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不少父母都是挨过了小时候的"苦",才有了如今的好生活。他们虽然已经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但还是希望孩子能够节俭一点,不要不知珍惜。节俭是好事,但有些

"过度节俭"的做法并不可取。

孩子6岁前有这种"节俭"行为,长大后难成大器

这天,张先生带着孩子去市场买水果,有些摊位前有现切水果供顾客品尝,张先生便和孩子在几个摊位间来回走动,不断试吃。父子俩光是销售榴莲的摊位就去了四次,直到摊位老板不愿意再给他们提供试吃,两人才作罢。

回家的路上,儿子高兴地对张先生说:"爸爸,我今天吃了好多免费的水果,给我们家省了不少钱呢!"听闻此言,张先生笑成了一朵花,夸赞孩子勤俭节约,认可了孩子的想法。殊不知,有这种行为,孩子长大后或许会没出息,张先生完全是瞎高兴。

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哪3种"节俭"不可取?

若孩子6岁前出现以下这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可能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一、爱占小便宜

在某些父母的眼里,不占便宜就等于自己亏损了,所以他们对便宜的东西乐此不疲,频繁向商家索取免费的饮食或者礼品,并把这种行为称为"节俭"。在这种父母的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也会养成贪小便宜的恶习。

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二、违反规定

有些景区需要购买门票才能进入参观,但为了省下门票的费用,有父母会带着孩子通过爬墙、钻洞、走小路等方式进入景区。父母们为了所谓的"节俭",无视既定的规则,也不顾大家都在遵守的秩序,长此以往,孩子渐渐也会成为一个不守规则、只顾自己的人。

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三、充满欺骗

有些娱乐场所会对规定岁数以下的孩子减免费用,爱贪小便宜的父母们不惜假报孩子的年龄,与工作人员不断辩论、争吵,也要达到自己"节俭"的目的。殊不知,用撒谎和欺骗换来利益,这样的"节俭"只会腐蚀孩子的灵魂。

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什么样才是真节俭?

一、适可而止

对喜欢的东西懂得取舍,不大手大脚购买同类型的玩具等,这才是孩子们真正要学会的"节俭"。节俭的本意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并不是拼命向别人索取、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弥补自己的缺失。

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二、不浪费

让孩子学会节俭并没有那么麻烦,家长只需要教会孩子不浪费粮食、不浪费资源,珍惜爸爸妈妈工作所得来的收获即可。"节俭"的目的是让孩子不造成浪费、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损害他人财物,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会贪小便宜。

孩子6岁前出现3种类型的“节俭”,长大或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

6岁前要让孩子改正

如果父母们发现孩子出现了不正确的"节俭"行为,一定要在孩子6岁前让其改正。因为3-6岁是孩子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期",如果他在这个时期内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长大后就很难纠正回来,甚至错误的价值观还有可能根深蒂固地种植在孩子的脑海中。

今日互动话题:你是怎么教育孩子节俭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