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拿破崙說過: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地球的手”。

提高民族素質,應該從重視母親教育開始。在這個拼娃的時代,其實背後真正拼的是母親。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碩士。她以一個家長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來寫養兒育女過程中經驗的分享和教育的成果。作者的女兒品學兼優,連續跳級兩次,16歲以超清華分數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錄取。其實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 一位懂得教育的優秀母親。通過閱讀此書,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對待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快樂母女

品格決定命運,童年影響一生

要想教育孩子成材必然先教育成人,一個人的優良品德才是立足社會的根本。要從小培養的正直、誠實、善良、富有同情心。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自己先去做什麼樣的人。

有一次女兒的家長會上,校長說了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校長說:雖然我不認識學生們的家長,但是看到你們的孩子就知道家長是什麼德行。孩子身上所有好的和不好的品行無不折射出家長的影子。

1、為什麼有的孩子會撒謊,是因為家長在孩子面前不遵守承諾,一再食言。比如和孩子說,你這次期中考試成績在90分以上,就給你買那件你心儀已久的玩具。當孩子真正考了90分以上,家長會找一堆理由搪塞不履行承諾。為了鼓勵孩子快速完成作業,對孩子說做完作業就給你看兩集動畫片,結果孩子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後,家長又會給孩子佈置新的課外作業。長此以往孩子再也不信任家長,而且認為說話可以信口開河,並不需要去履行。從而養成了做作業拖沓、墨跡的壞習慣,同時也養成了說謊的不良習慣。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撒謊的孩子


2、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同學欺負的時候,家長幫助孩子解決事情方法和態度也會影響著孩子成長。本書作者的女兒圓圓小學班級裡有個男孩子孫小力,不但學習差,而且特別喜歡欺負女同學,經常揪圓圓的辮子,扔她的書,推搡她。最嚴重的一次,當面說愛她,乘其不意背後抱她,親她頭髮。說到這裡估計沒有幾個家長能坐得住,個個義憤填慵,摩拳擦掌,恨不得衝到學校裡把那個壞小子暴揍一頓。然後再大鬧辦公室要求必須開除他。而作者不愧是教育專家,冷靜地分析了一下原因,既沒有找老師,也沒有找家長。而是自己買了一本鄭淵潔的童話書《皮皮魯》送給了孫小力,並且和顏悅色地和他聊了女兒圓圓。以問答式的、溫和的聊天方式說服了孫小力。孫小力從那以後在沒有欺負女孩子。

經過了解孫小力有個不正常的家庭,父親坐牢,母親對他非打即罵,周圍的老師和同學也都歧視他。作者當時這樣和圓圓說:她媽媽這樣確實不對,太傷孩子自尊心了。這樣的家庭,孩子有什麼辦法呢。他的錯其實不是他的錯,是父母的錯。所以你不要歧視她,遇到別的同學對孫小力說歧視性侮辱的話,你也要制止。不要把她當成壞孩子看,他就是個普通的同學,大家對他一視同仁,他長大後才能做個正常人。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被同學欺負的小女生


如此富有寬廣心懷和平和心態的母親,把一場同學之間的矛盾糾紛輕鬆地化解了。並沒有因此採用報復的手段,而是像尊重自己孩子一樣,尊重別人的孩子。在女兒幼小的心靈播撒下愛和善良的種子,長大後的女兒一定是個善良、高情商的人。同時也教會了孩子今後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提高愛的質量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的質量大不相同。世界上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的孩子認真細緻、有的孩子粗枝大葉;有的心靈手巧、有的笨手笨腳。我們要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無論自己的孩子什麼樣子,我們都要無條件愛他們,保護他們。但是往往父母對孩子的愛帶有很大的功利性。

1、 比如小孩子考試沒考好,本來在學校裡被老師批評,心裡就很難過。但是回到家還要看父母臉色,有的甚至是打罵。有一次我看到女兒班級裡的一個男孩子放學了跟在媽媽電動車後面跑著。我後來才知道,這個媽媽要求孩子每次考試必須98分以上,就因為考了97分就要接受懲罰,不能坐車子,要自己跑著回家。還有一次在學校門口聽到兩個母親在談話,其中一個母親罵孩子,你成績這麼差,給車子撞死算了。這樣語言暴力聽起來觸目驚心。有的孩子資質一般,雖然全力以赴還是成績平平,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接受孩子的普通,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身心健康、快樂的人普通人。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考試沒考好被罵的孩子

2、家長要真正從內心接納孩子欣賞孩子。就像書中作者說的那樣,不要懷揣牛糞去看孩子。如果我們在言語間不停地給孩子消極暗示,孩子就會逐漸喪失自信,向壞的方向發展。最後真會變成牛糞。如果我們用“像牛頓一樣”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他的品行就會向健康的方向發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近乎真理。而孩子要養成一個好的性格,和父母的言行舉止以及家庭環境是分不開的。臺灣著名學者傅佩榮說:“人若沒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很難展開一個正常的生命。”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鼓勵孩子的父母


