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1、漢中麵皮。漢中麵皮也叫漢中米皮,陝西米皮,陝西涼皮等等。漢中當地一般簡稱漢中麵皮,是陝西漢中具有代表性的風味小吃。漢中麵皮相傳始於秦漢,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味精、精鹽、醋、醬油、蒜泥 等佐料,拌勻即可食用(當地多熱食,稱熱麵皮),亦可置於通風處降溫後涼拌(當地稱冷麵皮或涼麵皮)。配菜主要有豆芽、土豆絲、芹菜、菠菜等,口感軟糯,香辣可口。不需即時食用時還可以晾乾油炸後食用,還有炒、燴等吃法。漢中麵皮,列入“中國十大經典地方早餐”之一,併入選了“漢中市十大入圍文化符號”。2010年,“漢中麵皮”列入漢中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漢中麵皮製作技藝”列入陝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漢中麵皮


2、漢中漿水面。漿水面,在漢中、關中和甘肅等地均有該名稱的小吃,但做法有較大差異。漢中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麵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製作時,將菜洗淨,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麵湯,一至二日待菜色變為金黃即可,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薑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漢中的名小吃。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漢中漿水面


3、城固原公雜燴。城固原公雜燴,講究清湯清水,不見一絲渾濁。原公老廚把做湯不叫燒湯或熬湯,而叫了一個很特別的名字——“吊湯”。豬骨頭雞骨頭熬湯,油大沫多很渾濁,廚師用動物血去濁法讓它變清,經過廚師調製過的湯變得清澈透亮,再經過秘籍絕招——調製酸湯,品之酸酸爽爽,解膩消渴,餘味悠長。原公清湯雜燴的製作技藝現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城固原公雜燴


4、寧強核桃饃。漢中寧強核桃饃為油麵發酵,一年四季的時間、水溫各不相同。發酵過程分為三次。第一次的酵面完全發好後,加入一定比例的生面粉,再發酵到一定程度後加入一定比例配製好的食用植物油,再次稍微發酵後加入核桃泥和勻,揪劑,擀成長條,表面再抹上核桃泥,做成圓餅,最後再加上核桃泥和植物油,進爐烘烤。舊時做成的餅呈"龍眼"形,周圍有鳳凰圖案,稱"滿漢龍鳳喜餅",是慈禧太后的貢品。核桃饃與眾不同更主要的是原因是核桃泥的配製,工藝複雜。先要將剝好的核桃仁經過浸泡去皮,然後剁碎,加入鹽、花椒等調味品再次浸泡發酵,再搗成泥,加入苦豆子、植物油等浸泡發酵,直到發酵出異香來。

5、寧強麻辣雞。寧強麻辣雞是我們家鄉漢中寧強最有特色小吃,由於它有著色澤鮮豔,肉質細嫩含脆,肥而不膩,麻辣爽口的獨特風味,隨著歲月的推移,喜歡的人愈來愈多,今天已成為這裡街頭方便小吃中的奇葩了。麻辣雞採選寧強本土優質雞,用諸多調料---草果,大香,肉桂等等---慢煮而成,讓調料香味盡入其中,待其自然冷卻,用快刀將其削成形狀,再用花椒,辣子等拌制。麻辣雞便做成了。但此時並非吃的最好時候,要等上一個小時,待調料入味,再饕餮大餐。花椒之辣,舌唇打跳,雞肉之香,口中生津。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寧強麻辣雞


6、略陽罐罐茶。罐罐茶是漢中市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種類,後者最具特色。 人們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再加上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有客人來時,人們就煮茶以當早點而食用,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種茶食本為氐羌人生活習俗,流傳至今長盛不衰。 罐罐茶分三種:罐罐麵茶,罐罐油茶,罐罐清茶。罐罐麵茶是最普通的一種。罐罐麵茶也分各種不同的檔次:除開給你們的一碗麵茶,要看添加的“調料”貴賤多少來論高低。可以添加鮮肉丁、臘肉丁、雞絲、炒雞蛋、燒香菇、花生米、核桃仁、炒豆腐丁,還有麻花、油炸鍋巴等等,講究的,還搞了許多野味,如野豬、野雞、狗熊、麂子肉等,都切成絲;所有這些統稱“調料”。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略陽縣罐罐茶


