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在线条中观中国艺术蜿蜒之美

蒋勋:在线条中观中国艺术蜿蜒之美

汉代也用颜色来画陶器,称为“彩绘陶”。

一件画满云纹的汉代陶壶,除了用墨色的线条细细勾勒出云纹之外,也用朱红色彩绘,衬托出云纹的流动。

还有一件东汉的酒尊也布满了云纹,可是彩绘的色彩更为丰富,虽然年代久远,有些斑驳了,可是还可以看出朱红、石绿、浅紫等灿烂的色彩。

汉代用陶制作的人像上也常施彩绘。陕西一个叫杨家湾的地方,出土了许多陶制人像,衣服都上彩,手上拿着盾牌的军士,连盾牌上也用朱红色画了图样。

我们今天谈的绘画,基本上有两个不可少的要素,一个是线条,一个是色彩。线条用来勾勒轮廓,色彩用来涂填空间。

蒋勋:在线条中观中国艺术蜿蜒之美

在汉代的绘画中,这两种要素都被重视。可是,在长久的年代剥蚀中,颜色比墨线画的线条容易消失。

许多原来色彩艳丽的彩绘陶、画像砖、漆制木雕人像等,颜色都剥蚀了,只剩下线条勾勒出的造型。

有一件木制彩绘的汉代作品,雕刻两个男子相对下棋的样子。彩绘的部分脱落了,只留下一些线条的痕迹。

另一件画像砖,原来可能是施彩绘的,也只剩下了线条。

这件画像砖现在藏在美国的波士顿美术馆,很受重视,因为从这个画幅中可以看出中国汉代艺术中线条的生动有力。

中国人用的毛笔,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柔软、最有表现力的绘画工具。当色彩消失之后,中国绘画的线条一样可以使画面充满动态,空间的层次也一样十分活泼。

这些粗细不一,有音乐节奏感的线条使画面上两个交谈男子的表情丰富,栩栩如生。

因为这种工具的特质,所以中国在汉代以后的绘画,都大量向线条发展,而不那么重视色彩。

这种完全以线条勾勒出来的绘画,变成了中国绘画最大的特点。

蒋勋:在线条中观中国艺术蜿蜒之美

也许是因为毛笔的关系,我们看到汉代留下的绘画资料里,特别具有表现流动线条的兴趣。

马王堆出土的棺木上,就有不同的彩绘,色彩、图像都不完全相同,可是,

都同样具备云气流动的蜿蜒之美。

如果你拿毛笔来画画,不妨也体会一下,当柔软的笔锋画过纸张时,因为轻重不同,线条留下的痕迹就十分富于弹性。

我们常常用“龙飞风舞”,或者“天马行空”来形容中国线条的美。在马王堆棺木的彩绘上,我们恰好可以看到两匹腾跃的天马,飞翔在一片云纹之中。

另外还有一件彩绘,以黑色为衬底,上面更是一片迅捷如游龙的云纹,云纹四周还用细的线条来辅助,更加强了画面的动感和速度感。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文由勋衣草美学社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文中所用配图都已购买版权,未经同意直接引用会有侵权的风险。谢谢!^_^

蒋勋:在线条中观中国艺术蜿蜒之美

蒋勋老师独家授权蜻蜓FM平台,为勋衣草朋友们特别推出“美学合辑”,包括《细说红楼梦》《中国文学之美》《孤独六讲》《生活之美》《身体之美》《美的觉醒》《细说王羲之》《说梵谷》等经典作品。购买成功后,大家可永久收听。

蒋勋老师用质感声音,带你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