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读到"唯有年年秋雁飞"时,为什么会凄然泣下?

前言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这四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李峤《汾阴行》,唐玄宗听到伶人唱这首歌的时候凄然泣下。这一段故事,流传比较广的是晚唐孟棨《本事诗》中的版本。

更早一点,这个故事出自中唐宰相李德裕的《次柳氏旧闻》,但是他的《次柳氏旧闻》原本已经失传,今天见到的版本存疑。不过关于唐玄宗的这个故事与《本事诗》记录差不多。

后来又有唐郑綮《明皇传信记》、宋苏轼《渔樵闲话录》、(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等转录此事。

唐玄宗读到

一、《本事诗》李峤真才子也

孟棨是晚唐人,唐僖宗干符二年(875年)的进士。他在《本事诗》中有关于此事的记录:

天宝末,玄宗尝乘月登勤政楼,命梨园弟子歌数阕。有唱李峤诗者云:"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时上春秋已高,问是谁诗,或对曰李峤,因凄然泣下,不终曲而起,曰:"李峤真才子也。"又明年,幸蜀,登白卫岭,览眺久之,又歌是词,复言"李峤真才子",不胜感叹。时高力士在侧,亦挥涕久之。

天宝( 742年 -756年 )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已经威胁到长安的安危。 70岁的唐玄宗已经感觉到了大势已去,因此在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不免凄然泣下。

这首诗是原宰相李峤(645~714年)的《汾阴行》,整首诗是七言歌行体: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

宾延万灵朝九戎。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五营夹道列容卫,

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祇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

举麾上马乘舆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棹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欢娱宴洽赐群后,

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

鼎湖龙髯安可攀。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

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

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玄宗在听到"唯有年年秋雁飞"时,不等到曲终,就忍不住流下泪来。叹息道:"李峤真才子也。"

等唐玄宗逃离长安,在巴蜀的山路上狼狈行进时,又听到了这首歌,忍不住再一次叹息到"李峤真才子也。"

旁边的高力士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唐玄宗读到

二、唐玄宗为什么凄然泣下?

唐玄宗之所以落泪,不仅仅是因为"荣华富贵能几时"得感叹。

李峤《汾阴行》中写的是汉武帝,诗中描绘了当年汉武帝巡幸河东 ,祭祀汾阴后土的史事。

而唐玄宗的前半生,甚至说他大部分的生涯都可以说他汉唐两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知道唐玄宗的经历后,会发现李隆基曾经是个少见英明果敢的圣明君主。他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才生存了下来,并且开创了大唐的盛世王朝。

唐玄宗是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执政时期,李氏王朝差一点换成了武氏的天下。唐中宗李显和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都在皇帝宝座上被废过,能活下来已属不易。而李隆基兄弟"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神龙政变"后,武氏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欲效法武则天,先后杀害了太子李重俊和唐中宗。

710年,在生死存亡之际,李隆基(685-762年)发起"唐隆政变",辅佐父亲唐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景云三年(712年),唐睿宗李旦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当年李隆基年仅27岁。

唐玄宗读到

李隆基平定太平公主之乱以后,把年号改为开元,开始了大唐王朝的盛世。

杜甫曾经有诗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开元从713年-741年,共计29年,到天宝十四载755年时,在李隆基的治理之下,唐朝度过了42年的开平盛世。

这四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黄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承平日久的唐玄宗却渐渐沉溺于享乐之中,失去了当年励精图治的精神。设置可以说昏庸的唐玄宗养虎为患,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当唐玄宗登楼远眺时,听到这首《汾阴行》后,想起汉武帝的辉煌与自己曾经的丰功伟绩,如今这一切可能不久就会变作过眼云烟,如何不令人潸然泣下呢?

在狼狈奔波在巴山蜀水之中,再次听到这首歌,唐玄宋会是什么心情呢?曾经叱诧风云的一代英主,如今竟然连心爱的女人都保不住(杨玉环自缢于马嵬坡)。而此时烽烟四起、国土沦丧,国家与个人的前途渺茫,又怎能不伤心呢?

唐玄宗读到

三、唐宰相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最早记录这个故事的据说是中唐宰相李德裕。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是根据自己父亲的记录写成,李德裕父亲李吉甫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吉甫与柳冕同为尚书郎,听柳冕讲了不少关于唐玄宗的事情。这些事情是其父柳芳从高力士处听来的。

柳芳在唐肃宗时但任史官,唐肃宗末年,柳芳因事被贬官到黔中,在那里遇到了被贬谪的高力士。 高力士对柳芳讲了许多开元、天宝时的政治内幕,被柳芳记录下来。

唐玄宗读到

李德裕将自己辗转听来的,正史又缺少的故事,根据记忆,整理了17个小段,其中就唐玄宗听歌的故事:

兴庆宫,上潜龙之地,圣历初五王宅也。上性友爱,及即位,立楼于宫之西南垣,署曰:"花萼相辉。"朝退,亟与诸王游,或置酒为乐。时天下无事,号太平者垂五十年。及羯胡犯阙,乘传遽以告,上欲迁,幸之,登楼置酒,四顾凄怆,时美人善歌从者三人,使其中一人歌《水调》。毕奏,上将去,复留眷眷。因使视楼下有工歌而善《水调》者乎。一少年心悟上意,自言颇工歌,亦善《水调》。使之登楼且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上闻之潸然出涕,顾侍者曰:"谁为此词?"或对曰:"宰相李峤。"上曰:"李峤真才子也。"不待曲终而去。

《次柳氏旧闻》中说唐玄宗登的不是勤政楼,而是"花萼相辉"楼,而且说明此时"羯胡犯阙,乘传遽以告,上欲迁",唐玄宗已经准备逃命去了。

我们见到的《汾阴行》是一首长诗。其实这是一首《水调》歌,《汾阴行》是李峤根据此曲填的词。

唐玄宗读到

结束语

等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玄宗又回到了当时听歌的兴庆宫。某一天唐玄宗又登上了勤政楼,楼下的百姓远远望见山呼万岁。

权臣李辅国将此事禀告唐肃宗,然后把唐玄宗强行迁到西内太极宫,唐玄宗手下的高力士等心腹也被一一清洗。

宝应元年(762年5月3日),,郁郁寡欢的李隆基离世驾崩,终年78岁。

富贵荣华能几时?唯有年年秋雁飞........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