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奇蹟——《德國極簡史》書評

當下的歐洲大陸,各國都在面對棘手的問題:希臘債務危機、英國脫歐、法國黃馬甲運動。在全面崩潰的歐洲,德國卻獨樹一幟。《紐約時報》用醒目的標題詢問:德國總理默克爾會成為自由西方的最後衛士嗎?

德國曾發起兩次世界大戰,都迅速擺脫戰後危機恢復經濟。這個國家為什麼會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到底是什麼讓這個國家能夠經歷巨大挫折,又能重新崛起?為什麼馬克思主義會誕生在德國?

主要內容

讀史使人明智。雖然時代不同、人物不同,但是規律是一樣的,內在的發展趨勢是相近的。這本《極簡德國史》,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豐富有趣的漫畫和圖片,介紹了德國上下兩千年的歷史。本書採用編年體的形式,將德國曆史以500年為一個階段,劃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個500年,介紹了奴隸社會下的德國曆史。第二個500年,是德國的封建社會。從這兩段歷史中可以看出,德國在歷史上和意大利、法國、英國有著緊密的聯繫。德國曾經是意大利的附屬國,是意大利征服的對象。古代意大利與德國,類似於古代中國與朝鮮的關係。後來,勇武善戰的德國人,戰勝了沉迷享樂的古羅馬人,類似於金國滅了北宋一樣。而法國與德國的國王,也曾是兩兄弟。至於英國和德國,也曾經有姻親的關係。這些國家之間,原本沒有明確的民族主義與對立情緒。而在封建社會,德國的最高領導人——皇帝,不同於中國的世襲制,是由選舉產生的。受制於教會和貴族,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賄選。這也是德國古代歷史的特點。

第三個500年,是德國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在這一時期,德國進行了重要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在這一時期大展身手。他進行了“新教改革”,擺脫教會對於本國的控制。宗教改革進而發展為政治改革。

第四個500年,也就是本書的重點內容,介紹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德國。鐵血將軍俾斯麥代表封建地主容克集團,代表普魯士,統一了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俾斯麥的大賭注,壓中了俄國、英國和法國會坐視不管。德國東部封建主義大地主容克集團與西部資本主義新興資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並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成功轉移了本國人民的注意力,消耗了資本主義過渡生產的產品。希特勒的上臺是個有趣的陰謀。而大屠殺中的受害者,不只是猶太人,還有德國殘障人士。二戰戰敗後的德國,再一次受益於國際大國之間的爭鬥,依靠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再一次振興。德國人民有著了不起的特點:他們信奉新教,吃苦耐勞,文化素質較高。這恐怕也是德國能夠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如果不能照亮現在,那麼研究過去就沒有意義了。總之,德國充滿奇蹟,代表歐洲大陸的希望。

閱讀建議:

會是一本有趣的機場讀物,適合在去德國旅行或出差的路上閱讀。有助於深入瞭解德國曆史,瞭解當代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