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文半僧李叔同——作文素材


半文半僧李叔同——作文素材

李叔同適用主題:少年才子、藝術、超脫、律己、愛國、教育、宗教等

為人處世“二十文章驚海內”,曾經是五四新文化的創始人之一。

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夏丐尊:“宗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他竭力提倡音樂“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會教育功能。

一首《送別》意蘊無限,最後傳唱於大江南北,家喻戶曉,那含義深邃、意境悠遠的歌詞,那恬靜典雅、抒情流暢的曲調,傳唱了一個世紀,潤澤了幾代人的心靈。淡雅的笛音吹出了離愁,悽美的歌詞寫出了別緒。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做人當如黃藥師,你儘可頑皮,儘可邪氣,但你以一定要擁有自己的桃花島—寧靜與詩意。“問餘何適,廓而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弘一法師用他自己的方式闡釋了寧靜的深意。雖有家國之痛,但弘一法師的心中仍然有如蓮花般的寧靜島嶼。心存蓮花,尋找內心深處的寧靜,又怎會不得其真諦呢?

李叔同攜著他一身才氣和一腔被澆滅的熱忱皈依了,縱然光明的平坦道路已在他的腳下延伸,縱然他的妻子哭的梨花帶雨,他仍不為所動。塵世的喧囂中,他選擇了山間的一泓清泉,選擇了天上的一縷雲煙,選擇了一個無比寧靜的世界,也為後人留下了一個神秘而崇高的背影。

李叔同本是富家子弟, 他被視為盡享榮華之後從朱門入空門的典型一例。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李叔同的骨子裡,本來就有許多不入流俗的東西,倘若換個角度看,他的出家,與其說看破紅塵,不如說是一種勢所必然的歸宿。

以恕已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待人以春風,對己似秋霜,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弘一法師的律己之道。他平時的持戒,就是以律己為要。口裡不藏否人物,不說人是非長短。就是他的學僧,如果有犯戒做錯了事,弘一也不會拿著戒律去律他,而是深深地慚愧自己沒有教化好對方。弘一法師的律己,是學習之自覺,反省之深刻,改過之徹底的律己。所以,他的律己,不是苦行,不是難行,而是能行,而是極樂。他是在借律己之事來磨鍊自己的心,他的律己已徹底掙脫了世間種種名利的桎梏,是完全擺脫了塵世之累的無上清涼。

說他“漠視”,是因為他並非不明白這些道理。出家前兩三年,李叔同去日本洗溫泉,行前還寫信告誡一個學生,處世要圓通,否則不能與世相水乳。李叔同這種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教育方法讓每一個學生為之折服。

在李叔同認真精神的培育和感召下,他的學生如劉質平、豐子愷,後來都成為一代大家。具足大悲心高僧雖超塵脫俗,但身處亂世,絕不會無視生民的苦難,1941年,弘一法師提出“信教不忘救國,救國不忘信教”,愛國之心不泯,護佛之志尤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