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坐落於武漢市漢陽區,建築面積7200多平方米,其中展覽可用面積約6200多平方米。博物館建築主體於2014年建造完成,由著名建築師丹尼爾·李伯斯金擔綱建築設計。2016年萬科集團委託北京直徑敘事負責總體策展與展覽設計,前後耗時近三年。


在武漢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裡,擠滿了有關張之洞的資料與訴說。在這片土地上重新建立一座有關張之洞的博物館,似乎顯得累贅且多餘。如何重新敘述這個已經被無數人講述過的歷史議題?至少,再多上一堂評論張之洞功過是非的“歷史課”,是既無價值也無必要的。直徑敘事在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的內部展覽設計之中,開啟了一套全新的敘事視角。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主題場館等展覽展示發展的主要方向。對於整個展廳設計不僅要考慮各種前沿展示技術的應用,還必須考慮所運用的技術手段、設備和所要表現的歷史文化內容、總體展覽形式環境之間的和諧與相融。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漫遊世界超媒體中心通過對視頻、音頻、動畫、圖片、文字等媒體加以組合應用,深度挖掘展覽陳列對象所蘊含的背景、意義,實現普通陳列手段難以做到的既有縱向深入解剖,又有橫向關聯擴展的動態展覽形式,促進觀眾視覺、聽覺及其他感官和行為的配合,創造嶄新的參觀體驗,提高其觀賞、探索的興趣。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今日的博物館並非只是一個“展覽”的場所。在這種觀念的統合之下,即便是本不利於展示的空間佈局(如建築的角落、傾斜的坡面),都成為了敘事語言的精巧訴說,塑造了非同一般的空間敘事體驗。


在直徑敘事巧妙的設計之下,這座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依託著武漢之城的歷史,化身成為了一個敘事的獨特語境和思維的遊戲空間。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採用液晶顯示器與紅外觸摸屏相結合的方式打造,當人們通過手指觸摸屏幕時,並在顯示屏幕上直接寫下自己的名字,電子簽名系統會及時準確的將簽名記錄在計算機內,支持將每個人的字體原封不動的記錄並可按參與者的要求在屏幕上進行再現,以達到真正記錄實際簽名的效果,有助於簽名信息永久保存,效果顯著,外觀設計時尚大方,顯示屏幕及觸摸屏幕尺寸選擇多樣化,滿足不同人群需要。虛擬電子簽名多用於企業展廳、專題展會、展覽展示、產品發佈會。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一般顯示在大型會議,人比較多的合,它能顯示很多信息,實現信息共享。中企銘信大屏投影原理是利用多臺投影投射出無縫統一、逼真立體的影像,配合環繞立體音響系統, 打造出一種沉浸式的、身臨其境般的虛擬仿真顯示環境,地面互動投影又稱之為地面互動,是參與者與地面影像的互動。採用懸掛在頂部的投影設備把影像效果投射到地面,當參訪者走至投影區域時,通過系統識別,參訪者可以直接使用雙 腳與投影幕上的虛擬場景進行地面互動,互動投影效果就會隨著你的腳步產生相應的變幻。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展現歷史的光影 | 張之洞與武漢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