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股市交易的第一堂“修为”课

在我们交易股票之前,或者已经开始,但是仍然懵懵懂懂时,我们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呢?我们需要怎样走上正确的交易修为之路呢?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重大交易失误呢?

一、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

在股市里,残酷的现实证明大部分人会亏钱的,而亏钱最多的大部分又集中在新股民里。大部分人刚开始进入股市,都抱着发家致富的梦想来到股市里,以为股市是提款机,这种心态让他们遗忘了风险,倒在了他们没有风险意识的疏忽中。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交易中我们要提前有可能会出现各种风险的心理预见准备,提前多考虑遇见风险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在交易股市之前,我们应该对亏损有心理准备,先将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摔下来才不会太疼。刚进入股市由于经验的欠缺,大部分人开始交易的一两年亏损是很正常的。有些交易者进入股市一开始就遇见熊市,让他一开始就吃到苦头,其实这是好事,不经历熊市的教训和洗礼是很难成功的,只有经历了熊市的洗礼才知道风险控制的重要性。然而大多数新股民却都是在牛市的赚钱效应吸引下进入股市的,他们一开始就尝到赚钱的喜悦滋味,从而忘乎所以然,把风险意识抛之脑后,他们在欢呼声中不断高位增加股市的资金投入,完全忘记了风险。这时,当市场突然转向,他们仍然沉浸在幻想和喜悦当中,不知已经站在危险的境地,股市连续大幅下跌后他们才反应过来,从而遭受严重的心理打击和金钱损失。

所以我们放低心态,先做好亏损的心理准备,这样我们在刚开始时就能小心翼翼,不至于造成大的失误和损失,为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二、把它当作自己的兴趣爱好

把交易当做自己的兴趣爱好,你将因此而乐此不疲,充满动力。你会不由自主的不断努力、长期坚持下去,最终你将取得超越绝大部分人的超额收益和成功的喜悦感!

如果你把股票交易当是一项用来赚钱的工作,那么你就会觉得交易是一项被迫完成的任务,从而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到疲惫和厌倦,致使自己根本无法做好交易。所以一般能在股市长期坚持,并能做出一定成绩的都是真心热爱交易炒股,并愿意为此长期付出的,长此以往你将超越大多数人,成为股市中少数的赢家!

三、磨刀不误砍柴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曾经在刚开始开户炒股之时,我给自己首先定了一个目标。先用5年来学习交易,做市场的学徒,提升自己交易能力,在这十年期间我不要求自己赚多少钱,只要自己交易能力不断提高强化,5年后才是我赚钱的时候,但5年后也不能忘了学习提高自己,这时是一边赚钱一边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的一生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因为交易是一辈子可以做的事,你可以做到60岁、80岁、100岁,甚至直到你去世的那天。所以交易的路很漫长很漫长,赚钱的时候很多很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那么急着在没有练好本事的时候去赚钱呢?往往越是急着从股市里赚钱的人,越是做的最不好,亏的最多的人。反而极少数不着急赚钱,先练好内功的交易者能够赚到更多的钱!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 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 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小儿子回答道。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交易其实跟故事里砍柴一样,我们要想砍更多的柴,除了要勤奋努力,还得刀够快。我们在股票市场交易,首要的就是先磨好刀,练好自己的交易能力。很多新进入股市的交易者过于急躁,刚开始就想着赚钱。没错,来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是为了赚钱的,但却很少人先去想怎么样才能先提高自己的交易能力。股市是一个残酷的地方,十个炒股九个亏,刀子快是你收割别人,刀子不快那就是别人收割你。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交易高手是怎样磨练成的?

一位交易场上的幸存能手,归纳了几项交易规则,恰正符合了上述征人条件。谨罗列于此,但愿投资人能因而增加获利,远离苦痛。

无论新手或老手,往往都忽略了成功交易的心理要素。交易无疑是全球最具压力的工作之一,几与吞火表演或拆除炸弹无异。

交易绩效有时宛如云宵飞车,时而攀高,时而剧降,总是夹杂着欢乐与哀愁。一个不留神,市场便可能瓦解投资人心理,蹂躏投资人灵魂。只要进场交易,这类的经验便无可避免,但是投资人尽可学会如何应付这些情况,甚至学习从中获利。

1、只靠自己。当交易时,千万别想依靠他人,成就自己。投资人想依靠的人,可能根本不是一位成功的交易员。当然也有例外,但机会不多。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绝不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他人,这点无比重要。无论沦落到何种地步,自己必须为自己的决策负起全责。只有自己承担责任,才能改正错误,也才可能不重复犯错。

