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范仲淹:中進士前不姓“範”,帶兵打仗很厲害

《岳陽樓記》(節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前言:著名的《岳陽樓記》是范仲淹在應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表現出令人崇敬的愛國愛民情懷。但是不同於我們的印象,范仲淹除了是文學家、政治家,更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而這個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終身目標的范仲淹,是從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的呢,為什麼說他在中進士前是不姓“範”的,這其中有著什麼苦衷,這裡面有著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後人崇敬和學習,讓我們簡單的瞭解一下北宋名臣范仲淹有著哪些有趣的歷史冷知識。

北宋名臣范仲淹:中進士前不姓“範”,帶兵打仗很厲害

一、范仲淹中進士前不姓“範”,年輕時讀書求學非常清苦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列傳第七十三: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其先邠州人也,後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改集慶軍節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宋史》中有著相關的記載,范仲淹是唐代宰相範履冰之後,並記載了其家族遷徙經過。范仲淹在幼年,父親就去世了,其母親無力獨自撫養范仲淹,於是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他的繼父曾任淄州長史,對待他還比較公正,給與了他很好的家庭教育和讀書環境。從此,范仲淹就改名為“朱說”。

宋·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他的繼父俸祿並不算高,所以范仲淹在年輕時求學非常的清苦,至今流傳著“劃粥斷齏”的故事。《東軒筆錄》有過記載,他每天煮一鍋比較粘稠的粥,經過一晚上凝固,第二天用刀把粥劃成四塊,加上一些野菜、醃菜,和一些醋汁、少許的鹽,加熱就吃下,吃完就繼續讀書。這個成語“劃粥斷齏”指范仲淹刻苦清貧讀書的故事。

北宋名臣范仲淹:中進士前不姓“範”,帶兵打仗很厲害

范仲淹在21歲被舉為學究,當時還是叫“朱說”。在兩年後,范仲淹得知了自己並非朱家子弟,出於不願寄人籬下,於是便到應天府(河南商丘)的應天書院求學,在書院讀書期間,在南京留守的兒子和他一起讀書,見他吃的很差,就送去很多飯菜。但是幾天後,發現飯菜都壞掉了,范仲淹也沒有吃一口,就很生氣。范仲淹卻說:“我吃慣了粗茶淡飯,如果吃了你送的飯菜,以後還吃得下粥嗎?”從此事可以看出,范仲淹一心向學的決心。

1015年,27歲的范仲淹中了進士,中進士時也是以“朱說”這個名字上榜的。1017年,任集慶軍節度推官,這時候才上表,“朱說”正式改回“範”姓,名仲淹,字希文。

二、帶兵打仗很厲害,范仲淹的軍事才能

宋朝從立國以來,就沒有能作為一個全國性的政權,北方是強大的遊牧民族契丹建立的遼國。後來在西北邊疆的西夏崛起,1038年自立為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1040年,在韓琦的推動下,朝廷詔命范仲淹,恢復天章閣待制,前往永興軍任職。後升為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併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

北宋名臣范仲淹:中進士前不姓“範”,帶兵打仗很厲害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北宋 范仲淹

這首《漁家傲·秋思》就創作於范仲淹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期間,是范仲淹在西邊邊疆戍邊期間寫下的,這時北宋和西夏正在軍事對峙之中。范仲淹到任後,首先加強防禦,把十二座舊要塞改建為城,同時以政令使羌族不為西夏所用。

《宋史》: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諸羌來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賊亦不敢輒犯其境。

在當時,范仲淹和韓琦齊名,稱為“韓範”。在好水川之戰中,范仲淹表示反對,韓琦未聽,後宋軍大敗。1042年,宋軍在定川寨之戰大敗,范仲淹率軍救援,西夏軍隊撤退。1044年“宋夏和議”,西夏元昊向北宋稱臣。范仲淹為將,號令明白,愛撫士卒,善於將外交與軍事結合,受到了邊疆少數民族特別是羌族的愛戴。

宋仁宗也是非常欣賞范仲淹的軍事才能的。

三、北宋一代名臣范文正公

 《宋史》:論曰: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遺宰相書,極論天下事,他日為政,盡行其言。諸葛孔明草廬始見昭烈數語,生平事業備見於是。豪傑自知之審,類如是乎!考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責,使究其所欲為,豈讓古人哉!

《宋史》中對范仲淹的評價很高,稱“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范文正公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更是軍事家、教育家,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下筆成文,又能征善戰。其所提倡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在中國歷史上影響巨大,不僅影響了宋代,更影響了後世的中國人,激勵著無數中國的仁人志士為中華文明作出貢獻。


北宋名臣范仲淹:中進士前不姓“範”,帶兵打仗很厲害

後記:談到後世范仲淹的影響力,再分享一個軼事:明代洪武年間,蘇州有個叫範文從的官做到了御史,後獲罪將判死刑。明太祖朱元璋在查看死刑犯的案卷後,看到他的籍貫和姓名,將他招到面前,問道:“你是范仲淹的後人嗎?”範文從答:“我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子孫。”朱元璋突然沉默,叫人取來紙筆,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並將這幾個字送給範文從,下旨:“此可以免你五次死罪。”分享這則故事可以看出,范仲淹一生的為人品行,受到了後世的一致讚譽,其報國利民的思想值得我們後世每一個人學習。


參考書目:《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