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丕平獻土"?其對加洛林王朝有什麼重大意義?

前言

法蘭克人在部落首領克洛維的帶領下逐漸向南擴張,最終在高盧地區擊敗了已經衰落不堪的羅馬軍隊,並且以高盧為統治核心建立了墨洛溫王朝。克洛維時期對於法蘭克王國的一系列改革對於今後王朝的統治有著重要的影響,並且對於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制發展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克洛維時期帶領法蘭克人舉行了盛大的皈依基督教的儀式,為今後法蘭克王國走向教皇國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墨洛溫王朝一共延續了270年之久,如此長的統治時間對於之前法蘭克人的蠻族文化改變了不少,這種將蠻族文化與先進的羅馬帝國文化進行了融合與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法蘭克王國文化。法蘭克王國在墨洛溫王朝統治時期在國家形態和社會經濟上在與羅馬經濟的交融中不斷髮展,雖然雙方在前期經歷了長時間的磨合,但是法蘭克人的那種較為原始的村社經濟逐漸消失。

什麼是

晚期墨洛溫王朝的內戰

代之而起的則是更具有封建性質的地主階級,法蘭克王室與原屬於高盧地區的羅馬貴族、地主通過經濟、政治以及宗教利益的相一致性逐漸聯合起來,奠定了今後法蘭克王國走上封建制道路的重要基礎。但是墨洛溫王朝在克洛維死後,便一直處於分裂割據的混戰局面,這對於法蘭克王國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雖然墨洛溫王朝存在近270年,但是在中後期對於王國的發展貢獻並不大。由於分裂割據局面的出現,墨洛溫王朝逐漸出現了三王並立。

後期的墨洛溫王朝更是由於割據勢力的相互征伐處於不斷衰落之中。王朝統治者也是接連更替,在這種情況下,君主的權力和威信似乎已經不復存在了,一種新的政治勢力逐漸崛起,那就是晚期墨洛溫王朝的宮相。宮相一開始只不過屬於國王的私人秘書,後來由於晚期墨洛溫王朝"攬王"政局的出現,宮相開始掌握國家的實際管理權。公元732年,宮相馬特擊敗了前來進犯的阿拉伯軍隊,奠定了宮相對於王朝的統治基礎。公元751年,時任宮相的"矮子"丕平奪取王位,加洛林王朝對於法蘭克王國的統治得以建立。

什麼是

分裂中的查理曼帝國

"丕平獻土"以及法蘭克王國教皇國基礎的奠定

早在克洛維率領3000法蘭克士兵皈依基督教之時,就已經在宗教信仰上確立了基督教的統治思想。但是我們回過頭看當時克洛維能夠帶領法蘭克人信仰基督教其實並不是單純地信服其所宣傳的思想,更多的原因我想應該是出於政治考量。因為法蘭克人當時在羅馬帝國以及羅馬人的嚴重就是野蠻的民族,認為他們沒有先進的文明可言,因此法蘭克人剛到高盧地區時進行的統治並不穩固。

既然羅馬人信仰的是基督教,克洛維就想從宗教入手獲得高盧地區羅馬人的宗教認可和政治認同。如此一來才會有了之後法蘭克貴族與羅馬封建地主之間的聯合,開創了法蘭克王國的封建制的發展道路。後期的墨洛溫王朝正處於"懶王"出深宮之中,宮相主政的時期,而宮相人員的來源一般都是當時有名的貴族或者實力強大的封建大地主,久而久之,宮相一職也就開始出現了世襲的情況。

什麼是

矮子丕平

公元732年,宮相馬特成為當時法蘭克王國的實際控制者,並且帶領法蘭克軍隊擊敗了阿拉伯入侵者,名聲大噪。公元751年馬特之子丕平在其父親所建立的威望基礎上獨攬朝政,不久在全國貴族會議上當選為國王,由此加洛林王朝建立。丕平是堅定的基督教信徒,自從法蘭克人皈依基督教之後,已經過了200多年,基督教在法蘭克人心中的地位也已經十分穩固,教皇甚至成為了比國王地位還要高的人物。

"矮子"丕平能夠當選為國王,也是得到了教皇的鼎力支持,不僅如此,公元751年丕平當選為國王之後,又在3年之後舉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禮,這場典禮上的新王加冕儀式由教皇親自為丕平舉行。丕平為了感謝教皇的大力支持,直接率領法蘭克軍隊向羅馬地區進行軍事進攻,並且將通過軍事掠奪過來的羅馬以及拉文那總督地區贈送給教皇。由此,教皇在國王和法蘭克民眾的心中的地位十分尊崇,教皇為丕平加冕一事也證明了此時法蘭克王國已經頗具教皇國的基礎。

什麼是

丕平獻土

查理大帝時期法蘭克王國的擴張

丕平統治時期通過與教皇的頻繁互動奠定了今後法蘭克向教皇國道路發展的基礎,丕平主要針對的是當時法蘭克王國內部混亂局面的整頓。首先他借教皇的權威不斷提高當時已經走向衰落的君主專制。早在墨洛溫王朝統治時期就已經建立起來的君主專制實際上只不過是徒有其表而已,除了第一代君主克洛維尚有權威之外,之後的國王基本上都是完全處於被忽視的情況當中。

