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佛陀就是用种种的方便,要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每天天亮、天黑,这样的生活,还要知道,如何天亮、如何天黑,要让知道,天亮、天黑这当中分秒,可以更细心体会到生活与我们的生命有关密切的事情,这就是佛陀的慈悲。诸佛,有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诸佛。诸佛的觉性无始无终,众生的觉性也是一样,应该也要有懂得我们的觉性与佛平等,佛所说的法,我们应该也能“究竟诸法实相”,应该也能接受、也要能体会。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自己要有自觉、自知究竟明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离开这些东西。“如”有十如。这个“十如”是在天台,天台大师将“如”分为十,意思就是说,“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或者是称如是”。经文开头“如是我闻”,万法无不都是在这“如是”。“如是”,是真实不虚、真如实法,叫做“如是”。真如,我们人人本具,天下一切形相万物都有它的真如实相存在,有它的体质、形态存在。就如我们知道草木,是它自然生的,或者是人去培养、去种植,看起来这只是草木而已,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本质?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它的“如是相”叫做草木;也是“如是性”,草木都皆有它的性;也有它的“如是体”,有它的体质在;也是有它的“如是力”,有它的力量;还是“如是作”,有它的作用。这“十如是”,种性不同,种相不同,所以说起来有“十法界”。那么这“十法界”一切唯心造,就是人人本具纯真的佛性,一念就遍“十法界”。“六凡”大家知道,天、人、畜生、等等,这全都是在“六凡”之内。“四圣”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称为“四圣”。这“四圣”当中,其实修行到真正透彻真如,回归于一乘。所以在“十法界”中,第一、外显形相;外面显出来各种不同的形相。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当听到鸟鸣声,脑海中就会闪过鸟的形相,它叫出来的声音,那个形相就在我们的脑海里,一只、二只、好几只,这就是我们人有这个感觉。我们无论是本觉、初觉、始觉等等,凡夫就是在这个境界中,所以在畜生道、动物的境界,也有本具的佛性。所以“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它有真实的本性存在。“如是”就是真实,真实的本性也是于十法界中,叫做六凡四圣皆不离开。我们若先了解这件事、相,就要知道一切形相,都具备着这一乘实相道理存在。第二,那就是“如是性”。内具理性;从外表看它是鸟的形相,在它的生理中,与我们人也差不多,它也有它的觉,它也有它的觉性。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这就是它的理性,名“如是性”。“相”与“性”都是有“如是”。“如是”就是本具实在的道理,无论性、相,都有它的道理存在,而且是真实的道理。第三,就是“所具体质,如是体”。这“如是体”,就是具有它的质。玉米,只要你用方法提炼它,里面有油,这个油有它不同的作用,这叫做体质。看山,问你们山是硬的,还是软的?山是硬性的;它有土、有石,所以它能承载着很多,万物的东西在那里。水是硬,还是软的?山与水,它的体与质不同,山有山的山体作用,水有水的水体作用,所以是不同,这叫做体质,“如是体”。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但是山,岂止是硬件而已,它的质能包含很多,山河大地。山也有山体,到何处有水,山多高,水就多高。总而言之,世间一切东西,全都是相辅相生,彼此之间,软硬各有它的本质之体存在。第四,那就是由体所生力量,这个力,名“如是力”。因为有这个体,它就有那个力量。你说水,水质是软的吗?其实水质很强可以切割坚硬材质。水能够锯开石头,可见水力多强。所以山有山强壮的力,水是柔顺的,但是它有它非常利的力,所以“如是力”。所以这“如是”,真实内含之性,都是非常利。总而言之,“如是体”、“如是力”,何种形态,就有它何种的力量存在。

懂得佛性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

我们大家应该都很清楚,“真如实相常伴随”,人人本具,每天与我们在一起,无论是行、住、坐、卧,开口动舌,无不都是与我们相伴随着。这是人人本具,本有的真如实相,只是我们无法体会。不过,觉者都已经是如是知、如是见,就是佛的知见,他就是宇宙之间万物平衡,没有一个他不知、不觉。凡夫还是在沉迷中,无法体会到,佛陀不得不施“权”,讲真实法,也要用种种方便,才有办法让人接受到真实法。实中有权,权中有巧,也是妙权、妙实。这全都是善巧的引导,引导我们人人什么阶段,要认真在什么样的法中。所以我们闻法要好好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