2、无论获利亏损,都别情绪化。交易就像打高尔夫球。每个高尔夫球员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成绩也就时好时坏。当成绩好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像老虎伍滋,以为已经找到了打球诀窍,不会再打进砂坑或水塘。不幸的很!下次他就发现自己进入了砂坑,大喊再也不打球了。

其实,交易心理才是在这些市场获利的关键。只有那些精确了解这些规则,及市场与投资人心理尤其自己心理的投资人,才能更有获利机会,而且同时还保持着理性。

3、在能力范围之内交易。交易不能影响正常生活。如果无论获利或亏损,投资人总是情绪紧崩,就千万别进场,因为一时的情绪极易导引出灾难性的策略与谬误的判断。投资人最严重的错误之一,便是获利后就加码。这种事最糟糕不过,因为欢乐后,紧接着而来的,往往便是亏损。在亏损之前加码,便会使得亏损较获利加快一倍。交易金额应保持恒常,毕竟,缓步稳健者,才会是最终赢家。

4、不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正是顶尖交易员的致命伤。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别再因而成为牺牲者。以自我为中心的交易员,是无法面对亏损的。他们几乎禁不起连续几次的亏损。这导致他们往往以非常短期的绩效,评估交易方式的好坏。市场没有立即顺着自己的交易走势,便急急出场,无异是投资大忌。

5、以长期目标为焦点。避免根据短期绩效调整交易方式。因为短期而言,任何交易方式均可能亮丽一时,然而长期累积结果,却可能糟透。另一方面,最佳的交易方式,也难免三不五时的亏损。因而,若以短期绩效,判断交易方式好坏,很可能剔除了最佳的交易方式,终而导致亏损。



资金的分类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要知道市场上以后什么类型的资金,上图为大家展示了不同角度的资金分类,包括从一些角度做出的分类受伤主力、控盘主力等等。既然主流资金的流向决定股价涨跌,那跟踪什么样的主力,如何跟踪,才能获利呢?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相信有的经历不令人陌生:“有人告诉我,股票有某某主力进去了,赶紧买。我打开F10看,果然如此,于是就杀进去了。但股票过了3个月都没涨,我就卖了。而等我卖掉的时候,股票马上拉升了起来,我怀疑这主力盯上我了,专门和我过意不去。”

事实上,不是主力和你过不去,而是对主力的认知不够,在实际买卖中,我们不能只跟踪某一个主力。如上图,主力是有很多种的,很多投资者都热衷谈论的国家队只是是其中的一种,而大户和牛散虽然不是机构,但资金实力雄厚,依然算是主力。这么多类型的主力参与市场竞争,他们的意见不可能完全一致,有主力看多,就有别的主力看空;有的主力进去后等抬轿,有的主力进去后立刻拉…个主力进驻股票,它要如何具体操作,其他人是不可得知的,主力完全有资金和实力洗盘吸筹几个月甚至一年之久,作为普通投资者却没有这样的耐力和实力。所以,只跟踪一个主力是非常危险的事,听到别人说股票有主力进去拉股票,我们也要持审视态度。

那是否就不跟主力了?当然要跟,但我们跟踪的不是某一个特定主力,而是主力的集合体。一只股票往往不止一个主力在里面,而会有一群主力,人多易意见不合,不合就打架,结果不是买方赢就是卖方嬴。散户想赚钱就要跟着打嬴的那一方——买方赢了才买,卖方嬴了就卖。主力净买额、主力控盘等主力监控指标,都不是监控某一特定主力而是主力的集体体。只有跟着主力集合体,赚到钱的概率才是更大的,这个点大家要清楚。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对于资金,各位还需明白4个不同性质的分类。

1)国家队:这类资金主要是兜底市场顺便赚钱的。

2)机构:一般是指公募基金,它们主要是确定行情的主攻方向的。大部分主流的有持续性的热点都是由机构炒作带动的。

3)游资:主要对热点推波助澜,往往会加速热点板块的涨跌。

4)散户:目的是跟随波段,稳定赚钱。

知道这样的分类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知道不同资金的实力不同,目的和意愿不同,方便我们判断股票的发力点;二是分清楚自己的定位。

国家队、机构都是资金昰雄厚的主力,正所谓船大难调头,这些主力不能随时随地出入股票,否则会面临非常大的拉高或出货成本,它们只能慢慢拉长线布局。所以,国家队和机构跑进一个股里,但股价好几个月都没有波动的情况是常有的。这些主力参与的是确定性的中线行情,可以说是价值投资。