3、有的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老闆苛刻,抱怨鄰居不好相處,抱怨社會不公平。每次嘮叨完還不忘來一句:孩子,老媽這輩子沒出息,你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試問,你都沒出息,憑什麼要求孩子有出人頭地。有出息不是指你賺多少錢,做多大的官,而是哪怕你是掃大街的也能掃出全市最乾淨的街道,你是種地的農民也能種出全村最大的玉米棒來。

給孩子提供安全、舒適、民主、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無論在哪裡,只要想到家,就充滿了無窮的力量和鬥志。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在網絡上每天都上演著因為父母陪讀帶來的兩敗俱傷的劇情。有的陪讀父親因為腦梗住院,有的陪讀母親因為壓力焦慮抑鬱,我身邊更有甚於陪讀的二胎媽媽因為生氣而流產。陪孩子做作業,現在已成了許多家長的“功課”。

1、

對此文中作者的觀點是:“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在我看來陪孩子寫作業,說不好聽的就是監視孩子,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記得我當年做作業的時候,只要身邊站著個人看我做作業,我就思維混亂,緊張,連最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了。

我家兩個孩子做作業我從來不陪,在我看來做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獨立完成。剛開始二寶回家和我說,做作業的時候老師讓家長陪在身邊。我就和二寶解釋說,做作業是你的事情。媽媽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要做飯,要收拾家務。我們一起開始做自己的事情,看誰完成的更快,更好。有不會的作業先留到最後一起給你講解。形成習慣之後,孩子每次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業,有時候飯做好,喊吃飯都不來,必須把作業做完才來吃飯。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獨立做作業的孩子


這裡我要說的是,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獨立的學習空間。不要讓孩子在客廳人來人往的地方做作業。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庭成員儘量不要看電視,玩手機。因為這些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對孩子學習上的事情要保持平常心。有的家長孩子考好了就物質獎勵,考不好就大發雷霆精神懲罰。這樣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成績能影響父母的情緒,感覺自己是在為父母學習。有的孩子還會拿學習來威脅父母。記得大寶小時候,有一次要買家中已有的玩具,我沒同意。她就說不買玩具就不做作業了。我當時候就說玩具不買,作業你愛做不做。做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給我做的。看明天老師檢查到你沒做作業,是批評你還是批評我。當時我就把作業本收起來不讓她做,她哭著把作業本搶回去,認真完成了作業。

不要和孩子強調學習的苦,沒有人願意吃苦。要激發她學習的興趣,把學知識當成快樂,把學習是糖的觀念灌輸給孩子。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和孩子一起讀書


杜威說“一切需要和慾望有含有缺乏”。反過來可以推理導出,想讓一個人喜歡和珍惜什麼,就不要在這方面給得太多太滿,更不能以此作為交換條件或懲罰手段,強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適當地剝奪,讓他通過危機感和不滿足感,產生珍惜感。同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在行事過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這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其他事情上,都是普遍適用的。

我們教育孩子的終極目標是讓他幸福

我們創造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作父母的不能缺席孩子任何階段的成長。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缺席了就永遠補不回來了。但是作為父母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藉口,工作太忙,或者說搬磚就抱不了孩子,抱孩子就沒辦法搬磚。現在有些年輕人生了孩子就扔給婆婆,自己做甩手掌櫃。不是他們不愛孩子,而是骨子裡不認為陪伴孩子是件重要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孩子只要吃得飽、穿得暖能長身體就好。他們忽略了嬰幼兒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僅需要肉體上的成長,同樣需要精神上的呵護。

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有感:每個孩子的優秀都是有源頭的

留守兒童

以前有個同事是四川人,生下女兒後就把她留在老家由婆婆帶著。夫妻倆出來打工,一般都是5年才回家一次,他們說如果每年都回家的話,就存不下錢了。孩子16歲了,夫妻倆總共回家3次。電話也很少打,偶爾打電話回家,女兒都是拒絕接電話,並讓奶奶轉告父母,讓他們死在外面,永遠不要回家了。孩子這樣說的確過分,但是由此看出孩子內心對父母的怨恨有多深。估計父母賺再多的錢也換不回孩子的心理健康。

從為人父母的那天起,面對一個完美、獨立、有無限潛能的生命,讓自己變成一個力圖自我完善的謙卑者,而不是榮升為一個沒有過錯、不可以被指責、具有完全操控權的君主。我們捨得花精力和時間陪伴孩子,用全身心的愛來澆灌孩子的成長。培養一個好孩子,不僅是對家庭的負責,也是對民族發展負責。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 一柄鋤頭---當我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必須做的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