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文丨雲飛

北京時間10月9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官網公佈,中國知名導演姜文電影作品《邪不壓正》,將代中國內地參加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此前,《大佛普拉斯》與《紅海行動》已確定代中國臺灣與中國香港“申奧”,《邪不壓正》的最終敲定,使得此前呼聲甚高的《影》失去了在好萊塢大舞臺嶄露頭角的機會。

這是大導演姜文第一次導演作品參加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爭奪。在此之前,姜文的《一步之遙》與《太陽照常升起》都曾是中國內地選送奧斯卡呼聲頗高的種子選手,但都意外分別敗給了《夜鶯》與《雲水謠》,此次“北洋三部曲”收官之作意外擊敗《影》被選送海外,《邪不壓正》算得上收穫意外之喜。

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然而,考慮到迄今為止只有《臥虎藏龍》一部華語片收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且今年有《羅馬》《小偷家族》等種子選手,姜文想要憑藉並不出眾的《邪不壓正》成功衝奧,只能靠“錦鯉”顯靈。

在“北洋三部曲”裡,《邪不壓正》並不出眾

擁有強烈荷爾蒙氣質的姜文,每一部作品都稱得上是話題之作。演而優則導的姜文,用《芙蓉鎮》《紅高粱》《北京人在紐約》證明自己是中國最會演戲的男演員之一,也用《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來凸顯自己的導演能力。

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作為其導演的第六部作品,《邪不壓正》是其自導自演的“北洋三部曲”收官作品。影片根據張北海《俠隱》改編,算得上是姜文數年磨一劍的心願之作。在電影中,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北平中西雜處、新老交替,既有日本特務與漢奸走狗,還有黑幫老大與豪門舊戶,同時不乏外國記者與江湖豪士。

宏闊的時代背景與複雜的人物關係,賦予了《邪不壓正》出色的故事架構,在第55屆金馬獎提名上,該片就獲得了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等6項提名。與此同時,無處不在的溢滿荷爾蒙的低俗惡趣味,讓全片看起來像是導演的圈地自嗨;不是插入的魔幻現實鏡頭則割裂了《邪不壓正》的敘事,不為觀眾所喜。

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可以說,成功擊敗《影》成為中國內地申奧片的《邪不壓正》,並不是姜文作品序列中的傑出作品,該片在7月13日內地上映後,累計票房僅為5.83億,與“民國三部曲”前作《讓子彈飛》上映時口碑與票房齊飛形成鮮明對比,最終敗給了新導演文牧野《我不是藥神》。

口碑兩極也讓《邪不壓正》的申奧資格並不那麼“服眾”。在豆瓣電影上,《邪不壓正》的評分為7.2分,有贊有彈的評論兩極分化嚴重。網友評價,“姜文作品中直白又平庸,導演的惡趣味時而靈光閃現,時而尷尬無比”。

僅從成片質量來看,《邪不壓正》並不能問壓過此前風傳的《影》《江湖兒女》抑或《我不是藥神》。

是大導演還是主旋律?謎一樣的申奧選送標準

儘管《邪不壓正》已經確定代內地申奧,但為《影》《江湖兒女》《我不是藥神》“鳴冤”的聲音依然不在少數。這幾乎成了內地影迷一年一度的固定吐槽時間——在國慶節前後,隨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選送影片的確定,影迷們齊聲吐槽,為什麼是TA代中國內地?

2018年的《邪不壓正》《影》《我不是藥神》《江湖兒女》,並非能比肩《紅高粱》《霸王別姬》等早年在國際舞臺上一呼百應的經典之作。

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作為大導演的最新力作,《影》是張藝謀迴歸到了最擅長的色彩領域,潑墨寫意間雖有黑白的哲學意味,卻依然在宣揚人性被異化的老舊主題;《我不是藥神》則是套用好萊塢商業類型片的故事架構,講述了觸及生活肌理的現實故事,一旦脫離中國社會語境,《我不是藥神》對現實的諷刺與鞭策或許並不能引發美國人的共鳴;《江湖兒女》的問題與《邪不壓正》類似,愈發自我迷戀的導演在影片中構建了“賈樟柯宇宙”,卻失去了痛擊現實的力度。

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無片可選,是中國內地在報送“申奧片”頭疼不已的難題。狂飆突進的內地影市,在商業市場上獲得極大成功,已經有坐二望一的巨大野望,卻在內容端創作上羸弱不堪,多年來受到影迷的狂嘲——且不與西亞強國伊朗並稱,就在中日韓的東亞三強中,擁有三個席位的中國也只有《臥虎藏龍》一次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已。

即便“矮個子裡挑高個”,也因不透明的選片制度而備受詬病。根據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規則,各國初選階段由官方從報名影片中挑選,強烈的官方色彩決定了最後勝出者未必是當年公認的最優秀作品,輸出官方價值觀、代主流階層民情民意、甚至僅僅是在國際上有名氣的大導演作品等,都能成為左右結果的關鍵變量。以下是近十年來,代中國內地申奧的影片:

憑《邪不壓正》首次衝奧的姜文,要想斬獲小金人只能靠“錦鯉”了

2017年《戰狼2》

2016年《大唐玄奘》

2015年《滾蛋吧!腫瘤君》

2014年《夜鶯》

2013年《一九四二》

2012年《》

2011年《金陵十三釵》

2010年《唐山大地震》

2009年《梅蘭芳》

2008年《築夢2008》

從中可以看出某種端倪,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並非選送影片的初衷,向外輸送國家意志甚為重要,如2008年恰逢奧運會首次在中國,被譽為“和平崛起”的標誌性事件;而內地影史冠軍《戰狼Ⅱ》的選送,莫不是洶湧澎湃的民族情緒使然。

不那麼值得稀罕的小金人,奧斯卡也不過是好萊塢圈地自嗨

從這個角度看,網友們倒不用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小金人的歸屬如此痛心疾首。它不過是好萊塢的圈地自萌,它的歸屬,也不過是西方電影人年終彰時,送給外人的一道甜品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