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和“捉弄孩子”區別竟然這麼大,這事你是不是也做過!

作為新時代的80、90後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會比較關注,但是在一些時候還是會重蹈自己小時候被父母教育的覆轍。作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重視,很多時候明知道有問題,卻不知該如何解決問題。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區別竟然這麼大,這事你是不是也做過!

作為家長,和孩子會有很多的互動溝通,這是很正常的。作為孩子,終究不是成人,孩子就是孩子。我們平時和孩子為了拉近關係,會出現“逗”孩子玩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注意了,一定不要把“逗”孩子玩變成“戲耍捉弄”,“逗”和“戲耍捉弄”雖然很相近,但概念相差甚遠,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區別竟然這麼大,這事你是不是也做過!

“逗”孩子是基於大人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水平的基礎上,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行為和方式,讓孩子從中可以獲取快樂。這個過程伴隨著的是比較輕鬆、愉悅的情緒體驗。就比如說大人和孩子玩捉迷藏遊戲。在捉迷藏的遊戲過程中,參與遊戲的人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是處於同一個層次的過程中體驗,大人把自己的位置放的低一些,這樣孩子在遊戲中就可以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良好的體驗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成就感的提升,進而上升到自信心的提升。

“戲耍捉弄”則是基於成人的水平高度,有意地以自己處於高位的能力引誘孩子犯錯,已達到取悅自己的目的。例如在孩子犯錯之後,大人會恐嚇孩子,如果再犯同樣的錯誤,就要做出一定的懲罰,打屁股或是關小黑屋。這種行為會帶給孩子失落感和安全感的降低。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區別竟然這麼大,這事你是不是也做過!

這樣的的行為在大人覺得好玩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已經造成了心理傷害。對孩子來說,這種被捉弄,會在心理上帶來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覺。損傷自尊心的同時這會造成一定的社交恐懼,產生對他人的不信任。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平等、尊重的態度,而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輕視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