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電商拼多多

【普惠】這個詞在互聯網總有被濫用的觀感

但凡理論上受眾面廣一點,做的還可以的應用,就說自己的理念是普惠,比如微信、快手,甚至更小的知乎

成立沒幾年的拼多多也不例外

從定義來看,【普】指的是用戶規模,【惠】指的是實現目標,【普惠】指的是全民級別的受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線上線下加速融合,越來越多互聯網產品能夠普惠的條件已經成熟,但從條件成熟到真正實現,可能仍然相差著十萬八千里

在電商領域,阿里和京東已經發展10多年,阻礙中國電商發展的信用、物流和服務體系早已經成為過去式,卻依然沒能實現電商普惠

拼多多的出現似乎改變了這一情況

自成立以來,拼多多便以火箭般的速度迅猛發展,迅速奪取了那些被傳統電商忽視的下沉市場,並一路高歌猛進,反攻阿里京東核心的一二線白領市場

據拼多多2019年全年財報披露,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數已經接近6億,僅次於阿里。

這一切,只用了不到5年。

從本質上來看,拼多多是純粹的商業模式創新,所用的技術和基礎設施仍然在阿里所構建的電商體系範疇內,為什麼能夠做到阿里都做不到的呢?


01

電商普惠的關鍵是什麼?

在用戶上,是那些雖然上網,但是不網購的人群;在實現目標上,是要切中人們普遍的痛點和剛需。

這麼一看,其實就知道阿里和京東為什麼不能實現了。

阿里是用戶覆蓋的問題,進不去微信體系的阿里,覆蓋不了全國民。

智能手機只是讓國民觸網,微信才使得移動互聯網普惠國民成為可能

對於廣大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大爺大媽而言,如果沒有微信,智能手機和功能機並沒有多大區別。

他們很多手機上並沒有淘寶和支付寶,只有微信。微信上有的,他們就用,微信上沒有的,他們就不用。

阿里早期為了避免自身成為貨架,主動切斷了與微信的聯繫

同時忙著跟京東打一二線市場的消費升級,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下沉上,也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方式去做下沉,導致電商未能普惠

而京東雖然可以進微信體系,但是太過於追求品質,不惜犧牲便宜和性價比,也就將微信裡的下沉市場用戶排除在外了

對於中國這個發展高度不平衡、不對稱的市場,要實現國民級別的普惠,意味著切入點必須是國民剛需

高質量的品質生活是一二線白領精英追求的陽春白雪,但是對於時間多錢少的廣大低線城市和鄉村而言,省錢才是王道。

而省錢是普遍剛需,白領也要省錢,省錢與追求品質生活並沒有本質的矛盾衝突,同樣要買iphone11,拼多多比京東便宜1000塊(其它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你心不心動?

省錢直接對應著利己、厭惡損失等基本人性,是不分年齡性別的剛需,每年雙十一的血拼就充分證明了這點

所以為什麼說拼多多深諳人性,因為這才是拼多多帶給用戶的核心價值,也是拼多多能夠反攻一二線白領市場的原因。

立足於微信的基本盤,主打省錢的普遍剛需,這是拼多多能夠實現電商普惠的基礎條件

但基礎條件並非是絕對競爭力

阿里和京東反應過來後也在利用拼團等手段迅速的做下沉,尤其是京東,跟拼多多一樣,也能進微信體系

主打便宜的用戶忠誠度是特別低的,哪裡有便宜就去哪裡,如果拼多多沒有護城河,不但可能留不住用戶,還反倒幫阿里和京東掃清了下沉市場對於電商的用戶認知問題,為他人做了嫁衣

那麼拼多多的護城河在哪裡呢?


02

對於阿里,拼多多的護城河當前主要還是在於微信

從需求端來看,用戶網購可以大致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產生購買需求,第二個階段是有需求後實際去購買

黃錚有個特別深刻的洞察:微信佔用手機耗電量的50%,淘寶和京東搜索交易佔比是80%

看似不相關的兩組數據實際上反應了,淘寶和京東主要是在第二階段發揮作用,而微信作為人們移動生活中佔用時間如此長、如此重要的平臺,有可能在第一階段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即很多需求很可能是在微信中看到、聊到,然後去淘寶和京東搜索的,這中間的體驗就非常不連貫

所以,如果拼多多能夠在微信生態裡面將用戶從決策、到購買、到售後整個閉環全部打通,用戶體驗肯定比切換到淘寶上搜索更好。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做到了在社交語境下的個性化推薦

傳統電商是人找貨,而拼多多更多做的是貨找人

貨找人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電商在用戶產生需求階段的空白。

現在大行其道的個性化推薦已經證明了信息主動找人的殺傷力,淘寶千人千面的算法推薦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這種方式在需求模糊或者產生需求階段的強大作用。

