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乳腺癌复发,我如何让母亲重新建立信心?

癌症,曾经离我们似乎很遥远,直到母亲被确诊乳腺癌的那一瞬间,原来,癌症就在我们身边。我是一名90后的年轻人,作为家中的独子,我开始真正意识到母亲需要我一起陪她度过难挨的抗癌时期。

认识不足二次手术带来巨大痛苦

2018年临近春节,母亲发现乳房里有一个“小疙瘩”,但对于母亲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太在意这样的小毛病。父亲不是太放心,特别叮嘱还在上大学的我:“等放寒假回来,你带母亲去做个检查,比较安心。”

回到老家,我就立马带着母亲去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做了全身检查,医生认为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还是去大医院做个钼靶检查。

我对乳腺知识了解并不足,带着母亲去了离家比较近的三级乙等医院,检查的结果也仅是个良性的乳腺纤维瘤。等了10天左右,母亲被安排做了手术切除,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是恶性肿瘤。

听到这个结果,我立马就蒙了,脑海里浮现出电视剧场景“癌症就是绝症治不了”,内心非常崩溃。我也意识到现在不是考虑心情的时候,我需要马上做出下一步决定,进行第二次手术。

母亲是个偏内向的人,有什么事情都是藏在心里。第一次手术,虽然打了麻药但对自己无效,母亲全程都在忍受手术的痛苦。可想而知,第二次手术时母亲得忍受那么大的疼痛啊,一想到这,我的内心就十分愧疚,没有替母亲多了解一些抗癌知识,也没有为母亲做好心理疏导。

母亲确诊为Her2阳性乳腺癌,被人们称为“粉红丝带上的黑蝴蝶”,它的恶性程度高且易转移复发,放在过去是一个特别难对付的分型,但是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已经不那么棘手了。

除了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药物费用也成了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幸运的是,我们选择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当时已经进入医保,报销比例达70%,一支只需要3千元左右,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经济负担。

正是因为费用较低的原因,一辈子勤俭节约的母亲才同意继续治疗,否则她可能就因为费用原因放弃用药了。2019年4月,母亲顺利完成了靶向治疗,整个人的状态都在好转。2019年9月,母亲进行第一次复查,所有指标都很正常。

生活似乎步入正轨,一切也往好的方向发展时,12月份第二次复查结果给了我们一记当头棒喝——母亲胸骨转移了。

母亲在骨扫描时发现一个阴影,加做CT三维重建后,还是不能确定是否转移。于是在MDT多学科会诊后,医生团队最终确认为胸骨转移。

吸取了上次抗癌知识不足的教育,我也了解到目前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双靶向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效果是比较好的,以为医生能够开出这样的治疗方案。

但是,主治医生还是建议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的方案,因为6个月内发生复发说明之前的靶向治疗出现了耐药性,不适合再次选择以前的治疗方案。

吡咯替尼还未进医保,但目前新的治疗方案还是比较有效的,母亲也慢慢重拾治疗的信心。我也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来应对抗凶险的“黑蝴蝶”。

在这里,作为家属我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第一,随着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式不断发展,癌症不等于死亡。长期生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很多患者已经成功跨过五年生存期,抗癌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如果更早拥有治疗知识,可以避免治疗中的不必要痛苦。

第二,高效的掌握抗癌知识很重要,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对于我这样没有医学基础的大众来说,一些靠谱的网络自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社区论坛等)分享的抗癌知识贴近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基础知识。

面对乳腺癌复发,我如何让母亲重新建立信心?


第三,病人的不良情绪,最能体会和感同身受的,无疑是身边最亲近的家属,家属可以很好的扮演病人心理辅导的角色。在治疗期间,我也不断的在鼓励母亲将

那些痛苦的感受分享出来,这也能够大大的分担病人的痛苦,给家人带来温暖和安全感。

第四,经济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为患者和自己选择一份合适的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