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中国是讲“道”的国家,处事之道,经商之道,做人之道,厨艺之道,耕耘之道,为官之道。我们一带一路有个slogan就叫“合作共商,大道共赢”。天地万物皆由道生。这一章中的“不自私”“不争夺”“甘为人后”是一种极高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以无争争,以无私私,以无为为。坊间有人指责老子说他讲的是诈术,尤其是“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常被人引用作为论据,说明圣人的无私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获得‘私’而服务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观全篇,可发现这是对老子本意的曲解。

《道德经》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天长地久出自《道德经》,现多用来形容爱情

一、 大公的极点,是大私

正如《阴符经》里所讲:

天之无私,用之至公

“大公到达极点,就是大私”


《道德经》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明朝末年、天灾瘟疫加上朝政混乱、宦官专权弄得民不聊生。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关外女真人也咄咄逼人,逐渐占领了整个东北,整个大明山河残破,在暴雨腥风中摇摇欲坠。崇祯皇帝虽然兢兢业业一心想挽救整个帝国,但因为本性多疑,不但没有拯救危局,反而使形势越来越严峻。

1643年10月李自成攻破潼关,大明帝国最后一支可以依靠的镇压农民军重要力量被消天,督师孙传庭战死。次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政权。接着领兵东征北京,突破宁武关,攻克太原、大同、宣府等地,京城岌岌可危。

此时,当那些继续为大明江山奋战流血的将士在战场上绝望地呼号时,北京城内也在上演着一场“泣涕交横”的表演。招募士兵,打造兵器,构建防御设施,以及调外地军队无一不需要大量军费,而现今经过多年用兵,国库已经空虚,只能拿出四十万两的白银,这对庞大的需求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户部、兵部的官员撤换、惩罚了很多,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崇祯帝只好将所有京官、权贵召集起来,要大家筹备军费钱粮。

户部官员首先建议从内帑中拿出一些钱财以充军饷,内帑即宫廷皇室的仓库,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人钱库。为此大臣们反复上书恳请崇祯帝将自己的私房钱捐出来一点。但这无疑是制皇帝的肉,崇祯帝向大臣们哭穷说:“内帑亦已用尽。”


《道德经》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煤山,崇祯皇帝自缢之地,今北京景山公园

皇帝不肯拿,只好让那些富可敌国的皇亲贵戚、权贵亲信们出了。但大家看到皇帝如此吝啬,对保卫自己的江山都不肯拿出一个子,当然也都十分不情愿了。国丈周奎是崇祯的岳父,也是当时最有钱的富豪之一,当募捐的司礼监太监徐本正到他的府上劝他捐钱救国时,这位老皇亲一提到钱就哭穷。崇祯皇帝知道后,想让岳父给文武百官们做个“好榜样”,密令周奎,让他捐十万两,以起表率作用。周奎虽然既是岳父又是臣子,于公于私都该遵从,但对着白花花的银子,他可一点也不含糊,继续哭穷,称勒紧裤腰带也只能捐出一万两。崇祯认为一万两实在太少,至少也要两万两。周奎不敢讨价还价,暗地里向女儿求援。于是,周皇后背着皇帝,从内帑里取出了五干千两给了他,周奎这才极不情愿地把钱捐了。徐本正见状无奈道:“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

其他后台不如周奎那么硬的大臣们,虽然不敢表面推脱,但个个都开始装起穷来。魏藻德出任多年首辅,知道一分钱不州肯定说不过去,于是含看眼泪捐了五百两银子,还哭着说多年清廉为官只攒下这么多。阁臣陈演更是在皇帝面前表白自己一向清廉,从未索贿卖官,一两银子也不捐。总之从上到下,人家集体哭穷,崇祯帝凑了几十天也没把军费凑齐。


《道德经》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崇祯帝以腰带自尽于观妙亭下的歪脖槐树之上

没有军费,士兵衣食都无法保障,坏了的军械、防务设施都不能及时修补,士气极其低落,城市、要塞纷纷沦陷,很快李自成就攻进了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之下只得跑到煤山上吊而死。让人吃惊的足,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崇祯皇宫内搜出的白银就多达三千七百多万两,其他金银珠宝、古九字画史是数不胖数。李自成下令对明朝皇亲贵戚、高官将领的财产进行杏封。崇祯的老乐父周奎,起初掉着眼泪捐了两力内钱子,结果被送进农民军大营,在夹棍的威胁下,将所有钱财都交了出来,从其家抄州的现银就达五十多万两。魏德藻这位“清官”也被抓进了刘宗敏的大营,几十年搜刮的钱财不计具数,不仅都成了农民军的战利品,他自己和儿了也被严刑处死。那位清廉得没一两银子的陈演也被绑起来搜出了四小两白银。