拼多多通過社交關係來分發商品,除了會侵佔原來的電商市場外,其實還可以創造一定的增量市場。

這並非是說通過社交關係分發會有多麼準確,準確的情況往往只發生在,對方知道你需要什麼東西,然後推薦給你。從整體上來看,這遠不如系統通過大數據和算法推薦給你的準確

拼多多有效是因為兩點:

第一是,社交分發確確實實提高了商品的曝光度,這也是離用戶近,接觸用戶多的好處。互聯網向來有高頻打低頻的優勢,何況是每天佔用國人這麼多時間的微信。從這個角度來看,阿里的確只有羨慕嫉妒恨

第二是拼多多主打省錢的普遍剛需,用便宜和性價比來刺激用戶,產生購買需求,從而創造了增量。我以前看到朋友分享過來的拼多多鏈接這麼便宜,可能就下手購買了,但是我其實原來並沒有這塊需求。

這與雙十一是一樣的,很多用戶不單單只是提前買了自己將來可能需要的東西,更買了很多自己原本沒什麼需求的東西,所以雙十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創造了增量

而對於京東,拼多多當前尚沒有顯現出強有力的護城河,更多靠的是錯位競爭和執行效率。


03


拼多多能迅速的崛起,除了具備普惠的條件,更多靠的是創新的商業模式和強大的執行力

這裡就不得不說,拼多多做了一項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它成功的將拼團變為一個非常強大的機制

這種機制不僅很好的實現了業務訴求,而且還自帶裂變基因

既是實現業務價值的手段,也是用戶增長的手段

首先實現了拼多多業務上的成功,通過拼團,增加需求端的確定性,降低了供給端的風險,把價格降了下來,對於商家和用戶都實現了雙贏

同時每增加一個拼團用戶,對於拼團的其它人而言,都增加了拼團成功率,用戶間產生了更為直接的網絡效應(早期產生了非常強大的作用,現在用戶規模上來後拼多多更多做的是匹配拼團)

這種效應是因為用戶與用戶之間,形成了一種利益關係,而不是像傳統電商一樣,每個用戶都可以毫無關聯,你可以看到一些用戶專門為了拼多多而建群,然後相約著一起拼團砍價

用戶為了提升拼團成功率,就可能會拉更多人進來拼團,自然而然就具備了病毒式傳播的效果,而且這種效果會更加直接、強烈

一些社群傳播,用戶傳播更多出於曬、展示人設的目的,對方會不會用並沒多大影響,而拼團這種方式,是基於利益驅動,傳播方會更加積極賣力的去推薦

像瑞幸的社交裂變,推薦給好友,好友可以免費得一杯,自己也得一杯

不同的是,瑞幸的裂變增長需要自身真金白銀的去燒錢,而拼多多的拼團卻不用。

另外,理論上,如果拼團的人越多,就越便宜,越便宜就會越多人來買,這實現了平臺業務和用戶增長的雙重增強迴路

不得不說,拼多多以拼團、砍價為核心的機制可以說設計的非常高明

如果要實現電商的普惠,商業模式的創新是必備的,包括設計一種非常強大的增長機制和業務機制。

最簡單有效的增長機制往往是利益驅動,但過去的互聯網套路把它自動默認為純粹的燒錢拉新,並沒有很好的結合自身的業務訴求;而一個好的業務機制,本身也應該要帶著裂變的增長基因。只有這樣,業務和增長才能更好的相互促進


04

拼多多或許真的是一個新物種,黃錚對於拼多多的構想是“costco(開市客)+迪士尼”

可以說,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電商就逐漸擺脫了純粹創造交易價值的工具階段

雖然還是圍繞著最終交易,但是電商已經和內容、社交等領域進行深度綁定,創造了更多的生態價值,同時催生了網紅經濟、直播電商等大熱風口。

電商完全可以跳脫出工具的設定,進化出一個新的形態。

“costco(開市客)+迪士尼”意味著不僅省錢,還有樂趣,而這兩個都是普遍剛需。

拼多多想要打造的電商,已經並不單純只是要幫助用戶買的更省,更重要是,讓購物的過程變成娛樂的過程

直播電商也是在做這麼一件事,所以拼多多將直播納入了進來。

除此之外,拼多多還嘗試了多多果園等新玩法、新花樣,其實都是沿著這麼一條脈絡在演進。

遊戲化的設計,本身就是為了創造快樂。

拼多多的價值置換槓桿是,用人們的時間來置換省錢和娛樂,所以,拼多多上面很多東西是省錢和有意思,但是很花時間

從消費互聯網來看,網購是相對低頻的,娛樂卻是高頻的,拼多多可能會把電商變成一件更加高頻的事情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展望一下,下個時代的電商範式會是什麼樣了,拼多多很可能為我們揭開了未來的一角


普惠電商拼多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