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列子(四十)尧天舜日


话说列子(四十)尧天舜日


刘旭问列子:“我读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其中、有这样的话:无为而治,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难道、大舜做皇帝,居然什么都不做吗。”

列子说:“怎么会呢?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不做不应该做的事;以身作则,不用嘴巴说教;帮助万物生长显著,不辞辛劳;万物生长却不把它们占为己有;努力做事却不仅依靠一己的智力;功成以后却不自己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功绩长存。这里、所谓的无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思,也就是:凡不合大道,不顺天理,伤害人民等不应该做的事,就不可以去做。而不是什么也不做啊!”

刘旭不解、问道:“那么,圣人该如何有为呢?”

列子说:“其一、其动若水。其二、其静若镜。其三、其应若响。”

刘旭问:“什么是其动若水?”

列子说:“其动若水,就是上善若水。圣人的行动必须是最高“善”的体现,就像流水一样的滔滔不绝,供养,滋润万物。”

刘旭问:“那么、什么是其静若镜呢?”

列子说:“其静若镜,圣人静止下来就像光明的镜子一样,洁净明朗,让所有面对他的人,对照出自己的不足、自惭形秽。”

刘旭又问:“那么、什么是其应若响呢?”

列子说:“其应若响,圣人对突然发生的事件迅速的反应,快速而有效,就像音之与响,同声共鸣。立即做出妥善的应对。”

刘旭恍然大悟:“先生是说:在己无居,形物其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违道,道不违物。是吗?”

列子笑道:“不错!万物可能有时违背远离大道;但大道从来不会违背远离万物。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 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视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

刘旭问:“那么、什么是真知真能呢?”

列子说:“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孔子管中窥豹,瞎子摸象,自以为懂得了无为,其实、他不过是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

刘旭恍然大悟:“原来、尧舜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的治理方式不同,更不合理。如果是完全没有知觉,又怎能有情感呢?如果是完全没有能力,又怎么会有修为?如果自己像聚集在一起的土块,堆积在一起的灰尘,即使自己美其名,叫做:“无为”,也非常不合理呀!尧天舜日,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成就啊!”

列子大笑:“然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