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炉战法,成也天炉,败也天炉

天炉战法是中国抗战史上,对敌强我弱、敌攻我受态势下,所演变出来的经典攻防战术策略,对抗日战争中鼓舞我国军斗志,激发全国人民抗日热情,起到了极其重要并且深远的作用。而将这一战术策略运用到精妙之处的,正是一战成名的国军大将,薛岳将军。

天炉战法,成也天炉,败也天炉

春风得意薛将军

1939年9月,整个中国都沉浸在一种亡国灭种的不详情绪中,武汉会战中,综观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等各个战场上国军的表现,都实在令人忧闷,国军指挥之差,前线将领统兵抵抗意志的不坚定,导致整个武汉会战一盘散沙,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四处寻找国军追而歼之,恍惚寻找羊群的狼。

一路日军西进而南下,一路日军横扫华北战场,整个抗战形势日趋危机,蒋介石甚至已经定好了第二个陪都-青藏高原上的 康定县城。

被迫无奈移都重庆的蒋介石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一场能够阻止或者暂缓日军进攻重庆的胜利。而日军气势正盛,更想乘胜追击,或者迫使蒋介石投降,称为第二个傀儡。

长沙,这座城市突然之间就成了当时举世瞩目的地方,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彼时长沙守将薛岳同这座城市牢牢的绑在了一起。蒋介石飞往长沙,率领国民党高官同薛岳进行了详尽的战略论坛会,而天炉战法,也在这场会议之中被发掘,讨论,缝补。

天炉战法,成也天炉,败也天炉

有点羞射薛将军

蒋公问薛将军:有几层把握?

薛将军:如果各军各将领严格听从调遣,日军有破长沙之心,炉底不破,有9就层把握,但是我保证一定守住长沙。

蒋公蓦然。

天炉战法,乃分重兵几路,于长沙前依据有利地形,针对日军必定进攻的重镇,派重兵驻守,如若日军进攻左路,则中路合围攻之,若日军进攻中路,则左右守军合围攻之,若日军进攻右路,则中路增援 , 另撒出去众多游击队,依据山地丘陵地势,对日军进行多方袭扰,挫败敌人锐气。

而后,三路军佯装撤退,撤回第二道防线重镇把守,而后撤退之第三道防线把守,吸引日军,直至日军抵达长沙城外,而长沙城作为炉底,要死守不可破,在日军攻城期间,外围三军回师增援,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聚而围之。

长沙会战中,天公作美,连日大雨,导致日军坦克 炮车等重型武器前进缓慢,同时外围三军的抵抗有力,游击队袭扰频繁,导致日军疲惫不堪,锐气顿失。

好不容易抵达长沙城下,已可见长沙城楼上的国军军旗,然而连日进攻,死伤惨重,城却难破,而外围各军也全部赶到,随着薛岳将军一声令下,三军出击,日军慌忙撤退,丢盔弃甲,一线作战的士兵跑的比辎重兵还快,导致大量的辎重部队被国军歼灭,尸体填满了山谷。

此战不可谓不重挫了日军锐气,大涨我国军威风。

后来,世人皆说:薛将军因为杀鬼子太多而得百岁高龄!

天炉战法,成也天炉,败也天炉

壮哉!薛将军

此战的大胜利,为薛将军带来了一代名将的赞誉,然而,同时也导致了薛将军麻痹大意,心中对日军起了小瞧之心。

后来,日军认真研究了天炉战法后,再次发重兵进攻长沙,薛将军此时心旷神怡,不知所以,各军之间配合一团糟,都不知道要干什么,没有形成有效的抵抗,长沙不日破城。

而薛将军因为麻痹大意,破城之前恍然逃离长沙,从此一蹶不振,此后再无撒名战场的案例。

天炉战法,成也天炉,败也天炉

伟哉!彭元帅!

得到很大的成绩,人就容易在周围人们的赞誉中迷失自己,忘了自己的本分,而一旦遇到挫折,就很难爬起来。历史证明,百战百胜的将军少之又少,屡败屡战的将军有很多。

想起来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大将军说的一句话:我打过胜仗,也打过很多败仗,不论是胜还是败,我都一定要从中学到一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