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引子

以强势、专业著称的职业女性,在常人眼里,是既羡慕、又疏远的对象之一。甚至在不少人眼中,职业女性就是“太要强”的代表。似乎女性就该“带娃做饭、勤俭持家”,这种观点,即便在“破四旧”的今天,依旧存有影子。

在新世界尚且有这种思想,可想而知,古代的女性从商、从政该是多么艰难。有诗言“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道尽了唐朝女商人的辛酸。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与女子地位一样低微的商人

在《管子》中有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这是关于士农工商最早的记载,因此最普遍的认知就是“士农工商”的划分是由管仲提出。管仲在齐国进行变法,“四民”制度作为变法的一部分,因此这次也被认定为“四民”的首次时间。此时士农工商并非等级制度,而是行业的划分。

其本意是指:有军士、有农民、有工民、有商贾,并非后世人普遍认知的地位的先后是:读书人、农民、工人、商贾!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周朝建立之后,商人的地位开始受到打压,这是因为殷商从事商业的人十分多,导致农业荒废,周朝因此不断打击商人的地位。即便之后管仲提出的“四民”论并非打击商人,却无形之中使得商人的地位再一次被贬低。

科举制度产生之后,读书人的地位再一次被提高。这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的地位一再被放于首,而“民以食为天”,商人不事农业,甚至荒废耕种,并且购买为数不多的粮食,这无疑与“蛀虫”无所区别。所以自周朝以来,几乎都奉行“抑商重农”的做法,使得商人的地位一度重创,并且商人被归为“贱籍”。因此有规定称“凡商贾之后,不得参与科考”,这使得商人彻底翻不了身。这就是“一世为商、万世皆商”。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女子和商贾的化学反应

科举制是隋朝兴起,而隋朝只经历了两世,之后便是繁荣昌盛的唐朝。作为封建王朝的异端,唐朝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有着“万朝来拜”的盛况。

封建社会的“为人妻、为人女、为人母”皆有“三从四德、夫纲伦常”约束。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疑给女子加上了不少的条条框框,让女子愈发的低微。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唐朝的思想十分开明,女子的地位稍有提高,但始终脱不开封建女子的范畴。而商人的地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得到了提高。有诗称: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因为异邦来朝,不仅促进了彼此的文化交流,就连商业也被顺势带动。各州府、水陆交通要道,甚至就连县治村庄都有比较发达的商业店铺,其中以长安、苏杭为最。

而唐朝李家有半分狄人的血统,所以域外人的“粗狂、放肆”让形成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正是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和商贾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大量女性从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不容轻视的群体。这才有“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之说,此时的女商人心有酸楚,却依旧敢于直面困苦。在《太平广记》中的板桥三娘子就是一位经商手段高强的女商人:

板桥三娘子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

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也说到女性商人始终脱不开“封建女性”的范畴,所以女性从商还是会受到诸多限制。就有史料记载:

游市,见一女子美丽,卖胡粉。

女性从事的一般都是小本经营,并且多数与饮食有关,这也与封建社会的大量生产资料掌握在男性手中有关。除却这些,唐朝女性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受限,一般集中在城区、渡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安全。

但也有例外,自西域各族涌入大唐之后,域外女性从事的相关职业,倒显得“粗狂、开放”一些

在《少年行二首》中记有:落花踏尽何处游,笑入胡姬酒肆中。

此处的胡姬正是酒肆中弹琴吹笙、翩翩起舞的域外女子。而随着胡姬酒肆的兴起,独属于中原的酒肆也逐渐兴起,有诗称: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商贾女郎辈,不曾道生死”,浅谈唐朝女性商人的心酸历程

这也是风气所致,女性不再是“大家闺秀”,也可以抛头露面。虽说唐朝女性从商有种种困境,但面对种种限制,唐朝女商人依旧为唐朝的繁荣贡献了一份力量,这就称得上“职业女性”!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今日头条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