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釣愚:操縱與欺詐的經濟學》

前言

經濟學教科書總是會說,這些理論是僅僅在市場有效運行的情況下成立的,也就是說模型的運行需要前提假設。為此教科書對可能損壞這些假設的因素做了歸類,涉及到公共利益的外部性與收入分配。

但是儘管經濟學發展了百年,各類模型囊括了複雜的數學工具與前沿理論,經濟學家仍然對危機視而不見。本書的兩名作者認為,這是因為經濟學的框架有致命問題,“外部性”只是幫助經濟學家們排除模型異常狀況的託辭。他們認為,自由市場不僅鼓勵人們為了追求利潤而發展生產力、創造各種新產品,也在鼓勵為了利潤選擇欺詐,市場交易本身具有缺陷。

儘管這種說法有些危言聳聽,作者還是整理了各方面的事例說明,總有人利用信息不對稱進行欺詐,包括:個人被商家誘導購買不需要的東西,消費菸酒等損害自身健康的商品,金融業銷售高風險產品欺詐客戶,選舉與政府管理中的虛假承諾等等。作者試圖用生活中有趣的例子來講普通人能懂的故事,不過顯然沒做到。

欺騙均衡

人有六大缺點:推崇禮尚往來、習慣對喜歡的人友善、不想挑戰權威、喜歡隨大流、厭惡改變、討厭失去已有的東西。

欺詐者利用人的六大缺點行騙,自由市場的均衡認為人人都獲得了想要的東西。而事實上,人們只是誤認為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實際上卻相去甚遠。只要欺騙可以賺到錢,市場中的魔術師就不會銷聲匿跡。

買下瑪蒂爾德的項鍊

凱恩斯認為在今天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會減少到每週15小時,剩下的時間可以享受生命中的閒暇。但是凱恩斯猜錯了,市場不僅會通過交易滿足人的實際需要,也會利用人性的弱點,讓人產生無數慾望,製造迎合人弱點的東西。

就像瑪蒂爾德的那條項鍊。

證券公司不值得信任

以前的投行主要業務是啟動一家企業債券或股票的發行,這需要良好的信譽來組建包括其他投行的銷售網絡。

當投行開始持有股票、債券進行自持賬戶交易時,投行不再是為客戶服務的機構了,他們會把優質的資產自己持有,將可能虧損的資產賣給客戶。

傻瓜置業者

占人群總數不到10%的傻瓜消費者為中介帶來了50%的的利潤。銷售員會誘導客戶不放棄他最初理想的型號,讓他為不需要的功能付費。當被提到以舊換新時,新商品一般都額外昂貴。銷售員倡導分期付款時,往往引誘買家只關注每月還款金額,而忽視還款年限。

房產交易成交後,缺乏經驗的買家往往只有很短的時間籌錢,這時候中介會趁機收取額外的交易費用,一種時交易房產的費用,另一種是啟動抵押貸款的材料費用。93%的購房者在辦理抵押貸款時都承擔了溢價,甚至有購房者向貸款經紀人支付了返點。

創新推不動經濟發展

新產品會增加人們選擇的範圍,創新推動經濟發展來自1957年索洛的研究,他發現刨除資本對生產率的貢獻,還有7/8的經濟增長無法解釋,他將其歸因於新想法帶來的技術進步。

然而索洛的理論只是一種假設,技術進步確實推動了經濟發展,創新卻不一定推動技術進步。在可以付諸實施的創新之中,並非所有都處在技術領域,而且創新也意味著鼓勵人們想出能欺騙別人的新手段。事實上,大多數創新不是關乎技術的,而是損人利己的,像賭博機、新評級方法、捲菸機等等。

專家支持菸酒無害

20世紀里科學界對吸菸致癌的態度分為兩邊,其中一方認為癌症來自遺傳。菸草協會發現了相信“癌症源於遺傳”與優生學的專家利特爾,建立了菸草協會研究委員會、科學諮詢委員會,以完全科學的態度詮釋了菸草與健康的非相關性,使得菸草行業得以開脫。

利特爾是個偏執的天才,為了論證他發現的觀點,他誇大了遺傳因素的影響,使得吸菸等環境因素的致癌作用被人忽視。協會收買專家,這是一種欺騙均衡。

為利潤破產

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家將通過做假賬,通過會計欺詐、審計欺詐等方法使自己破產,同時卻保有利潤。

20世紀80年代,美國通脹與利率飆升,負責儲蓄與住房抵押貸款的銀行無法吸收足夠的儲蓄,於是監管機構允許其提高存款利率攬儲。於是接管一家銀行成了開發商發財的路子。

首先讓銀行大量獲得存款,然後貸款給開發商,串通好的開發商們持續以高價交易土地,為他們的銀行朋友製造為土地估值的“客觀數據”。開發商利用這個高估值再次獲得開發貸款,用貸款發展業務、支付利息。

當空置率上升時,建築行業會迎來崩盤,但是這個遊戲一旦開始,即使空置率達到32%,房屋也會被源源不斷地建造出來。就像市場失去了作用一樣,供求關係完全不會發生作用。

事實上,銀行的管理者可以用高利率獲得想要的資金,然後將錢交給朋友。聰明的朋友通過會計手段將錢洗乾淨,就可以再返還銀行的管理者。地產就是這個洗錢遊戲,遊戲的結局是讓銀行破產。

掃碼關注“五個橘核”,每週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