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孔子創立,孟子所發展,為什麼好多人說儒家思想禍害中國?

儒家思想形成非常悠遠,與我們民族在遠古時代的變遷、戰爭、融合,同祭祀、農耕文化、家族意識、等級制度的形成、禮儀文化等有密切關聯。殷商時代的青銅文化所反映的血緣制度、喪葬制度、巫術祭奠和西周早期的分封制、井田制等這些都是孕育儒家思想的精神前提。可以說儒家思想在遠東的形成是歷史和現實的必然趨勢,春秋戰國時代迸發出無數思想的火花,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影響和改變歷史進化的航線。

儒家是孔子創立,孟子所發展,為什麼好多人說儒家思想禍害中國?

可惜,絕大多數都在社會實踐社會發展中折戟沉沙。孔子只不過是春秋末年孱弱小國魯國沒落貴族後裔,一個沒有父親的棄兒,在禮崩樂壞弱肉強食的年代不識時務的妄圖恢復周禮,企圖中興周天子有序的等級統治。在魯國被權臣和家臣搞得頭破血流,倉惶流亡列國,到處兜售自己的象牙之塔,風餐露宿、飢寒交迫、櫛風沐雨成為主旋律,惶惶不可終日如喪家之犬。就是這樣一位從來就沒有喪失過對理想和信仰的執著追求者,帶著自己的一大批追隨者完成了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像黑暗裡的燭光,如大海中的燈塔,照耀歷史的希望。

儒家是孔子創立,孟子所發展,為什麼好多人說儒家思想禍害中國?

孔子編纂的《詩經》是古代文學的濫觴和重要源頭,大量的民歌民俗膾炙人口,編纂的《春秋》是歷史第一部完整的編年史,是傳統歷史的標杆,孔子對《易經》的解讀開創了易經新領域。《論語》是弟子記載孔子與弟子的對話,也是儒家思想重要的文獻。可以看到孔子在對國家、家族、學問、禮儀、鬼神、修身、養性、正心、音樂、典張等各方面的認識,深刻的體現了孔子的憂患意識、家國情懷、廣博的知識、平易近人的作風、充滿智慧的頭腦、虛懷若谷的風範、敢於直面擔當的精神,是古代重要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著作。

儒家是孔子創立,孟子所發展,為什麼好多人說儒家思想禍害中國?

時代發展太快,我們的靈魂卻依然需要滋養。中華民族傲立東方兩千年而不倒,文化的力量,思想的傳承,是無人能及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時俱進的儒家思想依然是我們重要的思想源泉,不管是以“禮”維護社會秩序,還是用“和諧”去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儒家思想都給我們提供了千年的智慧。

這樣一座思想寶庫,隨意拋棄實在可惜;固步自封也並非良策。與時俱進,在新時代賦予儒家思想更多時代色彩,用新時代的儒家思想促進社會的進步,滋養民族靈魂,才是明智之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