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用反坦克導彈對越軍碉堡火力點的一次定點清除

八十年代中期的老山前線,陣地對峙作戰中,對面越軍的一個鋼筋水泥碉堡火力點是永固工事,與我軍陣地直線距離不到2000米,正面防護能力很強,頂部還有大量泥土和植被覆蓋,戰鬥人員出入口設在山脊的反斜面上,既隱蔽又可抗炮火攻擊,而我軍卻很尷尬,因為從火力打擊角度說射程不近不遠,說近吧,近程火力卻夠不著,我軍的82毫米無後坐力炮使用可攻擊鋼筋水泥的破甲彈直射距離僅有500米,根本打不到,40毫米火箭筒更白搭,射程只有300米,說遠吧,我軍遠程直射火炮和曲射火炮又打不了這麼近,而越軍在碉堡裡部署的火力則是兇猛的蘇制BYB14.5毫米高射機槍,專門用來打平射對付我軍陣地,有效射程正好可達2000米,對於我軍的貓耳洞陣地的普通野戰工事造成很大威脅,敵軍這個碉堡被稱為1號目標,我軍陣地要是部署類似高射機槍之類的同等重火力只能採用沙包堆砌成半永固工事,對於炮火的防護能力比對手弱很多,這種不對等的火力對話局面是我軍斷然不能接受的,別說是八十年代我們比越軍強大很多,就是五十年代朝鮮戰場上與美軍的三八線對峙,我軍裝備劣勢的情況下揚長避短也能與美軍形成平等的火力局面,於是師裡提出了用反坦克導彈清除對面敵軍1號目標的方案。

八十年代,用反坦克導彈對越軍碉堡火力點的一次定點清除

我軍多是些用沙土包構築的野戰工事

當時我軍裝備的反坦克導彈是紅箭73,仿製於蘇制的薩格爾反坦克導彈。薩格爾是前蘇聯20世紀60年代發展和裝備部隊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採用架式發射,目視瞄準跟蹤,手動操縱,有線傳輸指令。該彈於6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裝備蘇軍摩托化步兵團反坦克導彈連,其他華約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也相繼大量裝備,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敘利亞曾大量使用,取得了出色的戰果。


八十年代,用反坦克導彈對越軍碉堡火力點的一次定點清除

蘇制薩格爾反坦克導彈

我國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1978年設計定型,長約86.3釐米、彈徑約11.9釐米、彈重約11.3公斤,發射重量11.9千克,主要用於攻擊 3000米距離內敵方坦克和裝甲車輛, 與其他同類武器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射程遠、威力大等優點,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中性能較好的一種,曾大量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並在歷次局部戰爭中被廣泛使用深受好評,但它的飛行速度較小(120米/秒),易受風力影響,攻擊死角較大,最小射程300米,不能攻擊距離太近的目標,好在要攻擊的1號目標正好2000米左右,老山地區又少風,正適合紅箭73一展身手。


八十年代,用反坦克導彈對越軍碉堡火力點的一次定點清除

當時用的紅箭73反坦克導彈還是最簡單的制導跟蹤觀瞄鏡

時值九月下旬,氣候環境很好,在一個雲淡風輕的上午,三個攻擊小組分別在距離1號目標2900米、2970米和3000米的位置上秘密進入陣地,視界良好,制導畫面目標清晰,就在他們進行發射準備時,被對面敵軍通過炮兵觀瞄鏡發現了,敵人迅速判明我軍意圖,在1號目標前點燃三個發煙罐,頃刻間碉堡被煙幕籠罩。我軍指揮員當時愣了一下,這違反作戰常規,一般煙幕彈或者發煙罐對進攻有利,可以遮蔽防禦方的視野射界,防禦方僅限於撤退時才能使用,此刻我軍要是對越軍陣地進行攻擊,那麼這個碉堡火力點就很難發揮作用,完全被自己釋放的煙幕剝奪了觀察和射擊能力。


八十年代,用反坦克導彈對越軍碉堡火力點的一次定點清除

軍用發煙罐

我軍指揮員隨機應變,立即啟動作戰預案,呼喚師炮群對敵陣地前沿和縱深進行火力打擊,造成即將發起陣地進攻的假象,同時派出小股出擊分隊實施佯動,看敵軍能否暴露出新火力點,這一招兒還真出了奇效,本來我軍要摧毀的敵軍碉堡射界被他們自己釋放的煙幕遮蔽後,見我軍步兵開始做出攻擊姿態,竟暴露了另一個隱藏很久的秘密火力點,也是個碉堡,與我軍打算攻擊的1號目標橫向距離三百米左右,被我軍迅速編為2號目標。

早已做好射擊準備紅箭73射手立即鎖定2號目標,在指揮員下達發射命令後,按下了發射按鈕,第一枚導彈的火箭發動機噴著火慢悠悠地向目標飛去,準確命中2號目標的射擊孔邊緣,把碉堡射擊孔開成一個大洞,隨後第二枚導彈呼嘯而至,鑽入大洞在碉堡內部爆炸後引起彈藥連環爆炸,把覆蓋著厚厚泥土和植被的碉堡頂部都給掀起來,瞬間變成一堆廢墟。

八十年代,用反坦克導彈對越軍碉堡火力點的一次定點清除

紅箭73的彈翼和舵面尺寸橫截面與碉堡射擊孔大小近似

這時我軍停止炮火射擊,1號目標前的三個發煙罐散佈的煙幕逐漸淡漠消散,此時的越軍前線指揮官內心應該是糾結的,還要不要施放煙幕已經拿不定主意了,不施放吧,眼看著2號目標被我軍反坦克導彈摧毀,施放吧,就會影響2號目標的視野射界,萬一我軍發起陣地進攻,這個碉堡就起不到應有的重要火力點作用,而且發煙罐數量畢竟有限,用完怎麼辦?估計他們糾結了好一陣子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總之,在我軍對1號目標發起導彈攻擊時,越軍沒再施放煙幕進行干擾。

摧毀1號目標只用了一枚導彈,這很神奇,因為紅箭73反坦克導彈的彈翼和舵面橫截面尺寸近似於1號目標的射擊孔,再加上飛行速度慢,很可能被射擊孔卡住而不能觸發引信導致戰鬥部無法爆炸,可這枚紅箭73導彈還真爭氣,愣是鑽進去了,在碉堡內引起比2號目標更猛烈的爆炸,我軍指揮員判斷1號目標肯定連接著一個彈藥庫。

至此以後,對面越軍的碉堡火力點再沒出現過,據分析對面不可能只有這兩個碉堡,但他們不敢暴露了,只能廢棄碉堡的火力點功能,僅用做藏兵洞和陣地給養倉庫使用了。

從此我軍在雙方陣地對峙近距作戰中徹底掌握了主動權,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