丕平的父親馬特在擔任墨洛溫王朝的宮相之時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才能夠總攬朝政,並且在王國貴族以及民眾不斷髮展勢力,最終為其兒子丕平的登基奠定了重要基礎。丕平深知墨洛溫王朝統治時期存在的巨大弊端,要想穩固加洛林王朝的統治,必須從加強君主專制以及建立一整套與其想實行、為君主服務的同志機構,丕平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完成這些規劃,穩定了內部。

什麼是

查理大帝

丕平雖然在法蘭克王國的統治秩序上向教皇低了頭,但是能夠保證當時王國內部的穩定也算是大功一件。丕平去世之後,其子查理即位,由於王國內部的危機基本解除,君主的權威也已經得到了重塑,因此查理統治時期的法蘭克王國開始了大規模的擴張戰爭,並且將王國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高盧以外的地區。公元774年,查理率軍進攻了意大利北部地區的倫巴第人,並且征服了他們。

在向南擴張至意大利地區之後,查理又將目光轉向了王國的東部,公元796年,查理向東不斷擴張直接威脅了強悍的斯拉夫人的地盤,但是由於王國實力有限,最終沒能實現對斯拉夫人的征服。公元778年,查理率領數萬法蘭克士兵向當時已經處於阿拉伯人勢力控制的西班牙進軍,並且已經形成了佔領之勢,但是西班牙援軍趕到,查理被迫撤退。最終在公元9世紀初期,法蘭克王國在查理的帶領下達到了勢力範圍的極限,查理也因為他的豐功偉績被後世尊稱為"查理大帝"。

什麼是

查理接受教皇加冕

查理大帝時期對於封建制的改革

查理大帝經過近40年的長期對外擴張戰爭,直接將原來王國的領土範圍擴大了一倍之多,查理大帝時期的法蘭克王國的領土基本上和西羅馬帝國時期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大體一致。不僅如此,查理大帝對於新徵服的地區都進行了強制性的宗教信仰政策,基督教的影響範圍在不斷擴大。

查理將當時佔據統治思想地位的而基督教不斷向外擴散,甚至不惜動用流血手段,為的就是希望能夠在思想上引起新徵服地區的徹底服從,鞏固王國統治。隨著王國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如何實行對於如此龐大領土的管理才是當時最緊迫的政治需求。

什麼是

國王地位提高

公元8世紀初期,查理大帝的對外征服戰爭逐漸結束之後,開始轉向了對內改革,改革的重點就是建立起一個高度集中的中央統治集團,並將君主提升到絕對的核心地位,杜絕墨洛溫王朝時期多王並立局面的出現。

查理大帝對於中央統治集團的改革頗具封建制度的色彩,並且也將宗教的勢力滲透集中,大有政教合一的統治趨勢。查理在中央設立分管各方事務的大臣,並且他們直接對國王負責,同時完善了王國的監察、外交機構,保證王國內部官員群體的清正廉潔。每年定期派主管監察的官員前往地方視察工作,為的就是加強中央對於地方的監督。

什麼是

法蘭克遠征軍

評價

墨洛溫王朝時期君主專制體制的不完善直接導致該王朝在法蘭克王國統治的崩塌,這種統治的巨大弊端以及造成的危機令之後建立起來的加洛林王朝吸取了教訓。丕平就是在後期墨洛溫王朝宮相專權、君主沒落的政局中成功上臺並且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是經過宮廷政變的人,他深知君主專制體制弱化所帶來的政治和統治危機。

因此丕平即位之後,立刻開始著手進行內部政局的改革,基本方向就是重塑國王在王國內部的權威,保證國王指令的上行下效。不僅如此,丕平還大大提高了教皇在王國的權威,甚至在與教皇的交往之中,丕平還處於稍低的姿態,"丕平獻土"一事不僅表明了國王與教皇之間關係的重要轉變,也表現了當時重塑國王權威需要教皇的幫助。因此丕平處於政治的考量也不得不與教皇保持好密切的關係,基督教的影響讓丕平知道這是一個必須拉攏的對象。

穩定內部政局、重塑君主權威之後,丕平的任務基本完成,為其子查理即位後留下了一個和平穩定的內部環境。查理大帝在父親解除內患的基礎上開始了法蘭克王國曆史上的大規模擴張,查理首先將教皇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直接派兵前往意大利,解除了倫巴第人對於教皇的威脅。此後查理東征西討,逐漸在公元9世紀初期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歐洲王國。

在征服的過程中,查理始終貫徹基督教的統治思想,將新徵服的地區全部納入到基督教的世界當中,由此使得基督教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教皇國的基礎也在不斷得到鞏固。查理時期對於王國的政治和經濟改革都為今後法蘭克王國 邁進封建時代的門檻提供了強勁的推動力,以國王為核心的統治機構,以中央為中心的國家治理體系均體現出了封建制的典型特徵。

參考文獻:《羅蘭之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