游资资金比囯家队、机构的小,但比散户的大,且有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操作技术能力等优势。它们非常善于捕捉短线机会、突发性行情,出手操作准快,可以说是波段投机。

散户与主力对比,就只有资金量小,进出极其灵活的优势了,想要在股市里赚钱就必须跟踪主力做波段操作。往往的,散户之所以会亐钱,就是分不清自己的定位,不认识、不了解主力,却认为自己堪比主力甚至超越主力。因此有的人参与短线热点,用的是机构的手法——涨也不卖,跌也不卖,持股时间比机构还长;要有的做中线价值股,却用着游资的手段频繁进岀。无论哪种操作时间下来严重亏损的概率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要跟随主力做波段操作,稳定赚钱;赚到钱了也错把自己当主力。

八、资金指标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这一部分主要为大家展示指标的作用是什么。

1)场内资金(大盘分析的统计栏可以看)+场外资金(流动资金指标)=大盘资金。两者一进出时,大盘会震荡;两者流入时,大盘会涨;两者流出时,说明资金都在跑路了

2)至尊平台的机构分析,可以分析机构、公募、私募的资金,适用于板块和个股,但要注意,它主要是分析中线资金的。

3)位于选股中心的资金流向平台,可以分析主力和游资的资金,适用于板块和个股,主要是做中短线方向的

4)主力追踪,追踪主动买盘资金,适用于个股的中短线方向

5)主力控盘,反映主力收集筹码的集中程度,适用于个股中短期方向

6)主力净买额,反映个股短线资金的强度。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接下来我们要运用资金指标来分析具体个股,先来复习追踪资金模式的五要素——方向、意愿、力度、持续度、行为。

以第一要素“方向”来选股,越多的资金指标表示流入时,上涨的概率越高;相反,越多的指标指示流出,下跌概率越高。

如上图,在第一个紫色框里,蓝色旗子代表机构席位净超级单蓝色柱子居多说明挂卖的大单多,主力净买额都是绿色柱也代表资金在净流出。这样的股票是避兔参与或者赶紧出局的。在两个紫色框之间,主力净买额主要为绿色,其他资金没有明显的流出流进显示,此时依然不值得参与。在第三个紫色框里,有粉色旗子、超级单净买为主,主力净买额红柱为主,就说明股票此时值得参与。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我们也可以用“红肥绿瘦”的方法来选股。“红肥绿瘦”的要义是选择资金买入强度大的对象,如上图,点击行业板块的主力净买额,就可以得到行业的净买强度排行,选择排行靠前的行业,鼠标右击打开板块个股。

读懂这篇文章,就等于读懂中国股市,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然后挑选符合“红肥绿瘦”的个股,即在最近3-5个交易日内,红色柱的高度要比绿色柱的要高的股票。如上图,股票在最近5天有3天的主力净买额是流出的,且有一天的绿柱较高,但它相对于上一个交易日,高度是较短的,所以依然属于“红肥绿瘦”,这样的股票值得我们加入自选股。而且,股价震荡,流动资金却在不断创新高,属于股价与资金背离,后续上涨的机会更大。


交易,实际上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也就是说,顶级的交易员,他们大多数都掌握了人性在交易中的各种表现。

知道了人性是如何表现的,并逆反这些人性,便是交易员交易成功的基础,因此,好的交易员其实没有什么秘密,他们只是发现了人性在交易中的弱势,并且主动的逆反了它们。

在海龟交易法则一书中,罗列出了一些对大多数人的交易影响明显的认知偏差。那么,这些认知偏差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易的?

1、厌恶损失

不愿意止损。我宁愿不盈利,也不愿意止损出局。这就是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期货还好,因为有杠杆,大波动,人们更容易能够认清止损的必要性,但是股市中,不愿意止损的人的数量非常庞大,因为,股票在牛市中总是会上涨的这句话,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理由。

而职业交易者都止损都直接而果断,跟喝水吃饭一样简单。

2、沉没成本

因为厌恶损失,衍生出了人们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沉没成本指的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经济学家薛兆丰曾经指出: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这么想,他们很难接受这些事实。

比如海龟交易法则里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公司投入了1亿美元研发出了一个项目。结果这个项目开发成功以后,他们发现了一个明显更好的技术。按照正常的理性的逻辑,这个公司应该放弃之前的项目,转而研发这个新的项目,应该着眼于未来,不必在意之前已经花掉的成本。

