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式家庭教育”被频繁提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作为一个初为人父的我来说,以前总感觉这个话题好似离我很遥远,但随着孩子出生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也让我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起来。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其实当时想到这个问题的同时,脑中突然闪现的就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两部电视连续剧《小别离》,《小欢喜》,这两部电视剧当时为什么会那么火,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该剧很直白的阐述了当下中国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真实情况,因为真实所以被喜欢。

该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剧情就是,一直作为优秀学生的乔英子,因不堪母亲的压力,最后选择跳河自杀。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当时那一幕我的心真的狠狠一颤,按理说作为可以考取清华北大的尖子生来说,各项素质应该都很出色才对,但是为什么最后要选择轻生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父母在一味的追求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否考虑过他们真正想要的,就是我们作为父母想要的或者说是我们一直想迫切给予的呢。随着近年学生死亡率的提高,更多孩子的学习压力或高考压力日趋被重视,因此《小欢喜》,《小别离》,更容易被人接受与喜欢,因为真实所以被喜欢。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现如今很多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父母强制要求上各种各样不同的补习班,完全没有自己嬉戏玩乐的时间,原本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上兴趣班,上补习班,日积月累的,他们不会再对学习产生兴趣,而是作为一项任务一份工作,这和父母原本的设想完全的脱离了轨迹。不是说给孩子上补习班,兴趣班是错误的,而是要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觉得兴趣班,补习班不是工作不是任务,而是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游戏”。

之前我的一个同事家的孩子,刚上三年级,每天作业都要熬到十一二点钟,周末的时候更累,每天的兴趣辅导课排的满满的,孩子累,父母也累,刚刚十几岁的孩子,每天戴着将近400度的近视眼镜,原本花一样年纪的少女,但是眼中的世界却是一片模糊,每天只有功课与补课相伴。作为孩子父母的我们,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到底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自己是否真正的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孩提时代,相对来说是那么的欢乐,那么的美好,我们在玩耍的同时,学习也在进步,并且也在一步一步融入这个社会,一步一步有了明辨是非的准则,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在那么多的家教补课的累积下,成绩还是得不到明显的提高,而且有那么一大部分孩子慢慢无法融入社会,慢慢与社会脱节呢,是现在教师的教育水准下降,还是我们的孩子的智商下降了呢,亦或者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指引方向存在了偏差。我觉得是我们作为父母的,教育的方式可能出现了偏差。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当今社会是以数据说话的时代,作为学生的孩子,成绩就是他们在校最好的数据,是他们好与差的最好的依据,但是事实呢,真正步入社会以后,往往有那么一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真的是很差,遇到困难之后不知道怎么解决,没有书本作为参考,失去了正确的答案,就失去了方向,但是人生真的有完全正确的答案吗。答案是没有的,没有任何事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如今的社会更缺少的可以独当一面的综合性人才,这个所谓的综合性人才,包含了我们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包含了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包含了一切可以跟随社会发展潮流的多变性,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想孩子不被时代淘汰,不与社会脱节,让孩子在时代中脱颖而出,那我们到底在孩子的成长中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怎么才能更好的让孩子适应社会的发展,实时调整好自我的心态去迎接一个又一个即将面临的挑战呢?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需要更好的全方位的去衡量呢?

孩子的成长,父母到底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