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改革開放40年,深圳從南海邊如春筍一樣拔地而起並飛速發展。上世紀80-90年代,深圳的名言就寫在路邊的廣告牌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她迅速從小漁村發展到如今超過2000萬人口、一個街道就在苦苦和美國商務部PK、而且平均年齡不過35歲的超級大城市。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對深圳原住民的印象——每天收租,閒來無事打點零工。

我和深圳緣起於2007,當時夫人首份工作在深圳一間外企。當時由於剛畢業條件所限,就在公司對面一個叫做“下沙”的城中村區域租住了一室一廳的小房子。於是才知道,租住的小房子都是當地的原住民自己建造起來的,一家可能就蓋了好幾棟,每個月光收租就要收一百多甚至好幾百戶。這也大大的衝擊了當時我們的價值觀。後來逐漸才知道更為吃驚的是,這些原住民往往還耐不住收租時間之外的寂寞,於是偶爾也會出來打點零工,比如到大公司當個駕駛員、或者後勤人員,不圖什麼,就為了體驗下生活吧。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深圳的城市建設,就是高速地擴張和翻新。

短短40年,小漁村當時對於城市建設規模是否有規劃,不得而知。但就發展情況來看,深圳現在變成了東西向的超級長條形規模。以至於從最東面坪山區到最西面寶安區深圳有100公里,而且只有1條高速主幹道相連通。這條高速就是將深圳各個區域的核心商圈串聯在一條線上,而商圈之外的地方,甚至都是荒原或是非常簡陋的村落。

這就凸顯了深圳城市開發的模式,有很大一塊必然是城市翻新。就拿夫人在2007年租住的下沙區域來說,2019年我到那邊又走了一圈,當年的農民房都早已成片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大型CBD城市綜合體。這一輪輪的翻新除了造出一批批富得流油的村民外,又不斷吸引著外來人流向城市裡湧來。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新深圳人的生活,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外來人不斷投入深圳溫暖的懷抱,因為這是一座沒有“排外”概念的超級城市——與國內任何一座大城市的區別就在這裡。我們來了,我們努力,我們工作,我們追夢。但是,當凌晨三點從寫字樓走出,當週末在租住房間裡繼續加班,有沒有感覺城市生活還是缺了點什麼?

在這座城市,沒有大型文化設施、因為深圳人忙,沒有大型公園綠化、也是因為深圳人忙。但更為“糟糕”的是沒有好的學校和醫院,因為深圳人太年輕,還不到需要學校和醫院的時候,總是想,再等幾年吧、再等等。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未來深圳引領粵港澳飛向哪裡?

當然,城市建設的短板,國家層面已經看到,所以近幾年在大興土木建造配套的教育醫療文化設施。但是深圳作為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超級城市,其今後的產業重點和特色是什麼?是全國各地造富的房地產?還是一直領先全國的互聯網高科技行業?但可不能忘記,深圳還有超過一大半的城市區域遍佈早年間建立起來的工業企業、廠房,這些也引來了超過一大半的城市人口。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來了就是深圳人”,非常好且非常振奮的歡迎詞。但隨著生活成本的不斷拉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年輕企業,確實需要好好思考一下在深圳的定位問題?畢竟,已經經過了40年的激情建設期,步入中年,不論是城市還是個人,都需要一種更加長久且穩固的發展方式。

“來了就是深圳人”——作為深圳人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些問題

——追風箏的人

2019.12.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