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广宇讲“负利率”


4月26日晚七点半,巴伦读书会组织直播对话交流:负利率时代,该如何投资?对话嘉宾有“新实体经济”理论倡导者王广宇老师、《财经》杂志主编何刚老师、由新书店老板陈明霞老师。对话主要围绕王广宇新书《负利率》展开。现将听讲要点及点滴思考简记如下。

1.关于《负利率》一书。王广宇著有《负利率》一书,副标题是“销金时代与货币狂潮”,中信出版社出版(2020年4月)。这本新书共分三篇、12章。第一篇,本质与认知。包括一到四章:旁瞻负利率;反思负利率;负利率与储蓄;负利率与增长。第二篇,影响与透视。包括五到九章:负利率与消费;负利率与资产价格;负利率与投资;负利率与汇率;负利率与社会平等。第三篇,前景与选择。包括十到十二章:负利率经济体的未来;全球负利率的新课题;中国如何应对负利率。据老师讲,负利率是一个宏大课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2014年曾经昙花一现过,写了初稿,今年疫情期间重新把书稿拿出来做了修改完善,恰逢美联储3.15降息一降到底,再成热点,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但这本书仍只是提出了一些问题,好多尚无答案,期待读者一起交流探讨。

2.什么是负利率?老师讲了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维度。从实际利率看,负利率早就是现实了(名义利率不及通胀率,钱毛了,与物价相比,钱越来越不值钱)。这个好理解。现在的颠覆是,即使名义利率本身,也出现负的了。比较奇葩,但也不是无法理解,说到底,只不过是负的程度更深了一些而已。第二个维度是负利率的三个具体层面或者说场景的维度。一是央行层面,指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利率。这个具有导向意义。二是金融机构层面,即一般我们所理解的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的存贷款利率。从存款利率而言,日本较为典型,一遇利率调整,就会出现保险箱卖断货的情况(用于放现金)。从贷款利率而言,丹麦日兰德银行将住房按揭利率设为负0.5%,比较奇葩。三是金融产品层面。比如国债利率(本质是国债收益率),也会出现负利率的情况。第三个维度是负利率为何产生的维度。与经济困境、经济低增长有关,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传统的增长模型在发生变化,资本、原油的价格都变为负(资产价格全面崩盘),劳动力价格是否也会变为负呢(就是工作不挣钱,还得贴钱)?是一个挺吓人的话题。传统增长模型下,增长无非是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函数。现在发生了哪些本质的变化呢?一是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二是技术的变化(当然技术本身也处于发展瓶颈期,技术红利也在消失)。三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让信息传播更快,金融是基于信息的服务业,这样就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对金融业影响大)。四是全球经济调控方式趋同,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政府+市场)。

3.如何理解负利率与消费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讲通胀与就业的关系,一般将通胀率控制在2%左右时,对增长、就业等总体情况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大多数政府对此是信奉的(MMT理论出现之前)。负利率下,人们一定会消费吗?不一定。如果加上负面的预期,可能反而更不敢消费了。所以,负利率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还需要再观察。利率、消费、物价、通胀率、就业率,这样几个要素之间的连环影响关系,尚存在很多未知数。

4.如何理解负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负利率下,一定会带动投资的扩张吗?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带动政府投资的扩张。因为负利率让政府债务变得无边界了。但企业投资、个人投资呢?还说不准。这涉及一个经济学上的争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金融对经济到底有没有作用?老师讲了三个理论。第一个是“金融压抑理论”。一些发展中国家对金融价格做管制(利率管制),形成“金融压抑”。结果会形成“道德风险”,大企业、国企容易借到钱,而真正需要钱的企业不一定能借到。第二个是“金融深化理论”。政策操作上就是利率市场化,结果利率会趋高(在资金短缺情况下)。问题在于,愿意付高利息的人,一定是赚钱最好的人吗?显然不是。这样就形成“逆向选择”。一些冒险的、造假的(财务信息)甚至赖债的(从开始就没打算还),粉墨登场,行走江湖。第三个是“金融约束理论”。2008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试图将金融压抑、金融深化二者捏合在一起。对利率既要市场化,又要加以管制。称之为骑墙理论。但是在负利率下,以上三种理论都失效了,都不适用,在理论上出现了空白。负利率、零利率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是大事件。老师讲到,未来金融是否会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呢(政府提供就可以了)?似乎也有想象空间。这问题姑且记下。

5.人类进入巨债时代。据测算,全球人均负债为23.5万美元。负利率,意味着消除债务。这可能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金融只是表层,实体经济才是根。目前的无限制印钱,大概率是会催生大面积的通胀。人们的财富在缩水、在消融。所以说,“销金时代”和“货币狂潮”是目前可观察到的两个最重要特征,迫使我们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6.负利率下的应对策。企业层面三条:第一,要把金融作为核心资源去考虑。第二,做新实体经济(很多企业都要重做一遍,不能再用过去的老思路做企业了)。第三,一定要用全球化思维、视野做企业。个人层面:锻炼身体+多学知识。让自己身心强大,好的体力、好的智力。也就是提高免疫力、适应性。除此没啥好的对策。

7.关于几本相关的书。《负利率时代》是一本老外写的书(该人最先提出“新常态”一词),主要是翻译搞了标题党。其观点“货币买不到增长”很好,有利于破除“央行崇拜” ,回归实实在在解决真问题的正途。 讨论金融脱实向虚,不能简单说“金融是服务员,是服务食客的,现在自己变成了食客”,而要从商业逻辑看一下,为何投资不赚钱?真问题是实体经济不赚钱, 金融脱实向虚,很可能还只是表层的问题。谁绑架谁,不易说清楚。现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进入了低效、无效循环(甚至是金融自循环)。《利率史》是一本厚书,1962年写的,有价值,里面几乎没讲到中国。说明我们在金融方面的全球影响力不行。提到自己写的《2049:智能崛起》一书(2015年写),预言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景,特别是强调了人工智能的趋势不可改变。讲到自己读的书,《生活与命运》,写前苏联的,《青花瓷的故事》,有金融史在里面。

8.关于最后陈述的两个观点。第一,中国在金融问题上仍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自言强大,尽管有全球最高的储蓄率,有宇宙第一大银行。好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市场化水平不够。还很落后,有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最近的负油价事情,也体现出这种落后。第二,我国货币当局一直在努力将负利率、零利率的到来向后延,以加快准备,争取主动。周小川、易纲都有论述。负利率本质是现金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无能的表现。如果被动、被迫进入负利率时代,各种调控政策和工具的效果将更难把握。

9.关于负利率时代是否应买房?要做两个判断:第一,想清楚自己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不要搞投机。房住不炒。好多是冲动性投资。要防止对家庭资产负债表带来大的冲击。第二,要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加杠杆不宜多。必须摒弃房价必涨的思维定势(已是过去式)。

10.建议要学一点金融知识。投资要做配置。不要把任何一个投资行为看作最好的投资,不存在这个最好。相比于投资新基建,更应当投技术创新,抓住钱便宜的机会,加紧补技术的短板。提高财产性收入,早已写入中央文件,北京、上海的平均家庭资产据说已达到八九百万元,学习金融理财显然很重要。可以把赚钱作为一种爱好,让自己的钱保值增值。

(2020.4.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