但是,这种转变会让这家公司觉得自己的1亿美元成本白白浪费了。他们有可能会继续坚持最初的项目……这就是沉没成本带来的糟糕决策,被已经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所影响。

在交易中,这种现象也市场可见。

比如,很多人经常死扛着一支股票,除了厌恶损失的情绪外,或许他还在想,这支股票我如果平掉了,那么我之前的损失就浪费了。于是,他就死守着想要捞回成本,根本不管不问别的走势更好的股票。这个就跟上面说的那个公司是一个道理。因为之前的成本而放弃了别的更好的机会。

这种行为模式会随着亏损的增加而被强化,因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越难以放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有人的股票拿了几十年的原因。让人能够关掉电脑,卸载软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既然已经亏了这么多,如果我止损,那么这钱不是都打了水漂么?

可实际上呢?实际上,后期行情怎么走,跟他付出了多少沉没成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因此,对于交易员而言,该止损止损,该回吐回吐,不要过分在于那些沉没成本。

3、厌恶不确定

海龟交易法则把人们更愿意落袋为安成为处置效应。但是我觉得它是由厌恶损失和厌恶不确定而导致的。当我们的账户有浮盈的时候,我们会同时面对利润的不确定性,和利润可能损失掉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我们难以忍受继续持仓。我们迫切的想把盈利这件事给确定下来。所以,一旦有浮盈,尤其是在浮盈开始波动的时候,是人们最想平仓的时候。.

可实际上,交易需要拥抱不确定,需要在有浮盈的时候,尝试获取大的趋势行情。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拉大盈亏比,实现整体交易逻辑的正向收益预期。见好就收的思路,是根本持有不到趋势行情的。

4、结果偏好

就是我们更愿意相信结果,而非过程。

很多人只看自己的交易是否盈利,他们认为,盈利的交易就是正确的,亏损的交易就是错误的。完全不在意其背后的交易逻辑。实际上,职业交易员更在意的是交易逻辑,逻辑正确,单次交易是亏损的也是对的。逻辑不正确,盈利的单子也是错的。

比如,死扛。很多人死扛后真的抗回来了。这在结果偏好的认知下,他们会认为这是正确的,然后就在某一天被一波抗不回来的行情给带走了。还有很多人因为运气而实现了短期盈利,结果也是强化了他的行为模式,最后导致了其失败。

人们向来喜欢结果,尤其是在期货市场这种不确定横行的领域。因此,在交易界,吹牛向来是有市场的。因为赚钱的就是厉害的,谁赚钱谁是高手,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看结果不如看逻辑,因为在这个不确定、带杠杆的领域里,结果非常具有偶然性,而逻辑,才具有真正的稳定性。

5、近期偏好

更重视近期的数据或经验。

这个很好理解,很多人使用某一套交易方式,只要近期亏损,他立即会说:市场变了或者说,方法失效了。比如海龟交易法则本身,很多人都尝试过这套交易模式,但是,只要当这套方式开始连续亏损,他们就会说,这个方法知道的人太多了,早就失效了。可实际上,真正能够使用这套方法的人,凤毛麟角,极少部分是因为真的懂,而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的交易逻辑,他们遵循了自己的近期偏好。

一亏损就开始改变,这其中很大部分是因为人们的近期偏好,殊不知,任何一套交易方法都无法实现一直盈利,任何的交易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不利期,长远的从逻辑上看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式。

最近谁赚钱,谁就厉害,谁就是大神。以前几年收益稳定,近期亏损的老牌高手就是不行了,这就是外行的思维模式。明星常有,而寿星少存,可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6、潮流效应和羊群效应

比较简单,就是人们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的相信这件事。比如,大多数人都相信:海龟交易法则早就失效了。为什么?因为他们验证过吗?没有,因为大家都这么说。

在交易中,洞察力很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交易者避免上述两种情况。

7、锚定效应

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出场。

为什么在走势下跌,账户亏损的时候很多人无动于衷,而行情反弹到成本附近的时候,人们更原因反应过来而逃跑呢?除了厌恶损失,厌恶不确定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锚定效应。比如,多单螺纹钢3000的时候我犹豫了没出,现在2800了我更不能出,因为当时3000的时候我都没出。3000这个位置变成了一个锚点。人们总是把当前的位置跟锚点相比。而当价格开始反弹到这个位置的时候,接近了锚点,人们就更容易出场,因为接近了锚点。

我们以前听过期货市场上有人用5万元赚到了上千万最后又回到了3万的故事。她为什么不在回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落袋为安呢?我相信有两个因素。第一:她之所以能够实现夸张的收益,靠的就是能够抗得住回撤。第二点,就是在回撤过程中,她想,既然我曾经达到过那么高的收益,现在平仓的话,岂不是白白损失了本属于我的利润?她把之前的高收益位置当成了锚点。账户权益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最后,怎么上去的怎么回来。

这个问题在交易中非常常见,解决方式也很简单,设置合理的出场,忍受一定程度的回撤,并且明白回撤是趋势交易的必然代价即可。不承担回撤,如何获取趋势中正确的方向?

