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無處不在,讀葉聖陶《談寫作》有感

你對寫作的印象是什麼?說說我的印象吧,從小到大,我對寫作最大的感覺就是那是一項作業。

小學看圖寫文,中學的週記,高中的作文,甚至大學的論文,每一樣都是像作業一樣需要去完成的。那時候,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寫作作業,總是絞盡腦汁才能憋出一篇文章來。

寫作無處不在,讀葉聖陶《談寫作》有感

最近讀了葉聖陶先生的《談寫作》,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要是學生時代就讀了這本書,我得少走多少歪路啊,所幸現在讀到也不遲,大不了從現在開始重新認識寫作。

接下來我會把對這本書的認識分四個版塊向你細細道來。

1 寫作是怎麼一回事

回想一下,你平時都是在哪些時候發表一些文字。我想應該是下面這樣的時候吧。

今天吃到了一中非常好吃的美食,在朋友圈分享一下;今天聽了一首好聽的歌,在朋友圈分享一下;今天遇到一件糟心的事,在朋友圈感慨一番;最近看了部電影,寫了觀後感跟大家分享。

你是不是有所發現了,因為心裡有一種想要在朋友圈發表想法的衝動,促使你寫下文字。葉聖陶先生也在書中說了,因為要發表,所以要習作。

那要發表些什麼呢?就是發表我們想說的話。用葉聖陶先生的話來說,寫作就是說話,把想要說的話說出來。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說話,有的人說了半天也說不到點子上,而有的人三言兩語就能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這也側面反映了每個人都有他的語言習慣,語言習慣的優劣也隨之凸顯了出來。

前幾天範丞丞感恩粉絲的發文上了微博熱搜,原因是他發表的5句話裡3句有語病,甚至有網友吐槽連初一水平都不如。熱心的網友為其分析了語病所在,一是用詞不當,二是詞語之間不搭配。這就是典型的沒有養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寫作無處不在,讀葉聖陶《談寫作》有感

那什麼才是正確的語言習慣呢?葉老在書中這樣說,“說出來的正是想要說的,不走樣,不違背語言的規律”。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時常檢視自己的語言習慣是否正確,如果經常口中所說不是自己要表達的,那就需要多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用正確的話語去表達自己。

現在知道寫作是怎麼一回事了嗎,不僅要有表達的慾望,有想說的話,還要把想說的話說清楚。

三個方法助你輕鬆寫出一篇文章

我們知道了寫作是怎麼一回事,但不代表我們就能輕鬆寫出一篇文章了。一篇文章需要包含的東西是有很多的,我們要用什麼樣的邏輯去表達,需要哪些素材做支撐,這些問題都需要弄清楚了,才能輕鬆寫出文章。

先想清楚然後寫,這是書中的觀點。在我看來這就是寫文章時要提前列大綱,想清楚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先寫什麼,後寫什麼,怎麼合理有序的安排文章結構,讓整篇文章邏輯清晰,引人入勝。

大綱有了,接下來就要考慮怎麼填充文章,要用什麼素材,什麼案例來支撐文章中的觀點。而素材的積累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過文章中提到的兩個觀點,在我看來恰好是積累素材的好辦法。

生活是寫作的好材料。藝術源於生活這句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看過的書、電影、電視很多都是生活中的真實事件改編昇華而來的。也可以說生活是我們創作的靈感源泉,生活也是我們最好的寫作素材。

源於生活的素材從古至今比比皆是。還記得高中時候學的一篇元曲嗎,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是生活中一個極為平常的景象,通過作者的仔細觀察,把這些常見的元素描寫出來,就成了千古流傳的名句。

說個近點的,前段時間北大才女一篇叫《賣米》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這篇文章描寫小時候和母親去賣米的事,通過作者描寫的動作、對話、天氣、心理活動等,讓我們透過手機屏幕都能感受到當時的艱苦、不易和無助。這篇文章就是源於對生活深入仔細的觀察,簡單的文字也是那樣的感人至深。

寫作無處不在,讀葉聖陶《談寫作》有感

生活可以說是一切創作的基礎,用心生活,用心體驗,用心觀察,那樣寫出來的作品才是真實而有魅力的。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通道,也是獲取信息的必要步驟。葉聖陶先生更是在書中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

在我看來,閱讀不止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還是我們獲取寫作素材的好方法。讀到有趣的句子,可以寫下來;看到有趣的故事,可以記下來;看到經典的名人名言,一樣可以記錄下來。這些東西都是做素材上上之選,不僅能增加文章可讀性,還能讓文章的格調更高。

寫作的功夫其實更多的是注重積累,平時要積累的好了,寫作的時候也就如行雲流水一般順暢了。

什麼樣的文章才算好

自從我入了自媒體的這個坑之後,聽見過很多評價文章好壞的聲音,其中最大的一個呼聲就是:閱讀量高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而這個觀點卻和葉老先生的觀點大相徑庭。

在葉老先生的書中明確指出,

具備了“誠實”與“精密”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那誠實和精密要怎麼判斷呢,文章中也給出了說明。

什麼是誠實呢?“誠實”就是“有什麼說什麼”,或者是“內面怎樣想怎樣感,筆下便怎樣寫”

知道為什麼我們都不喜歡聽空話大話了吧,就是因為那些話偏離了誠實的本質,被誇大或者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真正能打動人的,絕對不是言之無物、心口不一、虛假空乏的東西,這些也都是我們寫作中切忌的。

那什麼是精密呢?所謂“精密”是“文字裡要有由寫作者深至地發現出的、親切地感受到的意思情感,而寫出時又能不漏失他們的本真”,同時這也是“好”的文章。

精密的文字能傳神,這需要斟字酌句,把文字用得恰到好處,讓讀者通過文字都能感受到事物的神韻。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做到“所見要真,所聞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做到了見真,聞切,感深,思透,你的文字想要不精密都難。

平時寫作也特別需要做到這兩點,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假大空,只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才能當的上好文章。

好文章是怎樣得來的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書中作者多次提到了修改的重要性,一篇文章寫完之後,一定要反覆查看修改,把不合適的字詞去掉,換上更能表達意思的文字。

修改文章會增減一些內容,文章的意思也會隨之改變,這也是修改文章的本質,修改文章就是修改意思。讓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具體,使文字語言組織更恰當,更妥當。

平時看微信上發的新聞,有很多次都看到了錯別字,還有同一詞語連著出現兩次的情況。這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是可以通過檢查修改避免的。

寫完文章之後沒心思再看,這表示對稿子不負責任。這是葉聖陶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我們平時寫完東西之後可以隔一個小空檔再返回去看,用讀者的眼光再去審視這篇文章,這樣你會發現更多問題。

同時作者也提供了一個輔助修改文章的小方法,用說話的辦法來檢驗稿子,這也是很多寫作者比較推崇的一個方法,讀一遍你寫的文章,把不通順的,讀著彆扭的地方改了,一篇好的文章也就出來了。

以上就是我對《談寫作》這本書的一些認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拿來閱讀,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