人们常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唇亡齿寒,可惜在大明工朝的最后关头,这些饱读诗书的权贵大臣使是没有弄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总是期望着别人来制肉解次整个帝国的危机,而自己流一滴血都不愿意。这种人人的自私终于害了大家,结果城破国亡,谁也没有逃掉被清算的命运。


二、 不为自己谋利,将会得到更多的私利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之所以那么久远,“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去谋取福利,“故能长生”,所以它就能长久。

总讲放下、无我,那我们还进取不进取?不要求回报,人能有动力吗?

打个比方,您坐公共汽车给老大妈让座,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本能地让座,觉得人就应该做好事;另外一种是认为自己要做好事,让大家都夸我是好人。这两种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持第一种态度让座的人,老大妈坐下了但没说谢谢他,他不在意;老大妈到站了下车了,没把座还给他,他也不怨恨。但是持第二种态度的人,就会觉得老大妈坐下没说谢谢,边上人都没赞许他,他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叫老大妈站起来,把座还给他。

这种要求回报的人,如果别人一点儿回报没给他,他就不做了,从此终止了这方面的努力;而另外一种人,就按照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坦然面对一切,无所谓回报。

有个法师救了掉在水里的一只蝎子,蝎子蜇了法师一下。大家嘲笑法师愚蠢,明知道蝎子蜇人还要去救它。法师的回答特别好,他说:“蝎子蜇我,那是它的本性,但是我不能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我的本性,我的本性是救它。”

这种为心中的善念去做事的人,做事就会持久。天之道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不为了回报而做事,把自己位置放得很低,隐藏在幕后,生养万物


《道德经》第七章:后其身而身先。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舍,是为了更好的得

太有目的性的争和抢,其实是最愚蠢的做法,也很难真正达到目的,这不仅是天道,更是人性。老子早在百年前就明白这个道理。如何以小退求大进,是极其聪明的处世智慧。有一首打油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说人在插秧时,需倒退走,才可以,但看是是倒退,实际上却是将秧苗插满整个田地的一种道法,如果任何事目的性太重,往往达不到目的,看似是退步的行为,却能收获超乎你想象的回报。但并不总是这样,不可强求,达不到回报就满心难过,实际上也是没有达到如此的格局,没有天长地久的大气和厚重。如果你想经营好自己工作,经营好企业,做好管理,还要让大家服你,从心底里遵从你,你就需要日常践行这一点。

把自己利益放在最后,凡是先替他人着想,那么你一定会被推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并赢得大家的信服和尊敬,治理和管理就显得没那么多阻力,也没那么困难了。


三、 私心少了,成就才能多

老子说我们要效仿天之道,来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接着,老子笔锋一转,马上转到了人间,讲了这句话,“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这里,老子用了“是以”两个字,就是所以的意思。

这是老子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导者法则,这个法则贯穿《道德经》全篇。老子反复强调这个原理,是因为人总有想获取利益的私心。一旦自己成为领导,资源多了,客户都来奉承,所有员工都对他唯命是从,他就会为自己捞取。“捞取”,就是不当得利,不恰当地获取。如果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到了整个公司所有员工的前边,那么他做事就会产生偏差。在这方面,应该引起您的注意。

例如西安地铁的奥肯电缆事件,不就正是利用自己的权利,把项目内定给亲属公司,以获取暴力。这样先自己利益,而不是后其身,外其身,自然很难做到身存,最终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所以,慢慢地,公司经营就会出问题。大家还会推举他做领导吗?不会了。但凡有机会,大家就会让他下台。而那种把自己利益放到后边,全心为大家考虑,竭尽全力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利益努力奋斗的人会怎么样呢?大家会推举他做领导,认可他是真正的好领导。这就是老子讲的“圣人退其身而身先”的原则。

老子说,这种品性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有的。普通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的境界也能慢慢提升上来。

大野先生讲《道德经》系列,领悟人生,学会管理,践行它,你会发现生活中立竿见影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