7、鎮巴臘肉。漢中鎮巴臘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特產臘肉。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史料記載,兩千多年前的張魯稱漢寧王兵敗南下走巴中,當地人便用臘肉奉給。三國時候,蜀漢張飛在鎮巴境內作戰時每頓飯都要吃一隻臘豬腿。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就貢送鎮巴臘肉,稱為貢臘御用。為了保護、發展"鎮巴臘肉"這一獨特的美食佳品,鎮巴縣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原產地保護和商標註冊工作, 並於2010年12月,鎮巴臘肉獲得了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3年12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0年12月,鎮巴臘肉獲得了國家質監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3年12月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註冊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臘肉,又叫燻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產特產。而鎮巴縣的臘肉更是臘肉中的精品。"鎮巴臘肉"之所以名揚陝南,其獨特的醃製工序、選料考究、保存方式、烹飪技術等造就了今天的鎮巴臘肉。鎮巴臘肉利用自然風吹乾其水份,肉色鮮豔,香味醇正,不哈喉,無煙燻味,在加工過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時無粗糙感,不上火。備受消費者的喜愛。這種無汙染天然的臘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鎮巴臘肉


8、漢中梆梆面。漢中梆梆面是陝西省漢中地區傳統小吃。用上等白麵粉精製而成。因多在夜晚挑擔上市,敲梆叫賣而得名。基本製作工藝是,將麵粉用水和成硬麵團,餳5分鐘後盤揉,用擀杖擀成極薄面片,切成韭菜葉寬的麵條。炒鍋置火上倒入菜籽油,燒七成熱時離火,涼至五成熱時,放入辣椒麵,製成辣油。生薑搗成汁,大蔥切成蔥花,醬油、醋分別熬開。在碗內加適量醬油、醋、精鹽、辣椒油、薑汁、花椒粉、蔥花等,加入少量麵湯 ,撈入煮熟的麵條,淋上熟豬油即成。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漢中梆梆面


9、西鄉牛肉乾。西鄉牛肉乾,是陝西漢中市西鄉縣特產,是陝南西鄉縣傳統名貴的清真風味食品,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於明清年間已享譽西北,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初由西鄉清真寺阿訇自制自食,後屢經改進加工工藝,發展成為盛極一時,陝南一絕的地方名產並流傳至今。2009年被陝西省政府列入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140多年前,就由西鄉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後屢經改進加工技術,不斷提高工藝,成為地方名產,並流傳至今。 西鄉牛肉乾的特點是:顏色紅潤鮮嫩,呈紅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綿,鹹淡適中,餘味悠長,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久貯不壞。其含蛋白質高達65%~87%以上。西鄉牛肉乾始制於清朝晚,生產歷史已逾百年,向以色紅、味酥、清香、可口、耐儲存,銷路廣,風味悠長而馳名省內外,是城鄉不可多得的節日佳餚。西鄉牛肉乾是陝南西鄉縣傳統名貴的清真風味食品。它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早在140多年前,就由西鄉回民寺院阿訇自制自食,後屢經不斷改進加工技術,提高工藝,遂成為地方名產,並流傳民間至今。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西鄉牛肉乾


10、洋縣棗糕饃。洋縣棗糕饃是蒸制面點的一種,陝西省陝南地區著名的風味之一。因不兌鹼,饃白松甜,沒有怪味,可長期存放,成為當地饋贈的禮品。又用紅棗裝飾點綴,故名棗糕饃。此饃用黃酒渣子做酵引,水溫冬熱、夏冷、春秋溫,和成麵糰越硬越好,成型後再餳發半小時左右,最後用鐵鍋旺火蒸制而成。此饃宜大量製作,用繩子串成串,可存放三四個月,吃時再蒸,仍鬆軟暄白,美味可口,確是一種方便食品。棗糕饃自唐宋以來即為地方風味食品,以紙坊棗糕著稱。棗糕饃,用優質麵粉為主料,大棗、菜油和白糖為輔料,麵粉發酵後又反覆和搋,面坯偏硬成形,兩側各塞2塊碎棗,旺火蒸制而成。熟後頂部兩側各印紅梅花點,以顯其特色。其饃食之味甜,綿軟可口,回味馥香,耐貯存,不走味,不發黴變形,為款待賓客之佳品,亦可饋贈親友。據縣誌載,明代起洋縣棗糕饃就也馳名漢中地區內外。

漢中市十大特色經典美食小吃文化

洋縣棗糕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