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晚清至民国,我国有三个“土匪聚集地”:

第一个是东北——根据统计,“九一八”事变之前,仅在吉林和黑龙江两个省份的局部地区,就有百支以上的马贼匪队。

第二个是广西——陆军部队档案记载,民国初年恭城、灌阳一带“匪据巢穴,共有八馆。每馆数十至数百名不等,并携有快枪刀械,抄掳村庄,捉人勒赎,此拿彼窜”。

第三个是河南——尤其是豫西南山区土匪活动频繁。《白朗起义》中提过,1912年仅在河南的宝丰、舞阳两县就有30余支土匪队伍。


俗话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土匪除了有响马一个称呼之外,还有一个称呼叫胡子,这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看过电视剧《少帅》的人会听到很多人称张作霖为胡子。

不错,历史上东北一带的土匪,被称为胡子,这个称呼起源于明代,张作霖贵为大名鼎鼎的东北王,早先就是关东老林子中的土匪。

之所以把他们称为胡子,是因为这些土匪长期在山林中活动,整个人变得非常邋遢,胡须也变得很长,所以叫他们胡子。


俗话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还有说是因为他们时常在大雪封山前下山劫掠,然后退回山中,等到下一次出来,胡子都长得老长了,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东北地区乃是胡人的聚居地,所以胡子这个名称也是因此而来。

其实,不论是山东响马还是东北胡子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的历史,现在也只有在影视作品或者是史书中寻找他们了。


“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是从清末民初流传开来的一句话,前半句大家都知道,响马就是土匪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蹚将是什么意思呢?

晚清民国年间,河南宝丰、汝州、鲁山、伊阳等西南山区常年流动着一支由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等组成的数量相当庞大的打工队伍,这些人在当地统一被称作“蹚匠”。


俗话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有活干有饭吃的时候,这些“蹚匠”们就是平民老百姓,但稍有天灾人祸,无事可干时,他们就极易变成土匪。

后来民国大乱,这些“蹚匠”干脆直接就不干活了,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所以“蹚匠”就变成了“蹚将”,也成了土匪的代名词。


俗话说“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响马是土匪,蹚将又是什么呢


故而各地土匪的名称不同的原因就是因为各地土匪的特征不同,所以河南土匪被称为“蹚将”也是正常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