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孩子的各个发育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孩子学会第一个小技能,就能把大人们乐的合不拢嘴。孩子的第一次会翻身、第一次会互动、第一次对着大人笑,很多这种小小的“第一次”都能让父母感动不已。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学会说话,萌萌的小童音让人心生喜爱,如果时不时再爆出金句,那可谓是一件令家长非常自豪的事情。当孩子一直不开口说话,这让家长都担心坏了,老人家反而觉得是好事,俗话都说“贵人语迟,贫子话多”。有些朋友甚至会说,科学家不是研究出来了吗,晚说话的孩子更聪明。

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孩子说话晚,父母不重视,宝妈哭诉:后悔莫及

莉莉在婚后生育了一个小女孩可可,因为家里就这么一个小孩子,双方老人非常疼爱,经常抱去亲戚朋友家里串门,因为孩子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好看的外表让大人争着抱。一岁的时候,可可学会了走路,这可把家里的大人乐坏了,更加频繁的带孩子出门玩耍。

时间很快过去,可可一下子就到了两岁的年龄,但依旧不开口说话,怎么逗她都不行,这让莉莉有些担心,害怕孩子不会说话。婆婆对这个不以为然,反而对莉莉说“我们家可可那是富贵的命啊,大家不是都说贵人语迟嘛,更何况爱因斯坦那么聪明,人家五岁才会说话呢,晚说话的孩子聪明。”因为婆婆的一番话,莉莉就不再担心孩子的说话问题。

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到了孩子三岁正式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发现可可还不会讲话,于是单独找了莉莉谈话。老师语重心长的提醒莉莉要带孩子去医院做个全面的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有发育方面的问题。

莉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抱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当拿到确诊书的那一刻,莉莉感觉到万念俱灰。原来啊,孩子患上了自闭症,原先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并不是因为害羞,而是有社会交往障碍,平日里乱丢玩具并不是单纯的玩闹,而是有重复的刻板行为。莉莉忍不住抱着孩子大哭,心里后悔莫及。

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导致宝宝说话晚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

1、缺乏语言输入。

学习说话就是一个模仿过程,宝宝需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之后,才能开始做语言输出。家长不能因为认为孩子听不懂而拒绝和孩子沟通,即使是单方面与孩子传输语言,也是一个让孩子学习的机会。

2、口腔的肌肉得不到锻炼。

有些宝宝即使是语言输入量足够多,但还是无法正常开口说话,原因很大是因为宝宝的口腔肌肉力量不足。为了锻炼口腔肌肉,家长平日里可以为宝宝多做一些需要咀嚼的辅食,适当的咀嚼对孩子早日说话有帮助。

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3、缺乏一对一的交流。

足够时间的亲子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单独与孩子的相处交流时间,是一个对宝宝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略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那么孩子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缓慢的现象。

4、家庭语言环境比较复杂。

有些家庭的成员使用的沟通语言不同,导致宝宝身处的语言环境过于复杂,大人们各说各话,不同规律的语言会使宝宝产生困惑。这种情况下,最好是统一一种语言对孩子进行教学,提供专一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的刺激量。

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5、家长没有主动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很多家长由于过分宠爱孩子,当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便会很快为孩子拿来需要的东西。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出现即使不说话也能够达到目的的心理,会大大削弱宝宝说话的欲望。建议家长要多提供孩子说话的机会,主动引导孩子与大人交流,同时要有耐心,在对话的同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发音。

6、生理上的发音器官与先天结构异常。

当给予孩子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后,宝宝依旧无论如何都不肯开口,那么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有语言发音障碍,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生检查,寻求专业的医学建议。

孩子说话晚,父母别当“马大哈”,别等付出代价再后悔

学会说话,是宝宝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父母应该要重视说话早晚的问题。如果出现宝宝说话晚的情况,可以先做语言启蒙,给孩子足够的语言刺激,一旦有异常情况,则需要寻求专业的医师进行检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