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01

《窗邊的小豆豆》是一部在全球享有極高聲譽的作品,作者黑徹柳子講述了二戰期間,她在日本一所私立小學——巴學園中的學習和生活。

凡是讀過此書的人,無不被校長小林宗作真誠博大的愛心所感動,他的教育理念超越了國界,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包括所有的家長深思。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本書封面上有一行字:“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自己陽光燦爛的童年 ”。黑柳徹子以孩子的口吻,安靜地描述她童年時在巴學園中的點點滴滴,讀完你會發現,人的一生中最純最美的年華就是童年。

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都不願意回憶自己的童年。因為成人們的急功近利,將本應屬於童年的純真與美好一點點磨蝕掉。

老師們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老師們對“好”學生熱情有加,而“差”學生則冷眼相待甚至挖苦諷刺。

家長們只會採用簡單粗暴地說教式教育,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強加到孩子的頭上,他們從來不願意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更不會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一位讀者說:“他隨身攜帶的唯一一本書就是《窗邊的小豆豆》,原因就是他從來沒有一天享受過這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02

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個調皮搗亂、喜歡惡作劇的孩子。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她,小豆豆不得不退學,而後來到了小林校長的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關懷下,小豆豆變得自信和樂觀。

小豆豆第一天來到巴學園時,小林校長對她說:“你說什麼都行,把你想說的話,全部說給我聽吧!”就這樣,小林校長專注地聽小豆豆絮絮叨叨了四個小時,沒有表現出一點不耐煩。

“能永遠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好了”,這是小豆豆和小林校長見面時的感受。而在以後的日子裡,小豆豆看到,每當發生問題時,校長先生都會認真地聽每一個孩子的解釋,即使孩子是在找藉口,他也會耐心地聽下去。

小林宗作說:“對於今後的孩子們來說,現在就培養他們具有在別人面前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而自由地、毫不害羞到表達出來的能力,這是絕對必要的。”

有一次,小豆豆的錢夾掉進了廁所裡,小豆豆就用長瓢把廁所裡的所有糞便都弄了出來,半天沒有上課,小林校長並沒責怪他。小豆豆雖然沒有找到錢包,卻非常滿足,也改掉了上廁所時的不良習慣。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巴學園完全因材施教。孩子們不受課程表限制,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老師會把當天課程表上全部課程的問題都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完成課程。喜歡作文的孩子在寫作文,喜歡畫畫的同學畫畫,喜歡物理的孩子點酒精燈。這樣,隨著年級的升高,老師就能掌握每個孩子的興趣 、個性、特長。

小林校長設計了不穿泳衣的游泳課,讓孩子們不必為自己的身體缺陷自卑,明白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

他組織了別具一格的運動會,結果無論在哪個項目裡,在全校個子最矮、四肢最短的高橋同學都取得了最好的成績。小林先生的目的為了消除高橋同學的自卑心理。

小林校長還親自為孩子們編韻律操,他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不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巴學園經常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露營、野炊等等。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03

陶行知說:“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個教育者必須要永葆童心,小林先生做到了,小林先生想孩子所想,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

教育的本質不應該是說教,而是一種對孩子的深切關注,應該是一種洞察並理解兒童內心世界的能力。因此,教育者必須以一種開放性的姿態聆聽孩子的聲音,哪怕是無比幼稚的話語。如果孩子們的想法能自由表達並得到關注,他們也必然會以積極熱情的姿態擁抱這個世界。

小林校長從來沒有給孩子們灌輸任何大道理,他對兒童關懷的示範所產生的榜樣力量,卻在每個孩子腦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這樣,一個“無法管教”而被退學的孩子,最終成為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真正的教育是走進孩子的內心——讀《窗邊的小豆豆》有感

愛默生說:“嬰兒是永生的救世主,為了吸引墮落的人類重返天國,它不斷地來到人類的懷抱。”每個來到人間的孩子都是天使,但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卻讓無數孩子墮落。

《窗邊的小豆豆》值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閱讀。雖然在短期內,大多數的孩子不可能享有巴學園那樣的自由氣息,但是我們應該在每一個可能的細節去了解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成人的信任和尊重,充滿自信地擁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