以上现象都是人性的典型表现。

好的交易员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秘密,他们只是洞察到了这些现象,逆反它们,做到了大多数人不愿意或者说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而已。


学了那么多理论,掌握了那么多的知识,为什么依然不能成功?为什么屡屡失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出在你的身上,那就是你的执行力出了问题。要么是分析的方法有问题,要么是不能遵守操作规则,要么是对外部环境缺乏了解不能即时变通等等。

执行力是你贯彻实施决策计划,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力也是一种纪律,是策略的根本。很多优秀的人都拥有聪明的脑袋和过人的智慧,然而能够成功的只是极少部分懂得执行的人。仅仅拥有伟大的思想战略和伟大的计划是不够的,只有把战略和计划贯彻到底才能获得成功,这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谈和妄想!

执行是战略而不是战术 ,执行能力只能从执行中获得,不可能通过思考获得。只有把知识力和执行力结合起来,你才能拥有知行合一的能力,你才能真正拥有强大!只有执行力才是一切有效战略的关键要素。没有执行力你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执行力必须成为你事业的核心成分。操作不能成功,总是在屡战屡败中徘徊就是没有执行力的表现,执行力是一切的关键。

对于优秀的交易员而言,执行力不是某种单一素质的凸显,而是多种素质的结合与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思接千载、思野万里,深谋远虑、明察秋毫的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捍卫信念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做事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的顽强作风。

买进时的交易执行

“极端状态+人性弱点”暴露时 买还是没买 恐惧害怕误区

“显著行情”来临时的仓位状况 有还是没有 完美主义误区

“显著差价”出现时的股数赚取 补还是没补 喜新厌旧误区

卖出时的交易执行

“成本调整”是否融入操作之中 有还是没有 满进满出误区

“满意利润+极端状态”来临时 卖还是没卖 麻木不仁误区

“市场&预期”不一致时的纠错 出还是没出 多看少动误区

置身市场之外的交易执行

“积柔成刚+寓守于攻”的执行 做还是没做 言行不一误区

“成本调整”的强制性保险措施 有还是没有 紧盯市值误区

“不确定性”增强时的参与仓位 减还是没减 急功近利误区

无法置身市场之外时的交易执行

“跌跌不休”时的筹币腾挪转换 活还是不活 无偿牺牲误区

“不得不买”时的跟随买进仓位 轻还是不轻 一步登天误区

“方向不明”时的瞎折腾捣浆糊 动还是不动 战胜市场误区

要想成为拥有良好执行力的优秀交易员,必需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同时入手,在制定市场操作计划的同时,也应把个人的发展战略计划纳入其中。在制定战略计划时其本身应该是简洁明了的,不会产生矛盾的信息,不会导至行动的迟缓。伟大的交易员应该是在黑夜中能够率先找到亮光的人。

在股票市场作战,就有如军队在战场上的情况一样,必须特别注重纪律。你的每个应市计划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整体部署策略的一部分,不能临场随意更改。你的所有修订均须是预早计划好,并遇有需要时才执行的,在交易过程中的任何情况下的违反纪律而招致的损失都是咎由自取,其偶然侥幸的获利更应引起我们客观的痛恨,对此能否有清醒的认识,是交易者业余与专业的区别之一。

有一位先哲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股票市场中获胜,这无关乎聪明才智,全在于投资者的方法、原则和态度。尤其是对纪律的执行,市场中很大一部分交易者最终会屈服于恐惧和贪婪这两种最常见的感情,而专业人士则无一例外地严格执行着他们的策略。顶尖的交易者们似乎有着惊人的纪律性。如果每个人的纪律性都那么强的话,会有更多的人在市场中赚到钱,那么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残酷!


关注笔者公众号,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探讨交易系统、分享盈利模式,追击热点龙头,干货不断!

微信公众号:财经大护法(ID:why232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