的美好时光,在哗哗的水声中转了几个湾,抬头向红十五军的司令部招了招手,出了甘泉境,进入富县城,绕过远处的羗村,便渐渐隐入厚重的洛川塬,最终汇入渭河,继续它更伟大的行程。 


  上善若水!万物便生生不息,仁者近山,人文便厚重淳朴。由此,洛河便成为了无可争议的甘泉人的母亲河!仁者近山,智者乐水,甘泉既有厚重历史人文潜移于生灵,又有大川洛河默化于个性,加涓涓甘泉,甘泉便由内而外生发一种人文骨鲠之气,清新雅致之行,从而形成了甘泉文与物的骨鲠气,这正直不仅承继了国学中人文的骨性耿直,尽而蕴化了为人的敦厚,为学的踏实,交际的平易近人的美好品性。山水灵秀,文化深远,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学风浓厚,奋发向上,这种清明的风气如洛河一般,源远流长。就这样,千百年间洛河不仅滋养了甘泉,在漫长的历史中,洛河也雕琢了甘泉人的心性品格!

  思维真是一个奇幻的物质构成,转瞬十万八千里,一晃跨越千百年。一支烟点着,人开始变成烟,精神开始升腾,幻化,与天地相交融,其间的灵性便源源不断,现实加想象营造那渐行渐远别样的历史过往与人文代谢。雪天的美,寒江独钓也好,那是智者的境界;踏雪寻梅也罢,那是文人的志趣,但我更感到适合宅家,这种雪天,在家中,因少有的一种透亮清明之光充斥满室,那是雪光,是人生发别样的静绪。暖暖的喝一杯茶,在有羁中放飞思维的无羁,一支烟里的反复明灭,就这样在腾云吐雾中将思维渐渐引入时光洪流,溯源而上,在浓浓的北国大雪氛围中穿越历史,记忆甘泉。(2020年3月心庵)



肖乾坤,男,号心庵,1977年7月生,延安市甘泉人,陕西省美协会员,延安市美协理事,延安市书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长期坚持国画与书法的钻研、探索学习和实践与交流,读书与丹青之余,在心于文和物多有感怀而喜散文随笔写作。2016年9月入西安美术学院,李云集教授山水画研究生。

2004年10月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初秋》入选。

2009年10月陕西省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杨家岭的清明节》入选。

2012年10月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第一届"高原.高原"中国画作品展,作品《秦道春韵》入选。

2013年10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举办"长安精神"中国画作品展,作品《秦道秋韵》与《秋》入选。

2013年11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美术写生作品展,作品《秋韵》入选

2018年5月,北京阳光重阵美术馆"春夏絮语"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交流展,作品《郭家沟》与《麻黄梁》参加展览活动。

2018年10月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故园晨曦》获优秀奖。

2018年12月中国美协主办"汉风唐韵.水墨长安"中国画作品展,作品《故园晨曦》入选。

2019年7月初在西安美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回望写性"肖乾坤山水画作品个展,受到学院师生领导和西安美术界肯定与好评。


延安甘泉:【穿越历史•记忆甘泉】文学随笔之 归园恰逢飞雪舞 一河经流好山川


监制:曹圆宇 审核:马磊 编辑:王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