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基建中消耗量最大高壁壘產品

研報|基建中消耗量最大高壁壘產品

基建中消耗量最大高壁壘產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詳細的研究了蘇博特這支減水劑的龍頭企業,目前已經有10%的上漲幅度,四月七號的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在元旦之後通過對於基建預期,就已經注意到這個行業在今年有望大展身手具體的可以詳見一月六號 ,如果截止目前已有50%的上漲幅度,當時比較慫,沒有料到今年基建再加力只是保守的預計30%左右,選擇研究的也是行業的老二,畢竟相對來說在預期確定的情況下,老二的彈性總是會好一點。本身作為今年保經濟的重要手段,基建在去年就有很強烈的預期,各大專項債的放開,地方債的額度提前支取,本就一個明確的信號,但是基建又是一個很大的概念,畢竟水泥只要標號夠,用誰家的都行,鋼筋只要過格率達到80%,其實也沒啥差別,那麼就要找一個必需品,一個難以替代,存在技術壁壘,要確保高質量,又可以全程參與在基建浪潮中的產品,於是通過多次篩選,我找打了減水劑這個產品。今天我們就深度的瞭解一下減水劑這個行業的現狀,以及未來在基建中的前景。也是一個對以往的篩選的覆盤。

混凝土外加劑是一種在製作混凝土過程中摻入的化學物質,與水泥、砂石等是構成混凝土的重要原料,摻量一般不大於水泥質量的5%,功用是可以顯著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混凝土外加劑可分為減水劑、膨脹劑、引氣劑、速凝劑以及緩凝劑等,其中減水劑佔比最多,2017年已佔到混凝土外加劑總產量的66.61%,其次是膨脹劑,佔比在21.55%。

混凝土外加劑佔比分佈

研報|基建中消耗量最大高壁壘產品

減水劑的功用是提高混凝土的流變性,使其便於泵送或運輸,根據減水率的大小分為普通減水劑(第一代)、高效減水劑(第二代)和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第三代),由於優異的保坍性能以及環保無汙染的加工過程,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2011到2017年間產量的複合增長率就達到20.27%,在減水劑產量中的佔比也從37.1%快速上升至77.6%。與此同時高效減水劑和普通減水劑的佔比不斷下滑,2017年分別佔到減水劑總產量的21.4%和1%。

近年減水劑規模變化

研報|基建中消耗量最大高壁壘產品

三代減水劑產量佔比變化情況

研報|基建中消耗量最大高壁壘產品

根據中國外加劑網公佈的2018年聚羧酸減水劑企業市佔率排名情況,結合行業龍頭上市公司蘇博特聚羧減水劑業務的銷售收入,測算聚羧酸減水劑的市場規模在330億左右,假設聚羧酸減水劑的市場規模佔到外加劑總市場規模的70%,那麼外加劑市場規模在470億左右。聚羧酸減水劑行業呈現出小行業、雙強立、集中度低的特點。蘇博特和壘知集團為行業雙強,市佔率分別為5.48%和5.39%,而行業行業前十則不到20%。這裡我們捎帶複習一下,我們之前有文章講到"隱形冠軍",看過的朋友不要將這倆算進去,因為並沒有形成絕對的市佔率領先。

混凝土減水劑的下游需求端為商混企業、建築工程公司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混凝土外加劑需求量與混凝土產量及外加劑使用的滲透率緊密相關,而混凝土需求量與基建投資及房地產開發投資直接相關,因而減水劑的需求隨下游的地產和基建而波動,具有一定的週期性。這裡提一下,和我們昨天的文章開頭中說的邏輯一樣,在基建加力的環境下,短期內享受白馬藍籌的待遇。

在強調經濟增長的發展時期,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往往重視程度不夠,低成本可以獲取的基建原材料大行其道,這期間對來自於河道和海底的天然砂石使用量較多,隨著粗放式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和生態問題開始顯現,並且由於河砂開採資源的逐漸耗盡,政府開始對天然砂石的開採進行嚴格管制,規範性製造且對環境破壞汙染小的機制砂使用佔比逐漸提升,2008-2018年間,機制砂的滲透率由36.00%上升至89.90%,大幅提升54個百分點,近年來國家對礦山、河道以及海砂的不規範開採的治理越發嚴格,河砂和海砂的開採預計會進一步受到限制,機制砂大概率將實現對天然砂的完全替代。

由於機制砂粒形較為單一,且尖銳度較高,表面較為粗糙,砂石的表面積大,吸水量大,從而使得混凝土的流變性較差,製作混凝土時需要比天然砂使用更多的減水劑,在機制砂實現對天然砂百分之百替代的過程中,減水劑在混凝土中的成本佔比或將提升,機制砂滲透率的提高將會在地產和基建週期下行時支撐下游需求,使得減水劑需求的週期性有一定的弱化。

目前政策上對基建的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主要體現在專項債對基建資金來源的傾斜:2020年提前批下發的專項債目前已經達到12900億元,截止2020年3月24日已經發行10291.32億元,發行進度已經達到80%,已經發行的專項債中,投向基建的資金規模佔到了74.56%,而2019年這一比例僅為17.14%。隨著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顯現,基建穩增長將會繼續加碼。這也是減水劑行業可以在短期內變成"白馬藍籌"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們認為從目前專項債資金投向基建規模的增長情況來看,基建增速回升的確定性很高,或達到10%以上,減水劑需求受益於地產韌性和基建增速大幅回升,超預期的確定性很高。

減水劑行業較強的區域屬性是因為下游的商品混凝土行業區域屬性較重,商品混凝土由於長距離運輸不經濟,屬於典型的"短腿產品",一般是就近生產就近使用,華東和中南是傳統的經濟強區,需求較為旺盛,2018年商品混凝土產量佔比分別達到了39.59%和27.36%,分列全國前兩位,商品混凝土的這種"短腿"特性也對減水劑的供應提出了要求,生產企業需要靠近客戶和市場以對需求做出快速反應,又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不一,分佈在全國各地的項目施工現場對混凝土的性能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因而減水劑生產工廠靠近市場,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對合成或復配過程進行改良顯得尤為重要。就聚羧酸減水劑的原料聚醚單體的需求量來看,也是華東和中南地區最多,需求量佔比在2016年分別達到了36.54%和27.57%。充分印證了

減水劑行業擁有較強的區域屬性。產生的規模化需求、產品創新和服務屬性加重助力產業鏈地位繼續提升,同時全國化佈局已經成為減水劑企業的重點方向,考慮到小企業完全沒有全國化佈局的能力,未來市場的集中度也會逐步提升,龍頭企業將持續受益。

在行業迎來集中度加速提升的拐點之時,行業雙強蘇博特和壘知集團皆加快產能擴張,而從驅動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三大因素來看,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後一年,預計國家環保治理標準不會降低,化工企業"退城入園"和重汙染企業關停政策依然會得到堅定執行,而由於對建築品質要求的提升和地產基建融資環境的趨緊,地產和基建項目集中度還在提升之中,項目發包方或商混企業的集採將推動減水劑訂單向行業頭部企業繼續集中,我們認為行業集中度加速的趨勢在未來3-5年內還將繼續,基於龍頭把握行業拐點加速擴張產能的背景,判斷行業行業前三未來3-5年市佔率大幅提升可期。

本報告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及研究人員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我們已力求報告內容的客觀、公正,但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如有操作、風險自擔!

關注濤哥,為你解讀遊資不為人知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